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陷阵营起飞!破甲神刀+神鸢连弩?
作者:admin      更新:2023-04-11 17:00      字数:31760
    襄阳。


    州牧府外。


    一个面如冠玉,体貌伟岸的男子,傲立于府门前。


    他头戴着进贤冠,身穿着墨色直裾,腰细玉带,脚踏方履,左手按着腰间的利剑,右手捧着皇帝诏书,在其身后,一队带刀侍卫雄赳赳气昂昂,不怒自威,霸气侧漏!


    不过片刻……


    吱呀—!

    州牧府大门展开。


    刘表携带荆州文武官员,亲自出门迎接:“荆州牧刘表,携荆州文武官员恭迎圣使!”


    鲁肃奉旨而立,摆手示意刘表起身:“刘荆州平身,咱们入殿宣旨。”


    刘表应声承诺,这才款款起身,恭敬地摆手做请状,旋即让开条路:“圣使请。”


    鲁肃虽然是个无名小子,但却深知自己代表陛下,昂首挺胸,落落大方,迈步往州牧府,单论这气势,竟是毫不落于下风。


    他前脚方才踏入州牧府的大门,后脚便有人窃窃私语:

    “尔等可曾听过南阳汉庭,有个叫鲁肃的人吗?”


    “没有!我只知道戏贤、荀彧、徐璆、杨彪而已。”


    “莫非此人是个无名鼠辈?亦或者方才提拔?”


    “有可能!不过其人架势很足,即便是新人,官职应该不低。”


    “这年轻人仪表堂堂,气势凛然,必非凡俗之辈。”


    “是啊,我等不可小觑!”


    “……”


    荆州文武跟随其后,缓缓上殿。


    此刻,鲁肃端立与上首,豁然转身,面对荆州文武,朗声而言:“荆州刺史刘表接旨!”


    荆州刺史?


    刘表深吸口气,心里咯噔一下。


    很明显!

    南阳汉庭没有承认长安汉庭的诏书,在他们这里,自己依旧是刺史的职务。


    不过,刘表倒是也能理解,毕竟双方分庭抗礼,矛盾重重。


    南阳汉庭甚至不会承认长安汉庭的合法性,更别提那一纸诏书?

    这算是个下马威。


    但没办法,刘表只能接着。


    他没必要在此等小事上,斤斤计较。


    自己的职权到底如何,非是一句称呼,就能盖棺定论的。


    “微臣接旨。”


    刘表率先躬身行个大礼。


    在其身后,荆州文武官员齐齐行礼。


    鲁肃展开诏书,朗声诵读:

    “朕自雒阳受天明命,创南阳汉庭,正位回宫,以抗长安暴董,立志恢弘鸿业惟怀,再兴盛世大汉。”


    “……”


    “南阳宛城实为都会,地势雄壮、山川巩固、四方万国、道里适均,惟天意之所属,实卜筮之攸同。”


    “……”


    “今欲仿古制,循舆情,立南阳京畿,创建宫室,亟需奇石异木,窃听闻荆南石料丰厚,诏令刺史刘表,集百石入宫,以备甄选。”


    诏书诵读完毕。


    刘表整个人顿时怔在原地。


    收集百石,送入皇宫,以备甄选?

    这……


    才南阳汉庭才刚刚建立,就打算大兴土木了?

    刘表心里咯噔一下,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印象中的南阳汉皇,可是能吊打董卓、力压南阳豪族的神人。


    这怎么,才干出点成绩,就准备建造宫室,贪图享乐?


    不可能!

    这绝对不可能!


    正当刘表愣怔不已时。


    鲁肃阖住诏书,长舒口气:“刘荆州,还不领旨谢恩?”


    刘表赶忙拱手抱拳:“微臣领旨,谢陛下隆恩。”


    “恩。”


    鲁肃将圣旨递到刘表手里,提醒道:“陛下听闻桂阳郡奇石颇多,刘荆州当速速收集,将其送往南阳汉庭,以备甄选,不得有误。”


    刘表颔首点头:“这是自然,圣使放心即可。”


    鲁肃安心,朝刘表一拱手:“既如此,在下便先行告辞了。”


    刘表亲自送到门口:“恭送圣使大驾。”


    旋即。


    刘表带着诏书,返回大殿。


    他皱着眉,捻须盯着诏书良久,百思不得其解,这才开口询问:“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其下,横出蔡瑁,拱手抱拳:“陛下既要奇石,咱们给它不就是了吗?这有何难!总不能因为这点事,便与南阳汉庭撕破脸皮吧?”


    “没错!”


    又有张允闪出身来,朗声言道:“桂阳郡不缺的便是山石,咱们没必要因为这点小事,便得罪了南阳汉皇陛下,不值得。”


    这点浅显的道理,刘表自然清楚。


    只不过……


    他是在担心这诏书背后会有其他深意。


    一旁蒯越自然清楚刘表的想法,他款款横出一步:“主公莫非以为,这会是一个恶诏?其后隐藏着南阳汉皇的毒手?”


    刘表长出口气,轻声道:“近日从南阳传回消息,皇帝陛下要加强练兵,而在其周遭,只有袁术、张邈,与我刘表而已。”


    “如今,皇帝陛下一纸诏书送入襄阳,却是要修建皇宫,这摆明了是个借口而已,其真实目的,或许另有他图。”


    “异度啊!”


    刘表抬眸望向对方:“你也应该听到了,适才那个叫鲁肃的人,喊我荆州刺史,虽然其内涵不承认长安汉庭诏书,但又何尝不是一种警告。”


    “如果南阳汉皇练兵的目的,不是袁术、张邈,而是咱们,这一纸诏书必定会成为皇帝陛下出兵的借口,不是吗?”


    蒯越不得不承认。


    刘表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


    如今,距离粮食丰收还有数月时间,现在准备练兵,却有可能在得粮后,展开一波反打,亦或者是进攻。


    而这一纸诏书偏在这时候赶来,又是以修建皇宫为由,荆襄士族不傻,皇帝如果真要修建皇宫,应该早会有动静,而不是如此突兀。


    这摆明了,就是个借口而已。


    至于其背后的深意,的确是耐人寻味。


    不过……


    蒯越却看得更开,一揖作礼道:“主公,这份诏书虽然来得诡异,但在下却以为,或许只是个考验而言,您不必太过担心。”


    “考验?”


    刘表皱着眉,不由好奇:“异度,何出此言?”


    蒯越深吸口气,思索了片刻:“其一:襄阳易守难攻,南阳皇帝陛下的兵马虽然雄壮,但想要拿下襄阳,进而占领荆州,必损兵折将。”


    “而其在颍川,依旧面对袁术、张邈两个大敌,关中董卓又虎视眈眈,在此刻将主公您树成大敌,乃不智之举。”


    “南阳皇帝陛下横扫河洛,屡败董卓,又有王佐之才荀彧辅佐,自是英明神武,必不会行如此不智之举。”


    刘表眉头舒展,缓缓点头:“恩,有些道理。”


    “其二。”


    蒯越则继续分析道:“南阳皇帝陛下如果当真要对襄阳动兵,自然应该调集兵马向邓县聚集,但时至今日,主公可曾收到调兵之情报?”


    刘表摇了摇头:“确实没有。”


    蒯越淡然:“荆州水路纵横,当以步军、水军为首,若是南阳皇帝陛下有强攻襄阳之兆,必然会提前打造战舰,训练水军。”


    “试问:”


    蒯越发出灵魂级反问:“南阳皇帝陛下,可曾如此否?”


