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0章 岭南降臣,可重用的文武才干
作者:admin      更新:2023-04-05 18:36      字数:7933
    刘(上龙下天)所处的御船最终完全被烈火吞没,发出必必剥剥的响动声,渐渐的沉没下去。船头上雕刻那栩栩如生、面目狰狞的龙首高高翘起,渐渐被火势包裹,最终没入海中,便好似真有一条曾在南海兴风作浪的恶龙遭受讨伐,最终葬身于海中……


    越国国主已然伏诛,魏军部众轻易控制住了兴王府各处区域。当诸队士兵冲入皇城玉堂珠殿,身临于此间搜刮岭南各种珠珍宝玩而建成的大殿当中,不由啧啧称奇;还有魏军部众抵至房屋商铺稠密的西隅市区,就见其中设有蕃坊(唐朝时供外国商人聚居的场所名称),也有不少来自于大食、波斯、拉其普特……等各处海外胡商,如今也都要乖乖的开门接受盘查。


    按说当年黄巢转战至广州,屠尽胡人,也使得当地海外商贾一时绝迹……可是广州在海贸方面久负盛名,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刘(上龙下天)改制称帝,又改称广州为兴王府之后,又大力招徕海商,所以相继又有海外商贾前来开设蕃坊,倒也有几分当年盛唐长安胡人汇聚的气象。


    西城市区还多有私家园林,就见此处人工挖掘的河道交错,风景也甚是优美……只不过魏军将兵行至刘(上龙下天)大型土木所修建的特辟宫苑,但见环绕的高台假山当中,有狮虎等猛兽来回踱步,看来也都是因为吃惯了人肉,所以一见高处有人探头望来,它们仰头发出狂躁的咆哮声,也让人难免感到心惊胆战。


    更何况,在刘(上龙下天)的宫苑旁还设立刑房,以及毒蛇遍布的池塘……行将进去便似乎感到阴风阵阵,眼见那些刑具上的斑斑血迹,再想明白它们的用途之后,饶是久经战阵杀惯了人的老兵,浑身也不由的打了几个冷战……


    兴王府虽然营造出一副商贾云集,繁华富庶的景象,可是在街坊偏僻而又阴暗的角落间,那些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平民数目,看来也要远远超出寻常城郭的比例。他们畏畏缩缩的蜷在街坊胡同犄角旮旯,眼见有巡查的魏军经过,也都眼巴巴的望将过去,眸子中尽是期盼之色。


    越国满朝文武公卿,也都服服帖帖的接受盘查安置。魏军仍按例在兴王府内搭起棚子,生灶发粮,赈济城中贫苦百姓。而兴王府既已完全由魏军掌控,岭南西隅罗、雷、顺、白等各处州府,包括琼崖岛五州之地……越国全境,也已彻底并入魏朝版图。


    当捷报传至汴京皇城,李天衢得知刘(上龙下天)果然意图乘船入海逃亡,却终究落得个遭受烈焰吞噬,死在水火当中的下场,心说他这也可说是多行不义必自毙……魏朝速亡越国,大概也在李天衢的意料当中。虽说正史中宋朝灭南汉,前前后后可打了八年左右,也完全是因为正史中那时的格局尚还有南唐、后蜀、北汉、南平、吴越等诸国并立,北面还有契丹随时会南下搅局……宋太祖赵匡胤相继覆灭各处割据政权的过程中,也随时都要为全局着想,自然也难免有些顾忌。


    然而魏朝却可以集中兵力,专攻越国。契丹耶律阿保机眼下只惦记要吞并渤海国全境,暂无暇南顾。魏朝往南打,便大可以放开手脚,发动饱受暴政盘剥之苦的岭南民众响应,所以过程也十分顺利。


    如今年纪也不过三十多岁的刘(上龙下天)既然已死,他长子、次子又相继夭折……那么正史中南汉第二代国主刘玢、第三代国主刘晟、第四代国主刘鋹,当然也都没有机会来到这个世界了。


