第394章 大恩如仇
作者:admin      更新:2023-05-16 13:16      字数:10983
    王老五有着所有百姓的特点,升斗小民,文化不高,道理懂得不多,但他有着小民的智慧,看到了哪儿有希望,就会紧紧抓住不撒手。


    他身上可能没有钻石,但他的话比钻石还真。


    就这么几句话,触及到了所有人的盲点。


    是啊,无论是贵族还是百姓,就连流民都在一年的舒适生活下,习惯了朝歌的一切。


    可是,朝歌是天下中心,天底下最发达的地区,即便是流民的生活,但凡努点力,过的也比寻常百姓要好。


    这就是奢靡治国所带来的好处,上层贵族、公卿的消费,全都转移到了下层流民、百姓之中。


    别的不说,一个酒池肉林,就养活了无数酿酒的、打猎的,可以说,在这朝歌,只要有手有脚,就饿不死。


    子受他实在弄不明白自己到底做了什么事,看看这地上,还有他随地乱吐的一堆瓜子壳呢!

    甚至特意在刑场玩闹,将一干囚犯全都扔到了水里,行事乖张荒诞,可怎么就突然蹦出来这么一堆人,对自己感恩戴德呢?

    反倒是群臣感慨不已,今天严明律法,他们最担心的就是杀得太多,无法让流民心服口服。


    可现在呢?


    还有谁不服?

    还有谁敢不服吗?

    群臣一下子便抖擞起精神来,方才贵族的压迫,流民的怨言,吃瓜百姓的指指点点,着实让他们很不自在,可现在全然不同了。


    难怪纣王不仅吃烧烤还嗑瓜子,原来一切尽在掌握中。


    前些天报纸上还登载着时日曷丧,没错,夏桀当太阳,百姓们都要和他同归于尽,但纣王当太阳,百姓就跟个向日葵似的,仰着头依附。


    群臣纷纷大笑,今天不管是干什么,底气都足了起来,因为他们背后,站着的是万民啊!

    商容对着傅言揶揄道:“三皇五帝神圣事,知民之疾,体民之苦,治天下以仁,因而万民从之。”


    “陛下所为,不忘初心,看看这些鄂城来的百姓,十几万人,不惜翻山渡江,也要来朝歌,能有吃的,有住的,便会积极做工,再看看这朝歌之人……”


    商容也不在乎了,指着在场的贵族、流民直接骂了起来,往常他是不会这样的,但今天,那些南方之民,让他没了任何顾忌:


    “知恩图报,应是所有人都知晓的道理,你们难道不会感到羞耻吗?”


    傅言脸上青一阵,白一阵。


    商容继续道:“老夫今日见了这一幕,尚且还惭愧,枉为三朝之臣,而你们,享受着朝歌的一切,享受着陛下给与的一切,难道就真的没有一点羞耻之心?”


    升米恩,斗米仇,是这个道理没错,现在流民们就处于一种斗米仇的状态。


    但毫无疑问,他们在最初时还是怀着感恩之心的,并非是生来就是翻脸不认人的白眼狼。


    这恩,每个人都懂,只是一直藏在心中,又经过了一年之久,被他们忘了罢了。


    又或是他们知道自己被纣王接纳,受了莫大的恩情而无以回报,感觉压力太大,潜意识中将这份恩情忘却,可毫无疑问,每个有良知的人,都知道这份情谊。


    在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可能会抱怨,可能会暗骂,可能会因为不爽而斗殴打架,大打出手,甚至受他人蛊惑,做出行刺这种大恩如仇的事情。


    可是,当他们在南方流民的真心话下,意识到一切后,便不同了。


    他们背叛了自己的大恩人,可总的来说,恩人就是恩人,有恩就是有恩。


    兴许在现代还不好说,但这时候的人们,对仇人会牺牲性命去报仇,对恩人,亦会牺牲性命去报恩。


    先前行刺的刺客之中,有两个壮汉,两兄弟刚刚被人从淇水之中捞起来,旁听了这一切。


    两人躺在地上,身上的湿衣沾满了泥土,兴许之后会生一场大病,其实他们根本没有以后,因为今天会死在这里。


    他们呼呼喘息着,似乎是尽力吸着这辈子的最后一口气。


    年纪稍长的那个壮汉喃喃道:“桐弟,刚流亡到朝歌的那天,所吃的粟米粥,是我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东西。”


    一边年轻的壮汉沉默不语,点点头,表示赞同。


    也不知道哪来的力气,兄弟两人忽然极为有默契的挺身站起,嘶声大喊:“士为恩己者死,罪民不思报恩,而刺驾杀王,万死亦不足报纣王救济之恩!”


