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章 不该是你的,以后也就不必去争了
作者:admin      更新:2023-04-05 18:36      字数:11692
    挎刀绰枪的士兵冲入府邸,张家兄弟三个,还在得意洋洋清点搜刮掳掠来的财物,也完全没有料到汴京又派来的殿前司部曲直撞进来,其中张汉融回过神来,下意识的刚要喝骂,带队进来的将官却飞起一脚,直接将他给踹翻!大批军健紧跟着冲了上去,不由分说的便将他们哥仨都给拿下。


    州府官军也都傻眼了,虽然不明白为什么朝廷会派军队前来抓捕转运使司相关的官员,然而见到殿前司指挥使亮出帝君李天衢亲笔御批的诏令,他们哪个还敢造次?


    邓州南阳,李继志惊怒的瞧着成队士兵冲入府院,本待大声喝问。却听领头的军将高声说奉陛下旨意,特来擒执大皇子带回汴京质问,他好似三魂七魄一下子被抽离了那般,愣在当场,哑口无言。奉旨前来的军健自然不便对宗室皇子动粗,而李继志也只得在这队将士的带领下,而失魂落魄的登上来备在府外的厢车……


    被囚禁的地方富绅与家眷都被释放,各回各家,而张家兄弟三人大肆抄家搜刮,所掳掠来的财物、粮秣暂时被打上了封条。也有殿前司军将晓谕各处大户,待清点核实过账目之后,自会如数奉还。


    而这一路担惊受怕的李继志,又被押回汴京,幽禁了三日之后,才被李天衢召见重返皇宫。


    内朝御书房内,李继志伏在地上,当他拿眼角余光扫见自己父亲面色阴沉得渗人……更是吓得把头垂得低低的,只是他颤声辩解,惶恐的语气中仍夹杂着几分委屈:


    “儿……儿臣不愿辜负父皇信任,本来的确为筹措粮秣事宜殚精极虑,只是地方商贾大多无意为国效力,囤积粮秣,意在迫使转运使司抬高粮价,情急之下,儿臣也只得出下策……”


    “下策?这又何止是下策?而且这等竭泽而渔、掠取民间钱粮的恶劣行径,你受身边小人蛊惑,便就轻易信了?”


    李天衢打断了李继志,冷哼一声,又沉声说道:

    “就算是豫南几州有商贾钻了律法的空子,你筹措不及粮秣,也可以如实道明原委,朝廷自然也有别的法子治理地方。可是你纵容麾下捏造冤假错案,大肆抄家搜刮,只是致使时局动荡,闹得民怨四起!更何况……那张家兄弟暗中做的勾当,到了现在,你还是懵然不知么?”


    一本账簿,被丢到了李继志的面前,李天衢语气森寒,继而说道:

    “张汉杰、张汉融、张汉伦三人怂恿你应允,并且以你的名义掳掠、勒索唐州富商数十家,乃至搜刮民间商户,已敛获钱六十七万缗。若是他们再继续敲诈邓州、蔡州等地商贾富户,又将榨取多少钱财?这也都是要欺瞒过你,而中饱私囊!

    强征搜刮的粮秣,除了转运汴京用来向朕交代的之外,按张家三人私下记录,赈济灾民的粮食,也将只发放三成,余下的你以为他们又会如何处理?


    若不是你昏庸糊涂,太容易受身边奸邪小人摆布,又怎至让张汉杰、张汉融、张汉伦这般仗势横行、以权谋私?豫南几州遭灾,朝廷也大可以从其他地方转运粮秣,以做备战之用,可是你非但不量力而为,却还要败坏朕所打下来的江山!”


    毕竟张汉杰与张汉融、张汉伦哥仨倚仗的只是大皇子李继志,在得知是当朝帝君出手整治他们的时候,也立刻意识到大势已去……再凭着巡院侍卫司的刑讯手段,张家兄弟三个,也如竹筒倒豆子一般将他们的计划原原本本交代清楚。


    而且另做账目,用来隐瞒李继志,记录敛取钱粮财物的账薄被巡院侍卫司掌握。就相当于张家哥仨亲手做的物证,还没过多久便转交到了李天衢手中。


    李继志惊骇的听着声色俱厉的训斥,又瞧着眼前的账薄,即便没有立刻打开查阅,可他听自己的父亲言之凿凿,想必事实就是如此……心中窜起一股怒火,到了这个时候,李继志才切身体会到被人欺骗的愤怒!