    李天衢又想到正史中刘(上龙下天)的第三子刘玢骄横奢侈、荒耽酒色,喜欢与无赖娼女鬼混,稍有不如意便滥杀身边随从;第四子刘晟弑兄篡位,旋即屠尽自己的亲生手足与子侄辈,竟还将一众侄女都抓入后宫淫乱,又修造“活地狱”诸般酷刑,属下稍有小过,便要被处于极刑虐杀,这比起他那变态老子还有过之而不及;到了刘(上龙下天)孙子辈刘鋹继位,又专用宦官,宠信巫女,再将宗室族亲清洗一遍而翦除殆尽……


    自刘(上龙下天)伊始,这祖孙三代,可以说把暴君、昏君常做的那些缺德带冒烟的歹事都做遍了。


    所以这一方割据政权较之原本的轨迹,已提前几十年灭亡,对于岭南百姓而言,也只会是好事。


    刘(上龙下天)又别无需要押解至汴京按亡国宗室身份安置的子嗣,李天衢遂下诏分拨些财帛,给予越国后宫嫔妃,教她们各自归乡便是。至于刘(上龙下天)的正室马氏,既然本是楚王马殷的女儿,便将她一人带至汴京,与那些同住大杂院的亲生兄弟姐妹团聚便可……


    越国覆亡,又有大批文官武将降从于魏朝……李天衢心想岭南名将苏章归顺,大概也在情理当中,倒也可以委以其重用,而且很快便能派上用场;本来刘隐、刘(上龙下天)兄弟身边的智囊谋臣杨洞潜,虽然已经病逝,但是还有赵光裔等文臣,倒也可以委以要职。


    何况这赵光裔本来就倾向于为中原王朝效命,只是被刘(上龙下天)软磨硬泡、软硬兼施的留在了岭南。走正史线他后来又被拜为宰相,也能打理得政事清明,辑睦四邻、边境无恐……而为相二十余年,时称贤相。


    按说刘(上龙下天)、刘玢、刘晟、刘鋹这四代国主非是暴君、便是昏君,可南汉正史中的国祚却得以延续五十五年。起初也亏得有谋臣杨洞潜倡导文治,开科取士,制定典章制度而打好了底子,随后又有赵光裔这等能臣在其位、谋其职,以尽可能的维持局面……否则几代国主一直败坏社稷,致使反抗暴政的农民起义频发,应该也撑不到宋朝大举南下,这一方割据政权便早该亡了。


    所以岭南地区并入魏朝,该由朝廷调派官员进行直辖统治,不妨就任用熟知当地民情的赵光裔总掌岭南诸州政务。许以其封疆大吏的权限,却又不必如以往效命于刘(上龙下天)时那般担惊受怕的过活,按说应该也更能展现出他治国安邦方面的能力。


    又斟酌一番,考量派往岭南诸州任免的官员人选……李天衢沉吟片刻,忽的沉声说道:

    “南征将士还要多担些劳苦,尚还不能就此班师歇养……毕竟为了一劳永逸,灭了越国之后,也理当一鼓作气,将静海军仍旧意图裂土分疆,自立一国的土豪门阀连根拔起……”


    李天衢遂又召唤内侍总管张居翰前来觐见,并写下圣旨,吩咐道:

    “将朕的诏书送至御史台进奏院(按唐制,进奏院是各处藩镇驻京师办事机构,司掌向名义上臣服的节度使传达朝廷诏令、文牒等职事),择选一名使臣立刻前往静海军。那杨廷艺不是煽动交趾军民背反越国,而自称节度使,并愿向我朝奉表称臣么?朕会许以其高官厚禄,可是他也必须携家眷亲自赶赴汴京觐见受封。


    如若他不肯奉诏,便是阳奉阴违、心口不一的逆臣贼子。交趾诸地本于唐时设立安南都护府,而后又设立静海军。大魏传承前朝正朔,静海军交州各地,本来便应是我朝治下疆土,又岂能容得静海军自据一方,不受朝廷转任调遣,而只是名义上对我朝称臣?