    刘表长出口气:“近来的确没有收到此类消息,莫非南阳汉庭此诏,只是试探?”


    蒯越顿了顿:“虽然此诏来得诡异,但想来试探的意思居多,如果主公没有奉诏,或许南阳汉庭会分兵严防死守诸县,若是奉诏,则会将兵力集中在颍川,对付袁术、张邈。”


    “恩。”


    刘表颔首点头,恍然大悟地道:“有道理!”


    旋即。


    刘表捻须沉思片刻:“既如此,咱们依着南阳汉庭的意思,收集奇石,送往南阳皇宫,以安皇帝陛下之心,岂不相安无事?”


    “主公。”


    蒯越赶忙一揖,提醒道:“若是有可能,咱们应该以石料作为交换条件,让南阳皇帝陛下赐高筒转车设计图。”


    “这……”


    刘表皱眉,深吸口气:“异度,这怕是不太可能吧?”


    蒯越轻声道:“可能性的确不高,但总得提上一嘴,如此一来,若是将来真的要翻脸,咱们总有个站得住脚的理由。”


    其实,刘表自己也明白,南阳汉庭早晚会对自己下手,届时要么是服从,要么就是战斗,归根到底是看局势发展,以及权衡利弊得失。


    南阳汉庭虽然岌岌可危,但毕竟是先帝嫡子,手握传国玉玺的汉室正统,自己身为汉室宗亲,更是汉臣,在政……治地位上极其不利。


    这次的诏书只是试探,但下次再来份诏书,或许就未必了,或是让你割地,或是让你交出兵权,或是明升暗降等手段,那可真就太被动了。


    仔细想来。


    自己的确应该找点理由。


    哪怕这理由,不是那么拿得出手,都是可以的。


    刘表捻须,缓缓点头,轻声道:“既如此,那此事便交由你去办,收集好奇石后,便亲自去一趟南阳,面见皇帝陛下。”


    蒯越有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感觉。


    虽然,南阳的皇帝陛下年幼,但大家都知道那是个狠角色。


    自己此番奉命而来,趁机提些要求,皇帝陛下俨然会将火撒在自己身上,若是将来真撕破脸皮,杀入荆襄,岂不给蒯家找麻烦?


    “这个……”


    蒯越犹疑片刻,祸水东引道:“主公,属下实在不适合出使南阳汉庭,这件事交给治中从事韩嵩,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德高?”


    刘表虽然不喜蒯越的推脱,但却明白韩嵩的确非常合适。


    他乃是荆州义阳人,老家便在南阳,乃是义阳士族。


    因家族规模不大,这次必定在受害之列。


    由其出使南阳汉庭,提及此事,对于旁人的伤害,的确最小:“德高,你可愿意否?”


    韩嵩是个实在的本分人,他虽然明白蒯越的贼心,但却不以为意,拱手抱拳:“属下愿往南阳汉庭,觐见皇帝陛下。”


    “好。”


    刘表缓缓点头,铿锵道:“既如此,此事便全权交给你来负责,切记,义务尽到即可,不必强求结果如何,明白吗?”


    言外之意,高筒转车的事情别放在心上,只要提上一嘴即可,至于成功与否,我不在乎,你也不必太当回事。


    韩嵩神色淡然,一揖还礼:“喏。”


    咱原本便是这么想的,若不是我真想去南阳瞧瞧,又岂能上你这鸟当!


    听说族中有青年才俊通过了朝廷考课,被调往颍川当县长,南阳汉庭的取士之道,的确给了我们这些小士族,向上奋斗的希望。


    这样的朝廷,岂能不去瞧瞧。


    ……


    南阳,宛城。


    皇帝行宫。


    演武场。


    刘辨将手中的两柄寰首刀,递给高顺:“士循啊,朕答应你的武器装备,绝大多数已经锻造好了,今日来便是让你试试效果。”


    “毕竟,你身为陷阵营的主将,若是连兵器的性能都不了解,只怕难以真正发挥这些兵器的真实威力。”


    “来!”


    刘辨摆手示意其上前:“那两摞札甲,各有五十副,乃是当前各大诸侯最常见的样式,且去试试效果吧。”


    高顺早听说皇帝陛下在为陷阵营锻造新兵器,因此颇为期待。


    虽然,这两柄寰首刀在样式上,一模一样,但入手的这一刹那,高顺能明显感受到不同,左手的这柄寰首刀,乌黑透亮,质量极沉,绝非右手可比。


    “士循。”


    一旁荀彧还刻意提醒道:“你左手的寰首刀,乃是新式兵器,右手的寰首刀,乃是老式兵器,先拿旧的试试,然后再换新的对比。”


    “恩。”


    高顺颔首点头:“末将正有此意。”


    旋即。


    他缓缓走到札甲跟前,举起手中的寰首刀,深吸口气,又缓缓呼出,在做好准备以后,他爆喝一声,寒芒闪烁,刀锋骤然劈落。


    蓬!

    一声闷响。


    就只见刀身停在札甲的上半层。


    荀彧细细一数,轻声道:“陛下,只七札甲!”


    刘辨缓缓点了点头:“还算不错,比朕预想的要好。”


    高顺却是拔出寰首刀,忍不住摇头叹息:“陛下,这老式寰首刀果然差劲,即便是末将,也不过只断七札甲,若是寻常将士,能断一札甲都不错了!”


    “恩。”


    荀彧深以为然地捻须言道:“这老式的寰首刀,杀伤力的确有限,在战场上,往往还没杀多少人,便卷了刃,或是钝了刀尖,每年维修兵器也得花不少钱。”


    身为尚书令的荀彧,考虑问题已经不再是战场效果这么简单,他会从综合成本、战场效果等多方面思考,权衡利弊。


    刘辨叹口气,附和道:“是啊,兵器的维护,的确是个很大的开支,不过幸好,咱们的新式兵器出炉了。”


    “士循!”


    “在。”


    “试试新式寰首刀。”


    “喏。”


    高顺应了一声,从旁拿起新式寰首刀,顿时一股寒意传入体内,同样的体积下,这柄寰首刀的质量的确更重。


    单凭这一点,便让高顺深感震惊,他上下打量着刀身,光洁丝滑,熠熠生辉,尤其刀刃,薄如蝉翼,锋芒毕露。


    “好刀!”


    高顺轻声称赞,满怀期待。


    “我倒要瞧瞧,这刀有多厉害。”


    即便是一旁的荀彧,也不由地全神贯注起来。


    然而……


    刘辨却是极其自信,轻飘飘一摆手:“士循,试刀吧。”


    高顺应声承诺,提刀面向那五十札甲,深吸口气,又缓缓呼出。


    刀锋起,寒芒闪!


    “喝!”


    伴随着高顺一声爆喝。


    森冷的刀锋从天而降,砸出蓬的一声震响。


    刹那间,荀彧目瞪口呆,如雷轰电掣般怔在原地,一脸的难以置信。


    别说是荀彧了,便是高顺自己也没有想到,眉毛底下那俩眼珠子,几乎要瞪爆!


    无需清点,两柄寰首刀的差距显而易见。


    一柄在上半层搁浅;

    而另一柄,则在最下层呈现!


    孰优孰劣,自是一目了然。


    咕噜!


