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觉醒】与【传承】!
作者:admin      更新:2023-05-04 10:49      字数:7172
    第三篇章,可以说是思想核心与转折。


    更可以说是整个作品对敦煌文化最为大众且独特的表达。


    描述的故事主角,便是妙善。


    《千手千眼》!!


    观世音。


    随着李少杰指挥棒的再一次举起。


    空旷的舞台背景,浮现出了壁画。


    饶是从未了解过敦煌文化,从未看过这幅画的人,也完全可以说的出来壁画的名称。


    实在是太独特,太具有标志性了!!

    敦煌飞天·反弹琵琶!!

    这种怪异的姿势,反而充斥着一种神秘与另类的美感。


    这便是反弹琵琶的主旨!


    突破常规,突破局限的思维,从反面看待事物。


    反弹琵琶原为舞。


    突然!


    李少杰挥舞起指挥棒,轻轻的,在琵琶声与竖琴的弹奏下,整个乐团的弦乐,蓦然在一声强拍下,演奏起了一种极为怪异,甚至有些刺耳的滑音!!

    这一下,不由得吓观众们一跳!

    但随着这滑音的出现!


    洒满金黄色灯光的舞台上,出现了一个美丽的舞女。


    国家队的舞蹈家田韵身披璎珞,颈挂配饰,舞带展卷!

    手中抱着一个琵琶,轻跑几步,居然轻轻的飞了起来!


    看不见的威压线运动着。


    而田韵优雅的在半空中低眉垂目,手持琵琶,舒缓的作着舞蹈动作。


    很快!!

    在李少杰的指挥下,竖琴的音阶,弦乐更加刺耳的滑音响起!!

    音乐仿佛是在说话。


    在描述这飞天的动作。


    唰!唰!!


    又是两个舞蹈演员轻踏赤足,围绕着已然升高的田韵,轻轻飞起,环绕着最中间的田韵,慢慢的升空。


    然后左右交叉的飞掠而过。


    带有西域少数民族舞蹈特点的动作,身披着极度还原的敦煌壁画服饰。


    配合李少杰这种带一点惊悚,有些奇怪的刺耳音色,让观众们的感觉异常玄妙。


    这种音节,听起来,多少有点惊吓,令人潜意识便忍不住微微害怕。


    吕老倒是眼前一亮。


    实在是没想到,李少杰居然玩这一出!!


    是的,这种奇怪的摩擦音效演绎的滑音,其实运用面不算窄。


    多用于一些配乐中,描绘紧张突发变化的场景,多于用惊悚片中制造效果。


    但那是配合惊悚片或者一些比较令人紧张的情节一起出现的。


    李少杰则不然。


    在演绎敦煌仙女飞天的过程中,运用这么一出,营造出的效果,就令人回味起来耳目一新!

    这种略微有些“害怕”的感觉,却配上这种仙女飞天,充满独特韵味的美好画面。


    这时候,这种“惊”与紧张,就于潜意识之中,变成了“敬畏”!!


    吕老不知道李少杰具体到底是怎么想的,会用这种古怪的搭配。


    但不得不说,这突如其来的质感,却实实在在的令人从“惊”的感觉中,感受到了一种古人看到神女飞天时,内心的那种略带惊惧的敬畏!!


    以往,人们看歌剧,虽然也讲“代入感”,但实际上的代入感只有一小半。


    毕竟,从音乐上的处理,更会偏向于“讲述故事”。


    而李少杰这种虽然外表看觉得似乎没什么不同的处理方式……实则内里别出心裁。


    与其说是音乐演出,更像是一种第一人称视角的“配乐”。


    充满了各种第一视角体验的音乐心理暗示。


    更加增加代入感,以每一位观众为故事主体,并且以音乐直接影响观看者的代入情绪与代入的程度!


    仿佛是将一个艺术演出,变成了VR故事一般!