    说罢,便纵身一跃,跳入了淇水。


    这次可没有官员去捞他们,两人的脚绑在一起,根本游不动,难有无生还可能。


    这吼声震动了傅言与甘盆,他们都知道,完了。


    流民的暴动是贵族与纣王间的博弈,现在流民,乃至刺客,都感受到了纣王的恩德,他们还能怎么做呢?


    方才还说纣王不得人心,可这人心……


    不得的仅仅是贵族之心,贵族却不能代表所有的人。


    傅言看着一言不发的纣王,虽说没有说出治罪的话语,也没有借着民心针对贵族做些什么,就连他突然横插一手,质问王老五的傅家家主,纣王也没有半点懊恼的动作。


    但其中态度已经不言自明。


    接下来,若他还想留存贵族最后的一点体面,就应当知道怎么做了。


    傅言在那一瞬间想了很多。


    他想到了身为奴隶又为国相的先祖傅说。


    傅说在傅岩做苦役,那里是虞、虢两地交界之处,又是交通要道,因山涧的流水常常冲坏道路,奴隶们就在这里版筑护路,到了现在,傅家人也每年去傅岩祭拜。


    后来傅说被武丁发掘,以托梦为由力排众议,举其为相,留下了一段佳话。


    傅说本为无名氏,依武丁诏书,赐姓傅,这傅家的傅,也是商王给的。


    傅言想到这里时,已经泪流满面,拜倒在地。


    他嘶声哽咽道:“先祖……先祖起于版筑之间,蒙武丁先王厚爱,忝为一国之相,罪民为先祖之后,本当忠心报国,却……却……”


    他哽咽着,鼻涕眼泪一并外流,兴许是堵着嗓子眼了,呛得咳嗽两声,没能继续说下去。


    傅家先祖和武丁先王的故事,可以算是流芳千古。


    当年傅说也有曾和武丁一同打压诸侯贵族,24k狂暴武丁的南征北战,初衷其实就是以暴力手段压服不臣。


    可今日这般,却算什么呢?


    协助商王打压贵族的大臣之后,终是成了与商王作对的贵族。


    也不知道先祖知道了这一切,会是怎样的唏嘘。


    傅言伏地大哭,即使他知道这是不可避免的,即使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大势所趋,却也无比后悔。


    纣王收拢流民,是对流民的恩德,傅家何尝不是因为武丁的启用,才成了贵族呢?

    这份恩德,可曾有相报?


    傅言颤着双腿,勉强站了起来,四顾一番,望见了商容的冷脸。


    他不知道商家的后人会不会和自己一样,与未来的商王作对,但他在商容身上看到了先祖的影子。


    傅言向商容回报了一个恭敬的小礼,而后,他踉踉跄跄地走到淇水边。


    这里有玄鸟卫用石头砌成的篝火,烤好的鱼早就被子受吃光了,仅余下串鱼所用的长木签,噢,还有一只烤焦了的没人吃。


    木签都是随手削的,又被火烤过,上头有着片片漆黑,还挂着几丝鱼肉,顶头上削得极为锐利,唯有如此,才能将鱼串起。


    傅言拾起了一根木签,对着甘盆高喊道:“甘兄,告知我儿傅语,今傅家事已完结,愿缴纳田赋,辅佐圣明之君于亿万年也!”


    “吾祖起于微末,致位富贵,赖商之恩!”