    荀彧喉头滚动,惊诧不已:“没想到,这新式寰首刀竟如此厉害,一刀下去,竟劈开了数十层札甲,简直不可思议。”


    虽然,刘辨早有预料,但当结果呈现出来时,依旧结结实实被吓了一条:“文若,快数数断了多少札甲?”


    “喏。”


    荀彧忙不迭半蹲下来,细数一遍,旋即起身拱手,满目骇然:“陛下,士循这一刀,足足断了三十五层札甲。”


    嘶—!

    高顺心中巨震,不禁倒抽一口凉气:“多……多少?”


    荀彧极其肯定地道:“三十五札甲!”


    “三十五?”


    高顺眼瞪如铃,欣喜若狂。


    他猛地转身,朝皇帝陛下拱手抱拳:“陛下,陷阵营若能配备此神刀,实力必然更强,便是遇到十倍于己的敌人,末将亦丝毫无惧!”


    神刀!


    不得不承认。


    在如今这个时代,它配得上这个字。


    不过,刘辨却是强行压下了心中的惊喜,只是施施然摆了摆手:“寰首刀只是陷阵营兵器之一,其余兵器尽皆以此法锻造。”


    “甚至……”


    刘辨强调道:“陷阵营的战甲,皆是以此法锻造的甲片,其防御能力,远胜于当今世上的任何战甲,别说寻常兵器,便是这新式寰首刀都未必能破之。”


    高顺惊喜万分,更受宠若惊,当即单膝跪地,铿锵而言:“末将高顺,必为大汉,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起来吧。”


    刘辨亲手将其搀扶起来,淡然一笑:“不过是一柄寰首刀而已,便令你如此惊诧,那下一件兵器若是出来,你又当如何?”


    “陛下,您是说……”


    高顺一脸的不敢置信:“还有神兵?”


    刘辨缓缓点头,给荀彧打个眼色:“文若,带上来吧。”


    荀彧一揖:“喏。”


    旋即。


    他躬身退出演武场,从一旁的木架上,取出奇巧阁造的杠杆弩。


    高顺放眼望去,惊诧不已:“这莫非是……强弩?”


    刘辨点点头:“没错!此乃可以连发的强弩,下面的木盒是箭匣,箭容五支,上部韛手,又称之为复弦杠杆,拨弦复位,更加省力。”


    “像是这样。”


    刘辨接过杠杆弩,扳动上部韛手,轻松复位弓弦,毫不费力。


    与此同时,触碰下部箭匣连锁装置,一支弩箭顺利嵌入键槽,省去了士兵抽箭、装填的时间,直接进入战备状态。


    嗖!

    刘辨扣动扳机,弩箭呼啸而出,正中不远处的箭靶。


    旋即,他快速拨动韛手,使弩弦复位,同时又有弩箭顺利嵌入箭槽,整个过程不过数息,甚至比捻弓搭箭还要快。


    “这……”


    身旁高顺看得是万分激动。


    他揉了揉眼睛,彷佛不敢相信是真的:“这怎么可能?数息之间,便可完成弩箭装填,如此岂非能接连杀敌,毫无间隔?”


    “间隔还是有的。”


    刘辨肯定地点点头,轻声道:“这一支箭匣只有五支箭矢,更换箭匣,便是最大的间隔,不过如果能熟练操作的话,间隔是可以明显缩短的。”


    “士循。”


    刘辨将杠杆弩递给高顺:“你且试试。”


    高顺兴奋不已,小鸡啄米式点头:“好,多谢陛下。”


    接过杠杆弩的刹那,高顺深吸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他隔空操作韛手,幻想着弩弦复位的情况,然后下部箭匣出槽,从布袋中取出新箭匣,最终迅速归位等一系列动作。


    “可以了吗?”


    刘辨试探性问。


    “恩。”


    高顺点点头:“可以。”


    刘辨摆手:“这个布袋里装有五个箭匣,供你更换,那里是朕布置的模拟战场,有固定箭靶十个,其余皆是明暗活动箭靶,你去试试效果。”


    高顺应声承诺。


    旋即。


    他摆好战斗姿势,大喊一声:“陛下,末将已经准备好了。”


    刘辨铿锵下令:“开始!”


    一声令下。


    高顺拎着杠杆弩疾步前行,前方的固定箭靶,轻而易举便被击中,行走中,不时立起一个摆动箭靶,高顺同样可以轻易命中。


    眨眼间的功夫,五支弩箭耗尽。


    旋即。


    他飞快卸掉箭匣,从腰间系着的布袋中,再次更换好箭匣后,继续向前急行,时刻保持着战斗状态。


    嗖!嗖!嗖!

    演武场上,高顺手持杠杆弩,不断穿梭在移动的箭靶中,十余个活动箭靶,还不过数十息之内,竟全部被高顺命中。


    当一路穿行而过时。


    对面的朱彤开始报成绩:“陛下,校尉高顺二十五箭靶全部命中,用时三百八十六息,其中更换箭匣平均用时二十息。”


    毕竟是第一次使用,更换箭匣尚不太纯熟,能有这样的成绩已经非常不错了,此前朱彤等人试兵器时,效果可没这么好过。


    高顺疾步返回,兴奋不已:“陛下,此神弩好生厉害,不知其可有名字否?”


    刘辨点点头:“当然有,它叫神鸢连弩!”


    “神鸢连弩?”


    高顺反复咀嚼,饶有兴致地点着头:“鸢者,猛禽也!神鸢连弩,的确是好个名字,配得上它强悍的战斗力。”


    刘辨淡笑:“朕会命人造一千柄神鸢连弩,你的任务便是以此连弩特点,研习战法,令其不负神鸢盛名,明白吗?”


    高顺拱手抱拳:“末将必不负陛下厚望。”


  第288章 韩嵩震惊!南阳便是圣贤书中的大同世界!


    “哦对了。”


    高顺正准备告辞离开时,忽然想起了什么。


    他赶忙折返回来,从怀中摸出帛书,双手呈于刘辨:“陛下,这是末将多年练兵的方法,以及心得体会,还有此次训练陷阵营的方案。”


    刘辨接过帛书,不由惊诧:“这么快便准备妥当了?”


    高顺点点头:“陛下交代的事情,自然要尽快完成,末将本想在觐见的第一时间呈报,却被朱侍卫直接带来了演武场,因此稍有贻误。”


    “好!”


    “很好。”


    刘辨展开浏览,目光策略扫过:“士循写得非常详细,朕必定会好生研读,希望你能炼出一支真正的铁血强军。”


    高顺拱手抱拳,铿锵言道:“必不负陛下厚望。”


    刘辨摆摆手:“快回营去吧,从明日开始,要正式投入训练了。”


    高顺颔首:“喏。”


    旋即。


    躬身倒着离开演武场。


    望着高顺离开的背影,即便是荀彧,也不由地点头称赞:“果然是好将军,微臣相信,陷阵营在士循的带领下,必不负其名。”


    刘辨对此更加自信,毕竟在没有神兵协助下的历史上,他就已经用辉煌的战绩,向世人证明了其能力,又何况是加强版的陷阵营。


    “恩。”


    刘辨极其肯定:“朕亦然也。”


    荀彧一揖:“陛下,步兵交给徐荣、高顺足矣,接下来的骑兵,您是否也有想法?”


    刘辨倒也没有遮掩,淡然笑道:“自然有!不过以如今咱们的状况来看,战马虽然足够,但缺少能领兵的将领。”


    “哦?”