    那杨廷艺若肯奉诏便罢,可如若不肯,则南征大军稍作整顿之后,便立刻杀往静海军!”


  第1201章 在这个时代,那里还是不可分割的领土


    自称静海军节度使的杨廷艺,是否会乖乖的奉诏亲自赶赴汴京觐见,而就此交权纳土,彻底归入魏朝?按李天衢想来,那厮应该不会接受,就算与中原王朝开战纯属为势所迫,可哪怕是不得已而为之,他也还是要铤而走险的。


    毕竟总掌交州等十二处州府的静海军远在西南边陲,受中南半岛其他族裔耳濡目染,与中原地区相较,更容易形成出文化上的差异性……久而久之,随着当地土豪世家的壮大,交趾分裂独立的倾向已是愈发的明显。


    吴越王钱镠向来谨事中原,也预料到他钱家社稷早晚还是要回归中原王朝,可当初由于功臣派系的强烈反对,尚还要与魏朝打上几场仗……更何况以杨廷艺为代表,如今已经开始盘算着分裂独立的交趾世家,又岂会放弃世袭统治那片土地的权力?


    所以如果赐封其有名无实,有供其世代富贵的俸禄,却无自据一方权势的王爵,杨廷艺应该也不会接受。而且在他之后,也必然还会有意图建国独立的狼子野心之徒蠢蠢欲动……要根除静海军隐患,也势必要采取更为强硬乃至酷厉的手段。


    李天衢心想如果我穿越的是明朝,安南则立国久矣,虽然会对中原王朝称臣,转而形成长达一千多年的藩属关系,也还是会受中华文明的影响。可经过这几百年的时间沉淀,交趾地区的军民从身份归属上而言,早已不会认同自己是中原王朝治下的子民,就如同他们的后世子孙绝不会觉得自己是中国人,甚至因为领土争端、文化争议而相互看不顺眼。


    那种形势下,如果强行征讨,势必要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却会因缺少当地广泛的群众基础,而陷入不利于便投降,形势有利于便造反那等周而复始的泥坑当中……只会枉然拖垮国力,那么交趾安南,也并非必须要征服而纳入版图的领土。


    可是如今的静海军治下十二州,从大汉武帝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伊始,到如今唐亡魏兴,逐步统一这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那里就是华夏正朔王朝治下的疆土,根本不存在任何争议。


    当初唐庭派出落雕侍御高骈那员名将为安南都护,杀得南诏国亡魂丧胆,收复安南全境,设静海军并为首任节度使,修筑大罗城,而奠定后世越南首都河内的基础,这也都属于中原王朝驱逐外敌,管理自家地盘。


    起码在这个时间节点,安南都护府下辖的交趾诸地当年遭受南诏侵攻,还是要由唐廷派兵夺回失地,并由高骈那个根正苗红的唐末名将保境安民……否则中国正朔王朝的节度使,又凭什么跑到越南去收复故土,还在当地担任最高级别的统治者,整治筑城、管理军民,而且还干了将近十年?因为中原王朝保交趾而逐南诏,这是保卫自家的领土,设立静海军再由唐朝的官管理交趾诸地,实属名正言顺。


    虽说十几二十年前,当地出身的豪族世家虽然司掌军政大权,而不再由中原朝廷委派的节度使统管藩镇,可是无论是当年的曲承裕,还是如今的杨廷艺,比起吴、楚、闽、赵、吴越、北平……等受中原王朝册封的割据军阀规格都差了一档,再借他们几个胆子,也断然不敢建国称王,对外仍要宣称自己是以延承唐朝册封的节度使名义统治当地。