    他用袖子擦了擦鼻涕,这是任何贵族都做不出来的低俗事儿,而后便将木签插入咽喉,一股鲜血喷涌飞溅,整个人栽入淇水之中,死得不能再死。


    忽而,也不知是傅言太胖,还是淇水里沉了太多尸体,冬日本应极静的淇水,猛地翻涌起来。


    水流就像大清早聚众斗殴的近万流民一样,鼓噪着,呐喊着。


    越流越快,甚至聚成了龙卷,将岸边的芦苇丛都卷了起来。


    就连那石砌篝火都不能避免,那条无人赏识被烤焦了的鱼直接被卷到了天上。


    龙卷落下后,淇水中现出一只巨兽,有些像老虎,却又不是,浑身长着刺。


    辛甲立即失声道:“龙子九种,各有所好,其四曰狴犴,其形似虎有威力,其性急公好义,仗义执言,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


    吃瓜百姓与流民起初被这巨兽吓了一跳,下意识想跑路,但一看,这巨兽有些眼熟。


    狴犴嘛!

    当年大禹治水时,有生灵习惯于沼泽洼地的环境,因而大力阻挠,还是应龙令多只狴犴出手相助,才治住沼泽地里的虫豸毒物。


    直到现在,民间还流传着一种狴犴龙舞,因而大多数人虽然压根没见过狴犴,却能一眼认出,这可是神兽!

    只是……


    传说中狴犴能分善恶,有断罪之能,此时出现,所为之事……


    无数人将目光放在了刚被从淇水捞出,还在喘气的犯人们,他们打架斗殴,还致死致伤,理论上,是有罪的。


    至于为什么是理论,很简单,因为有罪是新法规定的,按照以往的思维来看,打架斗殴还能有罪?还能判死?那是失心疯了吧?


    所以,他们大多是不认罪的。


    狴犴张开血盆大口,发出一声似虎非虎的大吼,无数人心头巨震,而那些斗殴参与者们,纷纷升起一股悔意。


    他们终于明白了过来,纷纷挺身站起,将脊背挺得比以往都要直,面上,则是在垂泪悔悟:


    “唯死矣!”


    一声声的高吼下,便有那些被判了刑的犯人,投向淇水。


    狴犴不作迟疑,吐出一口气,身上的毛针如利剑,划破犯人们的咽喉,倒不用淹死这么难受。


    犯人们竟在狴犴的影响下,自行认罪,纷纷赴死,面对这忽然而来的变化,李靖愣了愣,道:“临刑悔悟,许其亲朋捞尸安葬。”


    李靖这时终于悟了。


    从年初时纣王拍碎法碑之后,他就一直在法理与情理之间纠结,而今终于得到了答案。


    所谓的新法,严厉法度,其核心并不是像连坐那般的重刑、苛政,所以纣王特意将连坐给拍碎了。


    这些都只是浮于表面的东西,只是一种手段,而背后真正的核心思想,是以律法提高人们的道德底线,让人们对自己有约束力,这样一来,才能阻止暴行、阻止犯罪。


    李靖感触颇多,他以前还以为,只要严刑就可以了,对犯人严加惩治,令其害怕,就足够,所以这次流民暴动,他本来也是打算以杀为主,杀个淇水赤红,让人们彻底心生畏惧。


    乍一想,很高效,也有可为,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还是个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因为杀人无法解决根本的问题,甚至反而会加深矛盾,让流民更加抱怨,而更加忽略早前的恩德。


    严明律法是对的,但想解决问题,不能只靠严明律法。


    就像这些流民,无论是西岐流民还是北狄牧民,都颇为彪悍,想着的就是谁拳头大谁不吃亏,遇到矛盾打一架,谁赢谁说了算。


    还得掺杂些情理,提高人们的道德基础。


    现在淇水依然被染红,但却不是被动染红,而是人们主动认罪,陈述过错甘心赴死,此事过后,人们必将有所改变。


    “陛下万……陛下圣明!”


    在这沉默之中,突然有人发出了大吼,而后,还有一个稍小一些,又有些尖锐的声音附和。


    这两个声音,毫无疑问是费仲尤浑,该做什么事,该怎么做,他们最清楚。


    各怀心事的文武,各怀鬼胎的贵族,心有感触的吃瓜群准以及流民,在这两声呐喊之中也反应了过来,不管是真心还是迫于局势,纷纷道:“陛下圣明!”