    奇思妙想一闪而过。


    实则,这种感觉,并没有持续过长时间。


    三位舞法天……


    三位舞者已悄然落地,吸引着观众们的视线。


    随着音乐的渐缓,轻轻落地。


    灯光开始转场。


    一暗,一亮间。


    道具非常非常迅速的便到位了。


    再次出现在人们眼前的舞台,仿佛变成了华丽的古代皇宫。


    一名衣着华丽的国王,正端坐在王座上。


    竖琴拨响。


    面前,是刚刚飞天的三位神女。


    相比刚刚更为庄重的体态与稍显淡然的神性,现在,三位舞蹈演员的表情更为像是一名灵动的少女。


    国王正在欣赏三个女儿的表演。


    妙音,妙善,妙清。


    音乐轻柔优美了起来。


    在西洋管弦乐的围绕中,琵琶声轻巧的弹奏而起。


    田韵手持琵琶,轻柔中却不乏力道的起舞。


    怀抱竖弹,挥臂横弹。


    又随着音乐,忽地昂首斜弹,倾身倒弹。


    直至最后的背后反弹。


    纤细修长的柔荑划过琴弦。


    随着音符的涌动,做出弹拨琵琶的动作。


    微笑中,仿佛敦煌的壁画在起舞,飞天的神女活在了现实的空间中。


    精妙绝伦!


    映衬着背后背景不断浮动变化的各色反弹琵琶的壁画。


    一幕一幕,仿佛活了过来。


    台下的外宾音乐家睁大眼睛。


    努力的看着。


    这自己熟悉的西洋管弦乐,到了现在,却多出了一抹陌生的感觉。


    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质感,带有了很浓厚的东方气息。


    而国内的音乐家与媒体代表们,却从中感受到了一种很强烈的西域气质。


    不同于西洋西方。


    而是独属于华夏的西域风情。


    竖琴与琵琶结合的居然可以如此默契。


    这便是《千手千眼:飞天》!!


    而这段乐章的英语翻译,则是Apsaras!!

    中西结合,但却将东方的声音,用西方的表达。


    响彻世界。


    Apsaras,即为阿普萨拉斯。


    是印度神话中水的精灵,乐神乾达婆的妻子,擅长舞蹈。


    在佛教壁画中,尤其是在敦煌壁画中,极为常见且经典的《飞天》,便是以此为原型而创作的。


    相传,阿普萨拉斯经常会出现在苦行者面前,以妖娆的姿态考验干部。


    这部作品,起码在这些细节上,设计的非常有心,巧妙。


    经得起反复的推敲!


    一舞完毕。


    音乐落下。


    故事也继续的诉说。


    这是国王的女儿妙善的故事,是观世音菩萨在证道前的故事。


    当看到需要救助的人,妙善坚定的贡献出自己的双手与双眼。


    即使国王老父亲如此不舍,妙善也依然说道。


    “即使失去手与眼,我还有一颗菩萨心。”


    “我想要把我心里和命里的,都奉献给那些需要的人。”


    于是,失去了双手双眼,却感动了天地的妙善。


    长出了千手千眼,证得菩萨果位。


    主题也呼之欲出。


    那是基于对世界慈悲之心下的……


    【奉献】!!


    与平日中,大家所言的“圣母”“女菩萨”不同。


    怜悯之心该有,慈悲之心该有。


    无论世界如何的现实,这些人性的光芒也该有。


    但首先,真正的菩萨,不会强求他人,指责他人。


    这些先行的导师,觉悟者们。


    是从自身做起,从自身奉献。


    什么都不求,但求实践自身的慈悲之心。


    是的。


    李少杰所讲的奉献,不是道德绑架。


    而是遵从于内心的善,然后付诸于自身赤诚的实践。


    去做,而不是说,更不是去指责他人。


    妙善的伟大,不在于她的伟大。


    而是在于她一开始基于自我善心的奉献。


    失去了双手双眼,才获得了千手千眼。


    正如故事结尾,扮成了百姓们的合唱团所唱。


    “您的千手抚摸着众生的创伤。”


    “您的千眼观望着众生的痛亡。”


    在李少杰的表达中,佛教仿佛开始回归了它本来的目的与样子。


    劝人向善。


    劝人主动行善,帮助他人。


    接受帮助的人,拿起接力棒,将行善传播开来。


    是很乌托邦,是很理想主义。


    但若是连向善的理想都没有,人性的光芒中只会布满灰尘。


    当故事讲完后,每一个人的心中,那“观世音菩萨”的形象都完全不同。


    李少杰……是在借助宗教故事,去歌颂每一位付出者,每一位先导者。


    在中场短暂的间隔中,不少人微微的失神了一下。


    此时,很多音乐家的内心,已然对李少杰的作品,下了一个同样的评价。


    【这是在用音乐来表达思想,这是在用思想,歌颂现实中那些舍己为人的人!!】


    回望现实中,似乎也总能见识到,将自己“双手双眼”奉献给众生的人。


    央视记者有些发呆。


    总感觉,自己对这一个篇章,充满了无数复杂的情感。


    平日里,这位记者也没少报道这类的事迹。


    他们或许只是一个个普通人。


    可一旦到了关键的时刻,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绽放出的那种人性美妙的光辉,总是能感染无数的人。