    荀彧皱了皱眉,试探性问:“陛下,有吕布、曹性、韩当等人,难道不够?”


    刘辨哂笑,摇了摇头:“差之甚远。”


    一支军队不光是要有主将,而要搭建起军职体系才行。


    以目前刘辨麾下的这些将士,除了吕布,相对靠谱以外,没有一个让刘辨特别满意的,即便是辽西出身,精通骑射的韩当,依旧有些瑕疵。


    如此,就更别提曹性、侯成等武将了,他们充其量只能是军司马、军侯等级别的将才,想要当骑兵营主将,实在是差点得有点远。


    嘶—!

    荀彧惊诧,倒抽一口凉气。


    他能从皇帝陛下那双坚定的双眸中,感受到他对新式骑兵的规划,一定会远远超过自己的想象,或许未来即便碰上西凉骁骑,亦有一战之力。


    “陛下。”


    荀彧揖了一揖,轻声道:“微臣以为,如果将领不够,咱们可以选将,此前在考课中有很多是以兵法出仕的。”


    “咱们不如……”


    言至于此,荀彧声音拉得很长,饶有兴致地道:“将全军精锐及兵法出仕者聚集起来,组织一场骑术大比武,以此挑选骑兵将官,如何?”


    “嘿—!”


    刘辨扭头瞥了眼荀彧,淡笑道:“英雄所见略同!实不相瞒,朕是昨日方才想到此法,毕竟,以兵法出仕者,大都武艺非凡。”


    “如此一来,咱们正好可以将其统统分配,该入骑兵营者,编入骑兵营,该入步兵营者,编入步兵营,对他们也算是有个交代。”


    之前以经学考课出仕者,有很大一部分,已经成为各地县令,随着唐翔、鲁肃的提拔,同样有新人成功补位。


    但是……


    一直以来,刘辨都很少对以兵法出仕者有安排。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忙,实在顾不上这种事情。


    但是现在,农耕已经全面进入正轨,而训练步兵的事情,同样有了妥善的安排,只剩个骑兵,自当可以全力解决。


    荀彧揖了一揖:“微臣正有此议。”


    “不单是他们。”


    刘辨深吸口气,补充言道:“咱们还可以在各军、各县兵,甚至是屯田军中选拔,凡是精通骑术、箭术者,皆可报名参加。”


    “恩。”


    荀彧沉吟片刻,颔首点头:“微臣明白,这便派人飞马传令各县,张贴出告示,三日后,齐聚马场,准备大比武选将。”


    “可以!”


    刘辨毫不犹豫地做出肯定,旋即摆手示意道:“跟朕回文德殿,昨日正好将大比武所需要的道具记录在案,你发下告示的同时,派人将其准备齐全。”


    “好。”


    荀彧应一声。


    旋即。


    跟着皇帝陛下返回文德殿:“这其中有咱们要大比武的内容,包括骑射、过障碍、劈砍、换装等内容,如果文若有补充的,可以添加进来。”


    “啊,这……”


    荀彧忙不迭摇了摇头,轻声道:“微臣不精于此道,还是按照陛下的要求,进行准备吧,亦或者微臣可以寻求徐荣、吕布的帮忙,稍作添加。”


    刘辨点点头:“可以,没问题!徐荣不仅精通步战,更精通骑战,你去寻求他的帮忙,或许真的可以查缺补漏。”


    荀彧应声承诺:“既如此,微臣告退。”


    ……


    南阳,宛县。


    农田碧绿,小桥流水。


    一阵微风拂过,绿涛滚滚,如同置身海洋。


    哒!哒!哒!

    一辆马车由远及近,缓缓驶来。


    “叔父,这里便是宛城附近了。”


    韩嵩对面,一个少年郎指着外面的阡陌小路,路上满面堆笑的百姓,正戴着草帽,扛着农具,朝附近的庠序赶去,准备接孩子放学回家。


    他叫韩毅。


    乃是韩嵩的族侄。


    韩嵩放下手中书卷,举目望向窗外,稻田中依旧零星地站着辛勤劳作的百姓,他们头戴着草帽,面朝稻田,背朝天。


    不远处,一个巨大的圆盘高高矗立,它至少有五六丈高,缓缓地转动,带着潺潺的溪水,顺着水渠,汇入农田。


    近前的稻田中,一个女子直起腰来,手里抓着两条鱼,冲阡陌小路上的男子不停招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二狗哥,接回娃来,给你们炖鱼汤喝。”


    “好嘞~~~”


    这一幕,顿时惊掉了韩嵩的下巴。


    他不禁好奇,抬手指向女子,像个山炮一样,傻乎乎张嘴便问:“佳恒,这是怎么回事,居然可以从稻田里抓出鱼?”


    “哦,那个呀。”


    韩毅脸上遮掩不住的笑容,赶忙介绍道:“是朝廷研发的一种新型稻田模式,叫做稻田鱼生态养殖。”


    “以前侄儿不太相信这些东西,总感觉鱼会把秧苗全部吃掉,但在朝廷的坚持推行下,这稻田鱼生态养殖,是大获成功。”


    “如今我们南阳的百姓,很多都可以吃上稻田鱼,那日子过得不知有多好哩,才不过数月时间,您瞧见没有,那些娃娃们都胖了不少。”


    正在此时,前方的道路上,一些孩子蹦蹦跳跳地赶来,嘴里还哼哼着一些歌谣。


    等到孩子们近前时,韩嵩才听得清楚:


    “帝临南阳,百姓安康;”


    “免赋赐农,屯垦开荒。”


    “稻田养鱼,水车灌溉;”


    “开设学堂,教书育郎。”


    “师言读书,当明志向;”


    “学成文武,报效帝王。”


    “帝临南阳……”


    “……”


    一遍遍的声音冲击着韩嵩耳膜。


    他简直不敢相信。


    宛城附近百姓的孩子,居然可以吟诵童谣?


    而且,在韩嵩心里,这可不单单是一首童谣,更是民心的体现。


    南阳皇帝陛下来此尚不足一年,便令南阳大治,民心可依,此真非常人之能也。


    “佳恒,这童谣是……”


    不等韩嵩问完,韩毅便点了点头,肯定地道:“是孩子们自己编的,这只是其中之一,还有很多首童谣,你没听过呢。”


    韩嵩一脸的不敢置信:“果真?”


    韩毅极其肯定:“当然!比如有一首童谣,就是专门叙说稻田养鱼的,好像是这么唱的,小鱼儿,稻田游,跃垄墙。”


    “墙……”


    言至于此,韩毅皱着眉,沉思良久:“墙……墙什么来着?原谅侄儿愚笨,忘记了后续,不过它是描述稻田鱼长大后,跃垄墙的画面。”


    “哈哈。”


    韩嵩仰天哈哈一声:“原来如此。”


    韩毅兴奋不已:“叔父,请恕小侄说句公道话,虽然咱们家族深受免赋之害,但不得不承认,南阳百姓却更加富足,这才是书中描绘的大同世界,不是吗?”


    “这……”


    韩嵩蹙了蹙眉,没有接话。


    韩毅却是更加的来劲,张嘴便道:“何谓大同?《礼记》有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叔父!”


    韩毅眼神中闪烁光芒,扫过窗外的稻田、水车、唱童谣的孺子:“以前小侄不相信陛下能得天道相助,但是现在,小侄确信无疑。”


    “陛下!”