    在这无数的称颂声中,子受的内心是有点崩溃的,虽然没说万岁,但就这么个情形看来,万岁都得算乐观的,距离鹿台自焚又近了几步,约莫也就剩个二十三、四年了。


    得想个办法弥补一番。


    子受望向淇水中的狴犴,就你了,你不是瑞兽神兽来着么?

    “来人,请国师过来,别整天待在府里打瞌睡,那些人虽是打架斗殴手有人命的犯人,却也是我大商的犯人,自有我大商官员审理,这狴犴何物?怎能越俎代庖,速速将它擒了。”


  第395章 该不会真有人以为兵多将广就能平推西岐吧?

    没有人知道申公豹和狴犴说了什么,毕竟猫科动物有着自己的一套语言体系。


    总之,狴犴退走了。


    如果狴犴的体型能小上一些,子受倒也不介意养在宫里当猫撸,反正也没人知道,还能借着猫科动物的踩奶天性给自己踩踩背,这东西肯定劲大力足。


    可狴犴不仅个头大,还是神兽瑞兽,那必须得快点赶走!


    后世牢狱大门上的虎头形装饰就是狴犴图像,但你想挂在我刑部大殿的门上?不好意思了,那是真的连门都没有。


    这是子受今天一天之中最快乐的事情,他觉得,总算解决了一个危机。


    不过玄都化名鬼谷子,高兰英小名高三,敖丙、敖烈通通改姓李以掩人耳目,套马甲开小号,在大商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几天后,城外老比干的庄子里多了一个叫比岸的年轻人,据说特意是来投奔的远房子侄。


    其实比干不姓比,和子受一样姓子,叫子干,只是因为封地在比才有这么个称呼。


    但这不是问题,后世的比氏都把比干尊为得姓始祖,子姓比氏,在封神世界里没必要计较这些细节。


    比岸在比干的薄面下,走关系入了刑部,张大这瞎眼的压根就看不出问题。


    ……


    次日一早,子受便迫不急的上朝了,有些心力憔悴。


    群臣纷纷震撼,昨日已有朝会,按常理推断,三日后纣王才会再次上朝,但今天却依然来了。


    子受对此十分无奈,三日一朝久了,变得理所当然,不过是偶然一次的连续上朝,竟成了勤政。


    但他不得不来。


    “诸卿,昨日自南方来了十多万百姓……”


    费仲开口就是一顿马屁乱飞:“陛下殚精竭虑,为了百姓不惜日夜操劳,圣王之风啊!”


    尤浑也跟着吹捧:“陛下圣王之风!”


    其他正直的臣子倒不觉得是吹捧太过,在昨日的万民渡江来投、囚徒悔悟之后,纣王确实担得起圣王之称,便纷纷表忠心道:“陛下为了流民一事日夜操劳,殚精竭虑,臣等愿为君分忧!”


    子受嘴角抽了抽,他确实是日夜操劳,也确实殚精,但所为的并不是流民的事,而且那事儿也不能让别人分担。


    他轻咳两声:“既然如此,诸卿有何办法安置?”


    群臣一愣,如何安置?


    哎呀,还真没想过,昨天只是将流民们匆匆安置在帐篷里,现在多半还是人挤人睡着,十多万人可不是个小数目。


    第一次入朝的张山连忙道:“陛下,臣也不曾想到百姓们竟如此心慕圣恩,本来一开始只有几百人,没想到数目越来越多,最后变成了这十数万人,臣……臣……”


    他只想着将十多万百姓带到朝歌,便能体现出纣王的英明神武,让四方之民仰慕,可这其中问题多多。


    看到群臣有些束手无策,子受大义凛然道:“这十数万百姓慕名而来,满怀希望,昨日卿等都看见了,他们衣衫残破,须发皆乱,其中有无数如那王老五一般的人,他们这一路跋涉,又有多少艰辛?!”


    “诸卿可曾想过,一旦不能妥善安置,会是什么样的后果?”