    什么魏朝大皇子,原来从头到尾,我便被身边亲随耍得团团转还不自知……可恨我还把张汉杰、张汉融、张汉伦这三个小人当做知交,原来他们背地里竟敢做下这等勾当!

    李继志也完全没有想到,一直以来自己信任、庇护的人竟然如此无法无天的以权谋私,而他竟无所觉,始终也始终把张家兄弟三人当做可以信赖依托的心腹。面对自己父亲的质问,他心中已不止是惶恐和畏惧,也夹杂着被蒙蔽而后知后觉的羞愧与懊恼……


    心中悲愤之余,李继志忽的又想起,当初自己的父亲频频提醒他须留意审视主动巴结亲近之人,奸臣两个字也不会写在人脸上……如果没有识人之明,也很容易被花言巧语的奸佞蒙蔽利用。偏偏李继志每次都是唯唯诺诺的应了,却根本没有往心里去。


    原来有些事情,果然不能只凭别人的教诲,还是要靠自己去悟的……


    眼见自己这个长子把脑袋压得低低的,面庞已经快贴到了地上。李天衢喟叹一声,缓缓的站起身来,旋即又长声说道:

    “这还只是让你代帝君巡狩,以转运使之职到豫南几州筹措粮秣,便任由身边的奸邪佞臣谄上骄下,呈狐虎之威搜刮敛财,乃至激起民怨,引得各地局势动荡……而且你见难便退,完全放手让亲信全权打理,若是亲力亲为,也不至让张氏兄弟三人那般胡作非为还被蒙在鼓里。


    如果让你做了一国之君,岂不也只会任由近臣蒙蔽?朕且问你,扪心自问,你认为自己现在又是否能胜任做继天立极的皇帝?”


    李继志嘴巴微张,欲言又止,伏在地上,便如泥塑木雕一般愣了良久,虽然他仍然不愿意承认,可是满心懊恼悔恨,又听着自己的父亲再呵斥质问,终究也只得无力的摇了摇头。


    李天衢见李继志这副窝囊相,又叹声摇了摇头,继续说道:

    “伪梁末主朱友贞的教训,你本来也听过很多次了。他本来秉性沉稳,喜好结交儒士,又在旧臣宿将、权勋外戚的拥戴下,杀至长安,诛杀弑父杀兄的朱友珪即皇帝位。


    那朱友贞自问要守住他父亲朱温打下来的基业,与我朝与晋主僵持对抗。可他终究还是被奸佞谗臣蒙蔽,把持朝政的,多是德薄才鲜之辈,而任由权奸卖官鬻爵,离间将相,致使梁国朝堂人心涣散,终究也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


    可是一直到了临终之时,朱友贞才醒悟他又何为致使国势日衰,但那也已经晚了……朕知道你意图成为我朝嗣君,攻读书经,也算勤勉刻苦,但也只是恭顺而已。若说雄主之能,谁也不想被奸臣蒙蔽,然而也终究是性情使然,如今看来,你与那朱友贞相较,又有何区别?”


    李继志颓然垂首、满面黯然,他继续听自己的父亲说下去,虽然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可是当李天衢另一句话传入自己耳中时,李继志浑身仍是止不住一颤:

    “我朝嗣君,以后魏朝皇帝的位子,你也不必再去想争了……”


  第886章 即便我不留情面,你也不会有绝后之灾了

    “过段日子,朕会赐予你一个亲王的封号,差不多到了年纪,你也该搬出皇宫了。朝廷会在汴京给你安置一套府邸,仆役使女十人,每年按时领受钱粮用度……你若是还要上进,也仍须学得一技之长,即便不能进用于国、造福于民,好歹也不可虚度光阴。


    其实朕也清楚,先前把你当做储君人选培养,严苛督促,坐视看你是否会被奸佞小人蒙蔽愚瞒,为父待子,实则也有些不妥……可是你生在帝王家,若要成为嗣君,与同龄人相较,要受的稽核考验只会更多,心中的负担,也会更为沉重……”


    李继志失魂落魄的伏在地上,就听他的父亲继续说道:

    “不过如今你不必再争嗣君之位,生在帝王家不但生计无忧、而且锦衣玉食、坐享富贵,在这般世道也该懂得知足了。朕也不会再把你当做储君的人选严苛管教,以后的路怎么走,你且好自为之吧……”