    韩毅极其坚定:“便是天选之子,将来匡扶汉室,再造乾坤者,必是南阳汉庭的这位,而非董卓控制的长安傀儡。”


    韩嵩虽然经历了太多的现实洗礼,但内心同样有颗大同之心,这是每个读书人心中最神圣的理想,它只会被掩埋,绝不会消失。


    “听佳恒的意思……”


    韩嵩试探性地询问道:“你也准备参加朝廷的考课了?”


    韩毅点点头:“没错!小侄已经报名,估计再有三、五日,便能开考,我要向族兄一样,先从县令、县长开始干起,协助陛下,再造朗朗乾坤。”


    “好!”


    韩嵩忍不住点头称赞:“好志向,叔父支持你。”


    韩毅淡笑:“多谢叔父。”


    “有什么需要请教的吗?趁现在还有时间,叔父可以教你。”


    “真的?”


    “恩。”


    “当然有!”


    “……”


    马车一路缓行,穿越稻田海,直奔宛城。


    约莫又过了半个时辰。


    终于。


    抵达宛城。


    韩嵩将族侄送至公车署,旋即直奔尚书台。


    将来意奏明后,便随同书佐,赶往大殿。


    荀彧着手安排骑兵大比武的事情,此时尚书台由鲁肃负责。


    “荆州治中从事韩嵩,见过鲁尚书。”


    韩嵩趋步上前,躬身行礼,一揖到底。


    “原来是韩德高啊。”


    “久仰久仰。”


    鲁肃忙不迭起身相迎,一揖还礼:“怎么?莫非刘荆州已收集好了奇石,派你送入皇宫,以备陛下甄选?”


    韩嵩没有隐瞒,连连点头:“没错,确实如此。”


    鲁肃急问:“奇石何在?”


    “正在殿外马车中。”


    “好。”


    鲁肃舒口气,转身回去,便准备收拾东西:“你等我一会儿,咱们一起入宫面见陛下,争取早日定下,好让刘荆州抓紧运送。”


    韩嵩皱了皱眉,心下略显犹疑:“呃……不急,鲁尚书先忙。”


    鲁肃淡笑,收拾书案:“没什么忙的,等我收拾好以后,咱们便走,否则再迟上一会儿,皇宫便进不去了,只能等明日再觐见。”


    “呃……这个……”


    明日再觐见的话,的确有些耽误事儿。


    不过……


    韩嵩只要一想到面见皇帝陛下,就得张嘴问他高筒转车之事,这心里总是不得劲。


    南阳皇帝陛下虽然年幼,但不得不承认,的确是爱民如子的好皇帝。


    自己如此这般,岂不陷皇帝于不义?

    该怎么办?

    到底要不要觐见?

    正当韩嵩犹疑不定时。


    “德高,咱们走吧。”


    鲁肃的声音在耳畔响起。


    “呃……那个……”


    韩嵩下意识地一拱手,轻声道:“鲁尚书,要不……在下还是不入宫觐见了吧?”


    鲁肃皱眉,从对方面容上,察觉到一丝诡异的气息:“德高,你这是……”


    韩嵩深吸口气,试图寻找一个合理的理由,但却丝毫没有头绪。


    不得已之下,他决定老实交代,遵从本心:“实不相瞒,刘表命我以石料换取高筒转车的设计图纸。”


    “啊?”


    鲁肃顿时一愣,心神巨震。


    他又岂能不知道。


    高筒转车可是皇帝陛下的杀手锏,岂能因为一个石料,便将其随意公开。


    而如果皇帝陛下拒绝刘表,便相当于拒绝给荆襄的百姓谋福,平时或许不会有事,可一旦事发,必会被扣上一顶不仁义的帽子。


    “恩。”


    韩嵩却是点点头。


    俩人眼神上的交流,已然足够。


    旋即,鲁肃朝韩嵩行个大礼,郑重言道:“多谢德高,实言相告。”


    韩嵩深吸口气,这一瞬,他内心无比轻松,悬着的石头终于放下:“那便有劳鲁尚书了。”


    鲁肃点点头:“放心,交给在下,德高在此稍后,肃去去便回。”


    当下,鲁肃拜别韩嵩,带着殿前的一车奇石,直奔皇宫。


    ……


    皇帝行宫。


    文德殿。


    刘辨盯着龙案上的矿石,心中却在跟军师联盟沟通:“老师,这些石头哪些是铝土矿啊?我怎么完全看不出来。”


    军师联盟轻声道:“第三块、六块,全都是铝土矿,辩爷派人过去开矿,反正有张辽的兵马在屯田,完全不必担心安全的问题。”


    “好!”


    刘辨点点头,长出口气:“我明日一早便安排,正好唐翔去过雒阳,对那里也比较熟悉,收集矿石的事情,交给他最好。”


    “只是不知道咱们什么时候,才能找到水镁石、锰矿,只有把这两个全部搞到手,咱们才能制造铝合金。”


    军师联盟却是极其自信:“辩爷放心吧,咱们肯定会找到的,即便找不到,铝矿、铜矿都不会浪费,它们可以有别的用处。”


    刘辨恩了一声:“那倒也是。”


    “辩爷。”


    军师联盟紧跟着道:“既然已经涉及到铝合金的事情,专家的意见,咱们可以把基础工业化学的事情,也提上日常了。”


    刘辨皱着眉:“化学也能行了?咱们能找到专业人才吗?”


    军师联盟极其肯定:“当然!辩爷手里就有现成的。”


    “哦?”


    刘辨惊诧,试着询问:“我手里有现成的?”


    军师联盟:“恩,有!而且忠诚度不必怀疑。”


    “莫非是……”


    刘辨思索片刻,一个名字浮出脑海:“太常史子眇?”


    军师联盟肯定道:“没错!正是史子眇。”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古代擅长炼丹的道士,便是最早的化学家。


    而史子眇作为皇帝的御用道人,非常擅长炼金术,自然就是最好的人选。


    而且,史子眇算是他的养父,还曾在雒阳救过他一命,这份忠诚即便是张辽、刘备等人,都难以比拟,刘辨绝不会怀疑。


    “可是……”


    刘辨自然也有自己的顾虑:“让堂堂一个朝廷九卿,去干这种事情,怕是有些不太合适,而且史子眇的本事,可不仅仅局限在炼丹啊!”


    “辩爷放心。”


    军师联盟显然早有准备:“史子眇身份特殊,这一点专家已经考虑到了,就像咱们把奇巧阁放在将作大匠属官中一样,咱们可以把基础化学,放在太常的属官。”


    “至于负责人……”


    军师联盟懒得废话,直接给出答案:“可以让秘书监太史通担任,此人有文化,而且痴迷炼丹,没有人比他更合适。”


    刘辨眼神骤亮。


    没错!


    的确没有人比太史通更合适。


    这小子当初可是兰台的秘书监,可谓博览群书。


    而且,他痴迷炼丹,对此道颇有研究。


    如果让史子眇来挂帅,让太史通来当负责人,的确是非常合理。


    “当然。”


    军师联盟补充道:“成立化学实验室,已经是迫在眉睫了,咱们不仅要生产玻璃,从大蒜中提取广谱抗生素,以后还要生产火药等,这些全都跟化学脱不了干系。”


    “老师放心。”


    刘辨心念一动,直接打断:“这些道理我都明白,等明天吧,明天我便召史子眇、太史通入宫,咱们先从提炼铝合金开始。”


    “好。”


    军师联盟轻声道:“不仅如此,专家还准备了一些非常基础的化学知识,包括各种物品的理化性质,辩爷要全部记录下来,争取让太史通早日上首。”


    “啊?”