    这个后果相当严重,人们报以希望来到朝歌,不仅没看见希望,还被一把推入深渊,绝望的人们可是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


    这种风险便是子受也不敢冒,指不定当场就有人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呼,阐教众人再借机来一手此乃天意进行打击报复,到时候怕是连鹿台自焚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对于这些流民,子受的想法是竭尽全力接收,哪怕损耗国力,为此再融掉几个老祖宗的青铜礼器,抄几个贵族的家,也在所不惜。


    养着这些流民,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昏庸,因为这是件不可取的事。


    昆仑公就曾评价过,说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问题在于打了胜仗,俘虏太多,消化不了,被姬发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商朝亡了国。


    自己这边经过两次叛乱,一次被入侵,俘虏已经多了一堆,虽然有人在北地修建长城二期工程,有人在扩建朝歌,有人在挖矿修路建沿途驿站,但总的来说,几近饱和,问题多多了。


    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没有人敢头一个回应,要是闻大爷在还好,可大爷南征去了,朝中的百官之首是商容,可他是个文官,还因为昨天在淇水河畔站了一天,受了些风寒,被强制休沐了。


    众人半天拿不出个办法,张山觉得流民是自己带来的,得负责,他绞尽脑汁道:“不如……将他们充入军中?陛下本来就打算解救诸侯手中的奴隶,为何不将流民也充入军中呢?”


    鲁雄一听,直接拿出兵部尚书的身份来压人,连声道:“张将军此举不可!那些流民都是……难民,素质极低,鱼龙混杂,虽说他们也是因为受了兵灾,无法生计,我也知道朝廷不安排他们,难免会生出祸端,但每招一批这样人充入行伍,国库的负担就要更重一些,却不会增加多少战斗力,于国不利!”


    立时便有户部的抠门官员附和道:“鲁将军说的极是,如今国库虽有了民间田赋补充,贵族也答应缴纳田赋,却依然算不得富裕,若要将流民充军,粮饷方面也有不少问题。”


    子受眼睛亮了起来,昆仑公说的没错啊!人一多,朝歌消耗不了,问题就来了!

    他沉吟片刻,想到了一个绝佳的办法。


    裁军。


    强汉只有四五十万的正规军,汉武征匈奴时,最多也不会超过七十万。


    盛唐疆域虽然辽阔,但人口稀少,也就四五十万正规军,安史之乱时一个潼关战败折损十万人就导致兵力不足了。


    大宋时期,八十万禁军教头虽然就是个武警教练,但兵力确实多,账面上最高有一百二十多万人。


    明朝则更为恐怖,常备军一百七十万,明史上更有着二百八十万的惊人记载,就是充数骗饷的情况也比较多。


    至于商周时期,按照历史来看,牧野之战周武四万五,纣王十七万,不过封神世界不是历史,原著中多次提及西岐有六十万大军,这个数目极为骇人,这可只是西岐一地啊!


    如果按照牧野之战4.5:17的算法,大商算上朝歌和各地的兵马,得有两百多万。


    子受作为一个昏君,自然没去管过大商兵力也多少,也弄不明白咋养活这么多人的,甚至整个大商人口有多少,他也不知道。


    但他知道,裁军的诏令一下,这么多的士兵通通失业,肯定会有问题。


    “不如裁军,将朝歌现有兵马裁撤,只留下娘子军与奴隶军,再将流民征兆入伍,这样,便能解决流民的问题。”


    子受学的是大宋,大宋账面上军队多,其实就是因为将流民征召入伍,据网络历史专家统计,大宋对外战争胜率高达七成,可实际上的军事实力到底如何……难说。


    何况他比大宋还多了一步,将原有有过战争经验的正规军直接给裁了。


    果不其然,话音落下,朝堂立即就沸腾起来了。


    鲁雄直接站出来大呼不可:“陛下莫非要置大商安危于不顾?难道忘了叛乱之事?”


    许多武将纷纷站出来指责,将流民充入行伍,虽然弊端很多,但如果真的有必要也不是不行,可裁军就太荒谬了。


    内忧外患之际还裁军,这不是动摇国本吗?


    子受倒是态度坚决,该不会有人以为百来万大军就能平推西岐吧?原著里西岐那六十万大军,邬文化一个人就干翻了二十万啊!


    但他坚决的态度,让朝中文武更加激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