    故而交趾土豪世家独立的倾向虽然逐渐明显起来,可当地百姓至少眼下而言,尚还没有普遍形成自立一国,而与中原王朝彻底隔绝开来的意识。毕竟按史载轨迹,将近二十年后,静海军吴权才敢称王,也只是越南脱离中国之始。再过个三十多年,方才有丁部领定国号为大瞿越,对宋朝奉表称臣,采取“外王内帝”的体制。


    眼下则正处于交趾诸地从沿用唐朝官制的藩镇,逐渐与中原王朝彻底分离开来的过渡时期,所以李天衢自然是打算将这种分裂独立的意识扼杀在摇篮当中。要将杨廷艺等静海军土豪世家连根铲除,从性质上而言,针对的不是后世越南所宣称“争取民族独立事业的先驱”,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他们妥妥的就是一群妄图脱离中原正朔王朝的分裂分子。


    虽说这般乱世,根本不可能做到“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可是李天衢对待汉儿、契丹、党项、沙陀、回鹘……等各支后来或是属于、或是融入中华各个民族的族裔,该打的仗固然必须要打,一直以来却也很注意杜绝非必要的屠戮,毕竟之前的所有对手,绝大部分也都会是后世中国人的祖上先人……可是静海军那边的土豪世家,现在固然名义上仍是唐朝所设的藩镇治下臣民,一旦分裂得逞,他们可就都是白眼狼的祖宗了……


    待张居翰领命退下,李天衢在御书房内静坐片刻,忽的又喃喃念叨:


    “治顽疾需下猛药,人固然应怀恻隐之心,可是征讨静海军,我也没有必要如以往那般仁慈……何况要对付分裂势力,手段更狠些、更毒些,这不也是理所当然的?”


    ……


    李天衢的一纸诏书,便犹如一道惊雷,在静海军藩镇治所大罗城炸开了锅,致使杨廷艺以及麾下属臣一时间惊慌失措。


    越国覆亡之后,刘(上龙下天)所派出请求救兵的使者方才抵达静海军……杨廷艺先前也曾反复斟酌,想到当初魏朝回复交趾名为奉表称臣,实则要求许以世袭统治权时强硬的态度,考虑是否应当发兵救援越国,彼此结成攻守同盟,而与中原王朝彻底撕破脸皮?


    可是不出数日,兴王府便已被魏朝大军攻破。越国覆亡,杨廷艺便也不必再为是否应该与刘(上龙下天)联手而前思后想了……魏朝直接把话挑明了,加官进爵,但实则就是勒令静海军全境疆土彻底并入中原王朝,杨廷艺明面上仍不敢立刻回绝魏朝,遂也只得对使臣推诿搪塞,编造借口,总之就是不肯奉诏赶赴汴京。


    可是另一方面,杨廷艺又立刻安排下去,派遣诸部牙军,乃至当地世家的协从军分别驻守险恶要地,建立要塞,城栅相连,挖掘壕沟……还准备利用丛林密布的地势进行游击战。


    由于当年落雕侍御高骈收复交趾诸地,受唐廷册封为静海军首任节度使长达近十年光景,考量交州至岭南广州之间的水路多有巨石阻挡,动用航运往来不便,遂招募工人役夫,整治江道,连接交、广间的物资运输,而按史载“舟楫无滞,安南储备不乏,至今赖之”。


    然而魏朝攻破越国国都兴王府,复改回旧名广州,占据得天独厚的口岸,派出的舟师,走水路也将轻易的杀至静海军下辖水域……所以杨廷艺赶忙派出部众于近海沿岸打下众多木桩,用意阻止魏朝水军顺利登岸,同时又命令他的女婿吴权指挥水军戒备,意图阻击从水路杀来的魏军。


    无论水路、陆路都已是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李天衢当然也不会留给杨廷艺一边拖延推诿,一边战备的时间,过了限定期间,几路经过整顿的南征军旅,又立刻行动起来,水陆并进,浩浩荡荡杀向静海军,而打响这场中原王朝要一统天下的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