    刘辨脑袋都快大了:“又要抄书了?”


    军师联盟笑笑:“恩,没办法,基础性的东西最麻烦,等把这些基础科学知识解决以后,辩爷你就轻松多了。”


    呼—


    不得已,刘辨长出口气,从旁取出一沓纸:“那就开始吧,别浪费时间。”


    军师联盟恩了一声:“可以!”


    “……”


    正当刘辨奋笔疾书时。


    “报—!”


    忽然,殿外响起悠悠一声奏报。


    刘辨提笔,抬眸望去。


    但见,朱彤推门而入,欠身拱手道:“陛下,鲁尚书求见。”


    刘辨皱了皱眉:“鲁肃?”


    朱彤拱手:“没错。”


    立马要傍晚昏黄了,他居然还来。


    或许是真的有事。


    刘辨大手一挥:“让他进来吧。”


    朱彤颔首:“喏。”


    不多时。


    鲁肃来到殿中,趋步上前,欠身拱手:“微臣鲁肃,参见陛下。”


    刘辨摆摆手:“子敬啊,你这么晚入宫,可是有何事否?”


    “有。”


    鲁肃倒也没有废话,直奔主题:“荆州方向的奇石运过来了,不知陛下现在是否要过目?”


    刘辨极其肯定地点点头:“要,速速呈上来。”


    朱彤这才派人抬进来三大筐:“陛下,全都在这里了。”


    刘辨腾地起身,绕过龙案,转入殿中。


    朱彤一块一块的搬开。


    刘辨仔仔细细的看。


    忽然。


    一块石头从他眼前掠过时,军师联盟的声音跟着响起:“辩爷,就是这块,这就是玛瑙山开采的锰矿。”


    “停!”


    刘辨大手一挥,赶忙制止,指着朱彤手中的矿石:“子敬,就是这块,让刘表进贡这种石头,越多越好。”


    “这块!”


    鲁肃深吸口气,将其放在另外一个筐子里:“好的陛下,微臣记住了。”


    刘辨满意地点点头:“没想到,刘表干事居然这么快,荆襄的臣子呢?他们难道不应该觐见吗?”


    鲁肃忙不迭拱手,将韩嵩的意思表达给皇帝:“陛下,事情就是如此,如果您不答应,荆州势必将民心绑在一起,平素里还自罢了,一旦陛下准备对荆襄下手,可能对您不利。”


    “恩。”


    “的确如此。”


    刘辨太清楚一个不舍得为百姓谋福的皇帝,会对荆襄产生怎样的影响。


    他暗暗松了口气,更加庆幸韩嵩没有如此:“没想到,这个韩嵩居然可以为朕着想至此,实在是难得啊!”


    “没错!”


    鲁肃同样感慨万千:“他不仅在为陛下着想,而且回去以后,甚至要承受同僚及刘表的猜忌,可谓凶险之极。”


    “这样吧。”


    刘辨深吸口气,当机立断:“你回去散布消息,就说朕忙碌了一整日,没时间接待使臣,派你与韩嵩接触,全权商定此事。”


    鲁肃点点头,轻声道:“如今也只能这样了,至少可以减轻韩嵩的罪责。”


    刘辨恩了一声:“没错,朕便是此意。”


    鲁肃拱手:“陛下放心,交给微臣即可。”


  第289章 太史慈、太史通,太史家的两个异类!


    次日清晨。


    雄鸡报晓,朝霞满天。


    宛城,安康坊。


    太史府。


    这是刘辨抄了孔家获得的一处宅院,便将其赏给了前期追随而来的功臣,如今太常属官太史通便居住于此。


    蓬!蓬!蓬!

    屋外轻微的震动声接连响起,太史通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喃喃自语道:“子义今儿个怎么回事?居然这么早便练箭。”


    他抬头瞥向窗口,淡淡的光芒印入房间,虽然时间尚早,但已没必要继续睡,太史通伸个懒腰,起身洗漱,穿戴整齐后,出了卧房。


    放眼望去。


    此刻,内院中有个雄姿英发的少年郎,正弓拉满月,屏气凝神,双目炯炯地盯着前方八十步开外的箭靶,在箭靶的红星处,还扎着根羽翎箭。


    嗖!

    箭矢如星,呼啸射出。


    下一秒,箭靶红心处的羽翎箭,竟被一箭射中,仿佛从中间劈开似的,当场裂为两段,摔落在箭靶下方。


    太史通习以为常,面色波澜不惊。


    他只是缓步走到近前,抬眸望向前方:“哦?目测怕是得有七、八十步远吧?”


    太史慈点点头:“恩,八十步!”


    “真好箭法。”


    太史通不禁点头称赞,扭头瞥向对方:“子义,听叔父的没错,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凭你这一身的本事,将来必定可以拜将封侯。”


    “恩。”


    太史慈倒也不谦虚,昂首傲然道:“叔父放心,这次的骑兵大比武选将,小侄一定可以胜出,保证不给咱们太史家丢人。”


    “别管他们。”


    太史通似乎压根不在意家族之人,大手一挥:“他们那帮老顽固,除了整天让你学历外,还会干点什么?”


    “你不过是喜欢武艺,我不过是喜欢炼丹,难道这也有错?人生路是咱们自己走,别在意别人的看法。”


    太史这个姓氏,顾名思义,与司马、司空一样,是由官职演变而来。


    太史负责观星、授历、祭祀等事务。


    因而,这也成了太史家族的家传底蕴,人人皆要学习观星、授历,甚至明白各种祭祀中的规则、细节等。


    太史通还自罢了,好歹是博览群书,只是最终走了邪道,喜欢上了炼丹而已,但太史慈则不然,他经学、历法一般,尤好弓马,且箭术精良。


    这俩人已然成为东莱太史家的异类,不为族人所认可接纳,但饶是如此,二人依旧死不悔改,我行我素。


    同病相怜的太史通知道那种被族人嫌弃的滋味,因此在得知太史慈赶来南阳,而且准备参加考课时,便主动将其接来居住,甚至时常鼓励,以安其心。


    “你就安心在这里住着。”


    如今的太史通算是扬眉吐气了一把,乃是南阳汉庭九卿属官,这可比兰台秘书监那芝麻小官儿强多了:


    “不管你能不能成功入选,只要叔父还在宛城,这里就永远都是你的家,想怎么住,就怎么住,叔父能养得起你。”


    太史慈感动不已,拱手抱拳:“多谢叔父!叔父放心,这次骑兵大比武,小侄必定拔得头筹,不会给叔父丢人。”


    “恩。”


    太史通回头瞥了眼地上破烂的箭矢:“叔父相信你,否则真对不起这满地的箭矢,等你当上将军,便把你娘接过来,让她也来享享清福。”


    太史慈小鸡啄米式点头:“恩,好。”


    太史通摆了摆手:“别练了,先吃过早膳,然后再练,不差这一时半会儿。”


    “好。”


    太史慈应了一声,跟着太史通往偏殿用膳。


    二人正用膳时,家仆急匆匆赶来:

    “家主,皇宫派人来,说陛下召您入宫。”


    “召我入宫?”


    太史通顿时一愣,微微蹙眉,深感有异。


    自己不过是史子眇的助手而已,何时能轮到自己面圣了?