    或许是重大疾病面前的医生,或许是罪犯面前的警,察。


    又或者是危机面前的军人,甚至纵观历史,民族危难之际,站起身普渡众生的,可不仅仅只是一个两个。


    而是一群菩萨。


    记者感慨。


    表演之前的采访,记者尚未明白李少杰那句话的意思。


    但现在已然明白了。


    【其实,你看到的,是我在歌颂佛,歌颂菩萨。】


    【但实际上,众生便是尚未觉悟的佛,佛即是觉悟的众生。】


    感慨中,音乐继续的进行着。


    一幕幕壁画中的故事也展开。


    有那菩提树与明镜台的经典论道。


    《禅园》。


    有寒冷丝路之上,与丝女篥娜相互依偎取暖,互生情愫,最终看着爱人冻死在怀中的空弦和尚。


    《心经》!

    即使是只看曲名,也能感受到那种苍凉风沙吹过千年,纵使现今依然存在的丝路景象。


    千年间,丝路诞生了多少伟大的交流,埋藏了多少无名的枯骨。


    《日蚀》中,丝路,是《一条看不见的路》。


    而那游历西域数十年,只为了家乡敦煌人可以听到心经梵乐的月僧空弦,与篥娜初识,聊起敦煌美丽的石窟与壁画。


    感慨着《故乡远》。


    黑夜寒冷,苦中作乐,相互依偎。


    但篥娜终究冻死在空弦怀中。


    上回遇,今生别。


    来世更难重叠。


    空弦断,篥影绝……


    《相爱只为离别》!

    故事结尾,在轻吟的歌声中,唱响了《心经》。


    那是大唐高僧玄奘法师在公元649年传译的版本。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观众们的内心感觉很微妙。


    明明是个悲剧。


    但仿佛在为之感动之余,并无太多的悲痛。


    仿佛是看穿了红尘空色一般。


    就如古代哲学家所言,人一出生就在走向死亡,问题是如何在走向死亡的路上,尽可能的让渺小的人生辉煌。


    人与人相爱之际,便在走向离别,无论是情感所困,或是有限的生命所困。


    但表达出的意思,也更是明显。


    如何让相爱,变得精彩,变得有意义!!

    李少杰并没有给出任何答案,只是通过吟唱《心经》,让观众们自己去感受。


    每一个人,或许感受都不一样。


    自此,李少杰这部作品的深度,已然折服了在场的所有人。


    相当多的音乐家,都改变了一开始自己的看法。


    是的。


    李少杰这么年轻,太年轻了,年轻的过分了!

    承认,他音乐上很强,非常强。


    但在哲学思想的层面上,未必会有经历过更多的长辈们有深度。


    可现在,这种顾虑与狐疑已然完全消失不见。


    伟大的艺术家,也一定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


    伟大的哲学家,纵使不会艺术,也一定是一个艺术最好的欣赏者。


    ……


    音乐继续。


    故事逐渐来到了尾声。


    这是《敦煌·慈悲颂》最后收尾的乐章。


    《涅槃》


    佛,也终于出现。


    在即将涅槃,给弟子们上最后一课的时候,佛与弟子们畅聊起了《万物大千》。


    以及《彼岸》。


    当弟子们问出《最后一个问题》的时候。


    佛的回答,也呼应了之前所言的一句佛偈。


    “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此时,不少采访过李少杰,或者看过李少杰采访的人,在内心惊呼了一声。


    圆了!


    押上了!!


    整个逻辑闭环了!!


    最后的结尾,在思想的层面上,刚好就回归了李少杰最主旨的思想!!

    佛不是神,而是觉悟的人。


    最后一个问题得到了解答,弟子们大彻大悟。


    佛,也微笑的闭上眼,进入了彼岸。


    仿佛先导者们,探索出路,教会后人后,欣然进入空灵一般!!


    在表达主旨中,不少人的心中浮现出了两个词。


    【觉醒】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