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1章 下一个目标,便是契丹国都了
作者:admin      更新:2023-04-05 18:36      字数:3877
    实在扛不住那等猛烈反震力道的耶律挞烈,竟然被这一记反弹硬生生带得往后飘移数步……就算自负勇力,可是无论膂力还是身手,面前那员以摧锋破阵、斩将夺旗而闻名于世的魏军名将,自己到底还远远不是对手。


    而夏鲁奇一枪迫退了耶律挞烈,立刻便虎吼一声,雄健的身躯腾空而起,手中大枪势如长虹贯日一般,闪电般疾刺了出去。立足未稳的耶律挞烈,堪堪要架起手中钢刀格挡,终究还是慢了一拍,顿觉胸口冷渗渗的冰凉,惊低头望去时,就见大枪那锋利的锋刃已然刺穿了自己的胸膛。


    夏鲁奇在一拔枪收势,鲜血如喷涌的泉水,便从耶律挞烈胸脯上的疮口喷溅而出……他死死的瞪视过去,脸上神情仍旧格外的凶狠,看来仍意图死战下去,只是似乎又发出一声不易令人察觉的叹息……


    什么雄心壮志,到头来也都已是过眼云烟……


    耶律挞烈心中悲愤之余,也不住感到十分的惋惜……他真心是打算有朝一日要辅国安邦,治理好这个国家,让除了契丹人以外的族裔,也都能成为治下安居乐业的子民。耶律挞烈虽然本来性情豪迈,不拘小节,但也认同汉家儒学的治国之道。


    即便这般时节,汉人臣民处于契丹治下,普遍地位仍要低人一等……可是耶律挞烈也不是那种因为处于统治阶级而优越感极强,会肆意欺压打杀汉儿的契丹骄横贵胄。他很清楚一个国家如果要长期稳定下去,也绝不能歇泽而鱼地打压盘剥国内的另一大族群。


    然而中原的魏朝,则是以汉人为主体的帝国,而与契丹人为统治阶级的这个国家,彼此因领土纷争、争取霸权无法达成共识,至少眼下而言,也难以共存下去……除非双方历经十几年、几十年的战争却斗得个旗鼓相当,谁也无法彻底碾压过对方,才由可能如正史中的宋辽两国那般达成澶渊之盟……可是如今的契丹,却遭遇魏朝这等对手,国势衰弱得也实在太快了……


    耶律挞烈乐于接受汉人成为契丹国治下的子民,却绝对无法接受魏朝前来征服由他的民族所建立的国家……所以他也只能死战到最后一刻,直至被夏鲁奇一枪搠入胸膛。耶律挞烈满含悲愤之色的双眸,已渐渐地黯淡下去,生命的神采消逝不见,忽然便仰面倒了下去。


    ……这个本来按正史轨迹会做到辽朝南院大王,不会因治理一方疆土,而以利民为本,遂赞称为“富民大王”……也无法力保住风雨飘摇的北汉国,为其接连迫退后周、宋朝的大军,成为辽朝德高望重的几朝元老了……


    耶律挞烈这一死,其余负隅顽抗的契丹将兵,到底还是难以改变被尽数歼灭的下场……初春的山岭间,已是遍地伏尸,遭受猛火油弹打击过后,直至火势渐小,又有大片的树木草丛被烧成了一片白地……


    不过魏军虽然攻占了契丹人的发源地木叶山,按魏帝李天衢的指示,山中供奉祭拜契丹相传先祖奇首、可敦的祖庙非但不可破坏,还须妥善维护……毕竟与契丹之间的战争,会有完结的那一天,经过武力征服之后,接下来要做的事便是要让这个民族接受魏朝的统治,以另一种方式逐步接受融合同化,当然也不能把事做得太绝。


    而夏鲁奇击杀契丹将领耶律挞烈,统领军旅占据木叶山的消息传至汴京,朝议期间,李天衢矗立在龙一之前,环视上朝那一众臣僚,忽然掷地有声的说道:

    “按众卿所言,如若连年征战,的确会消耗巨大的财力、物力,死伤大量的将士,身为国君者,也切记不可只为好大喜功便穷兵黩武……可是古人云树德务滋、除恶务本,当年契丹雄霸于塞外,趁中原内乱南侵燕云兀不知足,如今虽然遭逢惨败而国势衰微,可是若不削株掘根、以绝后患,日后一旦养回元气,也必然还会意图南下而祸乱中原。


    所以趁势一举攻破契丹国都临潢府,乃是势在必为。既然如今我朝物阜民康,然而眼下可还远没到刀枪入库、偃武修文的时候,要一劳永逸,而为后世子孙计,还是须集结重兵北上……朕意已决,众卿当中,谁又有异议?”


    ……即便魏帝李天衢先前曾做出个承诺,就算要对外用兵,以后也会尽量控制战争的规模。如果是针对泰封国那边,那些对于李天衢还真就要将前朝大唐下辖那些羁縻统治地区,也都要一股脑收复回来,而不惜相对频繁发动战争的举动颇有微词的文臣,只怕在这个时候就要跳出来力谏仗还是要收着打,没有必要太过劳民伤财而兴师动众,也会暗示称陛下金口玉言,理当一言九鼎,先前不是答应得好好的,可不能说话不算话吖……


    但是针对的目标是契丹,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毕竟与对方都已经打到了这个份上,而且当年诸国割据,由后唐做为北面屏障提防塞外诸族之时,正值契丹强盛时期,对于中原所能造成的威胁,魏朝在场众臣也都十分清楚。


    何况正是由于魏朝的缘故,本来对外扩张势头极为猛烈的契丹,却被打得疆域大面积缩水,曾经征服过的领土大片沦陷,本来依附的诸族各部相继叛离,而与魏军交战期间,折损的契丹开国功勋、宗室贵胄更是不计其数……眼下的契丹帝国,对于中原王朝恨意当然已是深入骨髓,如果留有它东山再起的时间,那么无论出自于拓张领土,还是兴兵复仇的目的,对方也势必还是要杀回来的……


    就好比两个彼此积怨颇深的人你一拳、我一脚地打起架来,也早就已经打出了火气……其中一方,已经将敌手揍得气息奄奄,眼见就能将对方生生锤死,这个时候,也没有突然收手,还要等敌人仇家再养好伤,恢复力气之后,再打回来的道理。


    既然双方已是势不两立,那么也就只有趁着将你打残之时,再要了你的命。


    所以当李天衢宣布要集结重兵,直接杀完契丹的国都西楼临潢府,看来也不会考虑将军队规模控制在五万人以内之时……参赴朝议的魏朝臣子当中,也只有人颂赞陛下英明神武,为万民安定而誓要诛锄外寇、荡灭胡虏。至于这个时候还要出面对魏帝李天衢要大规模用兵提出质疑的朝臣,则是一个都没有。


    毕竟当年汉武大帝刘彻北击匈奴,迫使其远徙漠北,但也有后人评述他穷兵黩武,用兵忒过,而拼光汉文帝、汉景帝的“文景之治”时节,为他留下殷富的国库……可主要问题在于,汉武帝在位五十多年,那段期间光是与匈奴交战便长达四十四年之久……而如今魏军已经占据契丹人的圣山祖地,魏帝李天衢又要直捣契丹国都,如若马到功成,也极有可能将契丹人直接打散,那么若说这场战事是为了一劳永逸,的确也有道理。


    至于李天衢的心腹近臣,自然是与他们的主公理念相合,至于还有个别臣子不认同过冬之后立刻对外用兵……可他们也很清楚:陛下这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就算我们劝,他也不会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