    “恩。”


    然而,家仆却是极其肯定:“是何侍卫亲自赶来传陛下的口谕,现在应该去往史太常的府上了,还说必须在巳时前到皇宫。”


    “这么急?”


    太史通深吸口气,随意巴拉了两口,旋即起身:“子义,你慢慢吃,吃完好好练习骑射,战马吃的草料,晌午便能到了,全都是好料子,放心。”


    太史慈颔首点头:“多谢叔父。”


    “叔父走了。”


    “好。”


    简单收拾一番,换上官服。


    太史通直奔皇帝行宫。


    没多久。


    史子眇同样赶来。


    太史通赶忙迎上去,好奇询问:“道长,您可知陛下召我等入宫,所谓何事?”


    史子眇摇了摇头,轻声道:“陛下圣心独裁,岂是你我可以揣测的,安心等着便是。”


    呼—


    太史通长出口气,努力让自己保持镇定:“道长不知,当初下官在雒阳当兰台秘书监时,可是被陛下吓出了病,到现在只要面对陛下,总是下意识忧心。”


    史子眇又何尝不知当初的事情,他哂然一笑:“你不必担心,当初陛下是为进入兰台,这才故意找你的事儿,但现在可不会如此。”


    “这一点,下官岂能不知。”


    “只是……”


    太史通捂着心口,面色稍稍恢复道:“已经成了习惯,改不了了,待会儿入宫面圣时,道长可得替我多担待些个。”


    史子眇淡笑:“放心,有我在,没事儿的。”


    太史通点点头:“恩。”


    不多时。


    侍卫何云赶来:“史太常、太史掌故,且随末将来吧,陛下在文德殿等候。”


    二人忙不迭起身,行个礼:“走。”


    文德殿。


    史子眇、太史通趋步上前,欠身拱手:“微臣史子眇(太史通),参见陛下。”


    上首刘辨摆了摆手,轻声道:“平身吧。”


    二人起身:“谢陛下。”


    刘辨摆手示意二人一旁落座,简单寒暄两句,旋即进入正题:“实不相瞒,朕今日召二位前来,乃是有要事相商。”


    史子眇一揖:“不知陛下所谓何事?”


    刘辨简单言道:“朕深知二位精通炼丹之道,因此想要在太常中设立一属官,以后专门从事相应炼制工作。”


    “哦?”


    史子眇顿时一愣,满目好奇:“陛下,莫非您也……”


    刘辨知道史子眇误会了,急忙摆手打断:“朕不是要你们炼丹,而是与炼丹类似,炼制一些器皿,亦或者是琉璃等等。”


    燃料等问题的解决,刘辨已经具有制造玻璃的条件,且不说琉璃制品在东汉时期,价值不菲,必将成为南阳汉庭的一项财政收入。


    便是玻璃器皿之类的,同样是化学必要的工具之一,一些高腐蚀性的酸碱,必须要以玻璃器皿盛放,而有了这样颇具现代化的装备,军师联盟也能隔空指导,更加方便。


    “器皿?”


    史子眇、太史通俱是一愣。


    毕竟,这种东西在东汉时期有啊,何须他们来炼制。


    刘辨则是长出口气,轻声道:“朕明白,道家炼丹术追求的是长生不老,得到成仙,但实际上,炼丹一道绝非仅仅是如此。”


    “咱们的视野要扩大,千万不能被这点东西局限了,世间万事万物,皆有其道,咱们应该透过现象,去追寻它的本质,发现其规律,才能真正掌握大道。”


    “比如!”


    刘辨试着把化学的原理,灌输给二人:“丹砂可以炼成汞,而在汞中加入硫磺,又可以变成丹砂,尔等可想过这是为何?”


    太史通听得是目瞪口呆,原本怯生生的他,竟下意识脱口而出:“陛下,您说得这些,可是真的否?丹砂成汞,下官知道,但加入硫磺,却又可变成丹砂?”


    果然!


    真的引起了两人兴趣。


    刘辨心中暗喜,淡然一笑:“太史掌故若是不信,可以回去试试。”


    太史通当真动了心思,长出口气:“确实得试试。”


    “此外。”


    刘辨继续道:“比如说这里的矿石,为什么有些是绿色的,有些是红色的,有些是蓝色,甚至还有些是白色、混合色。”


    “既然全都是石头,因何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其内部究竟蕴含着什么物质,才能令其产生这样不同的外在表现?”


    “在朕而言……”


    刘辨深吸口气,又缓缓呼出,郑重言道:“所谓的炼丹术,得道成仙的道字,绝非尔等想象中那么简单。”


    “它是要让我等了解世间万物的本质,只有真正掌握了其运行规律,才算是得道,才真正有可能成仙。”


    “像尔等这般,一味的追求炼丹,却不明其理,即便穷尽一生,恐怕也难以得道,难以真正成仙。”


    这一番话说出来,别说是太史通了,就算是史子眇本人,也不由地惊掉了下巴。


    要知道,在史子眇的眼中,皇帝陛下可是对这些东西从来不感兴趣的。


    但是……


    今日这一番话,让史子眇由衷敬佩。


    这世间的万事万物,的确皆有其内在的道。


    若不明其道,又何以得道,不能得道,又何以成仙?


    炼丹追求长生不老,这一点问题没有。


    不过,你不明白万事万物的道,又怎么可能炼出长生不老的丹!

    “陛下,您……”


    史子眇一脸的难以置信,下意识拱手抱拳:“您今日这番话,令微臣茅塞顿开,此前我等炼丹求道,的确是狭隘了。”


    “没错!”


    太史通跟着附和道:“正如陛下所言,我等追求得道成仙,首先应该要了解万事万物蕴含的道,若是连这个都搞不清楚,又何谈得道成仙?”


    真特么上道儿!


    刘辨心中甚喜,但面上却依旧平静。


    他走到一旁书架上,取出自己默写了足足三日的书:“这一本书名曰《万物道》,里面记载了大量自然界中事物的运行规律。”


    “这其中便有矿石颜色成因的相关记载,如果你们感兴趣,可以拿回去好生研究,等将其研究透彻了,朕再帮你们默写第二卷内容。”


    经过很长时间相信,史子眇、太史通已经明白刘辨具有博闻强记、过目不忘之能,因此对于这本《万物道》的由来,二人也不会怀疑。


    史子眇赶忙上前,接过书本:“多谢陛下。”


    太史通更是点头哈腰:“谢陛下。”


    刘辨深吸口气,又缓缓呼出:“从今日开始,设立问道馆,太史通迁任问道长丞,隶属于太常属官,专门负责探索万物道,明白吗?”


    太史通眼神骤亮,心情大爽。


    虽然,此前他是史子眇的助手,负责礼仪、祭祀等东西。


    但实际上……


    他一点不喜欢这个东西,反倒是有空,便在自家鼓捣炼丹之道。


    没曾想,朝廷居然会专门设立相关机构,而且由他负责。


    太史通感动不已,忙不迭谢恩:“谢陛下。”


    “先别急着谢。”


    刘辨摆手打断太史通,深吸口气道:“朕设立问道馆的目的,不是给你炼丹用的,而是要探索物质的本源,将其熔合重组,产生新事物的。”


    太史通点头哈腰:“微臣明白。”


    “这样吧。”


    见太史通这么好忽悠,刘辨直接转入正题:“朕这里有一份配方,听说可以用某些矿石炼出一种硬度堪比钢铁,但质量极轻的物质,这件事便交给你了。”


    太史通拱手:“陛下放心,微臣必竭尽全力,为陛下炼出此物。”


    “恩。”


    刘辨颔首点头:“如此甚好。”


    旋即。


    便将铝合金的炼制方法,转交给了太史通:“太史长丞要多与史太常沟通,才能将其炼制成功,若有不懂之处,可以入宫寻朕。”


    二人齐齐拱手:“喏。”


    与此同时,直播间网友立刻沸腾起来:


    “还真别说,太史通有点科研狂人的感觉。”


    “是啊,瞧这小子那俩眼珠子,好像在放光一样。”


    “或许要不了多久,铝合金就能造出来了。”


    “哈哈,要事这样的话,陷阵营的铠甲,也能换成铝合金的。”


    “硬度够高,而且质量还轻,简直太给力了。”


    “……”


    陷阵营之所以兵力少,不是高顺带兵能力差,而是陷阵营要求太高,符合条件的士卒实在太少,这才影响了他的编制。


    如果,刘辨可以造出硬铝合金战甲,那么对于负重一栏的要求,自然便降下来了,如此一来,符合条件的士兵会更多,陷阵营自然就能扩编了。


    美滋滋!

    ……


    荆州,襄阳。


    州牧府。


    刘表端坐上首,其下一干文武分列两旁。


    治中从事韩嵩将锰矿呈上:“主公,朝廷便是想要这种石料,在下查过了,它在桂阳郡郴县,咱们可以走水路运送,这样速度能更快些。”


    “只此一种吗?”


    刘表打量着这块石头。


    在他而言,并没有感觉这石头有什么特殊之处,拿来做石料,甚至有些丑,完全登不得大雅之堂,由此心中更加疑惑。


    “恩。”


    韩嵩点点头:“正是。”


    刘表深吸了口气,捻须沉思良久:“那朝廷可有要修建宫殿的迹象?”


    韩嵩摇了摇头,老实回答:“没有。”


    很显然!

    这的确是一次试探。


    刘表暗松口气,悬着的心彻底放下来。


    他可不愿意招惹南阳皇帝陛下:“既如此,那便给朝廷进贡数十船,以安其心。”


    韩嵩欠身拱手:“主公英明。”


    正在这时,一旁蒯越横出一步:“德高,陛下对于高筒转车一事,是如何回复的?”


    韩嵩早料到蒯越会问,因此转身面对,一揖作礼:“恐怕要让异度失望了,在下未能见到皇帝陛下,全程皆是由尚书鲁肃接待。”


    “哦?”


    蒯越自然不信:“这怎么可能?按照流程,你应当入宫面圣才对。”


    上首刘表同样皱着眉,捻须询问:“是啊德高,你未能入宫面圣,那这块石料,又是如何选定的?”


    韩嵩对答如流道:“是这样的,微臣去尚书台时,陛下忙于政务,一直没有接见,至于这块石料,听说是陛下随意选的。”


    “啊,这……”


    虽然,理论上全然没有问题。


    甚至于陛下随意选取,也符合他们最开始的试探猜测。


    但是……


    越是这样,反而越是让蒯越怀疑。


    即便再怎么忙于政务,难道连使臣都不愿意接见?


    这明显不符合常理。


    可韩嵩神色淡然,没有丝毫破绽,蒯越实在不能信口胡吣,冤枉与自己平级的治中从事。


    刘表则捻须盯着韩嵩良久。


    连他都能看出这是个坑,韩嵩又岂能看不出来。


    这其中固然有韩嵩反击的可能性,但刘表同样不能随意诬陷。


    “没有见到便罢了,以后还有机会。”


    刘表轻飘飘一句话,便把此事压下来。


    荆州需要安定。


    他不希望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不管韩嵩是什么原因,没有见到皇帝陛下,事情已经发生,再追究没有任何意义,甚至还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德高啊。”


    刘表笑盈盈抬眸望去,轻声道:“你这一趟南阳之行,可有何心得体会否?”


    韩嵩一揖作礼:“惊为天人。”


    “惊为天人?”


    这样的评价不可谓不高。


    刘表深感震惊的同时,饶有兴致地询问:“怎么讲?”


    韩嵩深吸口气道:“主公,在下不管说什么,恐怕都难以描述那种震撼,不过有一首宛城的童谣,足以证明南阳的现状。”


    “童谣?”


    刘表淡然一笑:“有点意思,德高且诵来听听。”


    韩嵩一揖:“喏。”


    当即,他沉吟片刻,照着记忆诵读:


    “帝临南阳,百姓安康;”


    “免赋赐农,屯垦开荒。”


    “稻田养鱼,水车灌溉;”


    “开办学堂,教书育郎。”


    “师言读书,当明志向;”


    “学成文武,报效帝王。”


    童谣便是这样,通俗易懂,画面真实。


    尤其出自孩童之口,更是代表了民间最真实的一幕。


    在这个神授皇权的时代中,童谣便是代表民心,更贴合谶言。


    满殿文武尽皆饱读之士,自然能明白其中的深意。


    皇帝陛下定都南阳尚不足一年,便令整个南阳大治,民心可依,如此本事,便是荆州牧刘表,同样为之震撼。


    “好啊!”


    刘表深吸口气,感慨万千:“没想到,南阳民心竟以至此,实在令人敬佩!不过德高,这稻田养鱼是甚?我怎么从没听过?”


    “主公。”


    韩嵩揖了一揖,立刻解释道:“这是朝廷推行的一种全新养殖模式,乃是追求稻田、鱼和谐共存的养殖生态。”


    “鱼可以食田间杂草、虫害,有利于稻田通风和光照,而鱼类的粪便可以肥田,从而促进水稻生长,提高产量。”


    “在下仔细对比过了,那些听从朝廷吩咐,采用稻田鱼生态养殖的百姓,不仅可以靠卖鱼赚钱,而且田间水稻生长茁壮,远胜于寻常稻田。”


    刘表万分惊诧:“哦?竟有如此功效?”


    韩嵩点点头:“没错!而且朝廷为了解决耕田劳力不足的现状,发动乡村的庠序,增设孝经师一人,以《急就篇》《仓颉篇》为教材,教书育人。”


    “如今,南阳宛城附近的孩童,几乎人人可识上百字,更有甚者,可以简单模仿,进行诗赋的创作,这童谣便是宛城附近的孩童首创。”


    刘表愈发的感到震撼:“陛下果真非常人也。”


    韩嵩深感赞同:“没错,如今正值全面农耕之际,不少百姓皆在田间地头搭建房屋,老人小孩皆会下地干活,这是真正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主公!”


    韩嵩深躬一礼,朗声言道:“在下以为,咱们荆襄同样应该效仿南阳,推行稻田鱼生态养殖,发动庠序,鼓励孩童入学。”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言至于此,韩嵩神色中透着一股兴奋,彷佛久违的理想,再次涌上心头:“若是如此,要不了多久,咱们荆州便可实现圣人口中,所谓的大同世界。”


    然而……


    刘表起初还带着一丝兴奋。


    但韩嵩越是如此,他就越是警惕,甚至小心。


    很明显。


    这一趟南阳之行。


    韩嵩已经彻底成为南阳派。


    可是,荆州未来的路,到底应当如何?


    刘表却是不敢轻易下结论:“德高说得很好,南阳的确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咱们学习,只是今年已错过时机,只能明年再行效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