    李天衢长声说罢,便留下李继志一人,而径直走出御书房。李继志则怔怔的盯着地面,默然良久,忽的惨然一笑。已经确定自己注定做不了继承皇位的魏朝帝君……他固然十分沮丧,然而与此同时,李继志长舒了一口气,却也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而对自己的长子表明过态度之后,李天衢又召见如今官居正三品太常卿,兼检校左仆射荣职的宿臣张归弁,毕竟要治张家子嗣的罪,而张归弁做为叔父长辈,起码也要向这个追随自己打天下的老资历旧臣做个交代。


    回忆起当年在王满渡左近初会时对方的相貌,李天衢眼见张归弁也显露出几分沧桑老态,而霍存早年战死,张归霸、张归厚兄弟相继病逝……当初自王彦章、安仁义之后所构建起的军事班底当中,还剩下葛从周坐镇一方,张归弁则一直在政权中枢任职,虽然显山露水的机会相对不多,可是也向来勤勉持重、尽职尽责。


    按《旧五代史》所载:归霸昆仲,皆脱身于巨盗之流,宣力于兴王之运。由介胄而析圭爵,可不谓壮夫欤……张归弁与兄弟二人虽然没有按原本的轨迹降从于梁朝,却是做为魏朝的开国功臣各显其能,征战沙场、还是辅弼治政,也都是累建功勋。


    然而张归弁却万万没有料到,他们这一代兄弟三人追随雄主建功立业,非但名噪一时,也终于谋得功名荣禄。可是下一代同样也是兄弟三个,却是不但要败家,更是要误国的奸邪佞臣……


    然而本来按史载轨迹,也是要等到张归霸、张归厚、张归弁兄弟三人相继过世之后,才轮到张汉杰、张汉融、张汉伦这哥仨蒙蔽帝君、把持朝政,坑得后梁朝堂尽由奸邪把控,直至为后唐所灭……如今却是张归弁被李天衢召见,见证了自己那三个侄子又是如何将大皇子把弄在掌股之中,乃至窃弄权势,捏造冤枉趁机大肆搜刮勒索民脂民膏。他如遭雷殛,倍感痛心疾首,突然又朝着李天衢跪拜下去,而恨声说道:

    “家兄深感陛下收录提携大恩,向来赤忠为国,以报君恩,可恨家门不幸,这三个畜生竟然如此妄为!臣既为他们的叔父,本当代亡兄严加管教,却不知家出奸邪谄媚的逆子,当真有罪,难辞其咎,望陛下降罪处置!”


    李天衢连忙上前,扶起张归弁,先是安抚说道:


    “朕当然清楚卿昆仲三人皆有从龙之功,公忠体国,只是家门中出了不肖子孙,此事也实难预料得清楚。毕竟朕那长子,轻易便受人言语蒙蔽,若非这次事发,朕又怎知他实无识人之明?张汉杰、张汉伦、张汉融三人的罪咎,也不应株连到爱卿身上,只不过……”


    话说到这,李天衢微微一顿,继而又沉声说道:


    “只不过张家兄弟三人,虽是开国功臣横海郡王的亲生子嗣,可是他们罔顾国法,蒙蔽皇子,弄权搜刮掳掠,也在豫南几州酿起民愤,以勒索榨取、搜刮掠夺的钱粮数额而论,按我朝律法,罪已当斩了……”


    张归弁闻言,脸上悲忿的神情登时一凝,然而还不出片刻的功夫,他狠狠的咬了咬牙,便狠声说道: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即便是兄长的子嗣,可是臣昆仲三人追溯陛下南征北讨,而拼下来的世家功名……也以为若非陛下明察秋毫,而有朝一日这三个畜生得势弄权,也势必会蒙蔽圣聪、祸国殃民,届时非但要败坏臣昆仲家世基业,更将祸及江山社稷。所以以臣之见,这三个孽子……按罪当斩,确实该杀!”


    “爱卿不徇私情,大义灭亲,也足见实乃国之忠臣……”


    李天衢又出言安抚了几句,然而话再往下说,可就愈发的聊不下去了。毕竟这次召唤张归弁前来,是要告知我已打算要砍了你那三个亲侄子的人头……这个话题再怎么讲,也只会越说越尴尬。


    虽说要惩治张汉杰、张汉伦、张汉融这三个潜在的误国奸臣,所造成的祸端很快便被平息,局势也没有进一步的恶化,而看来他们父辈俱是开国功臣的份上,也大可以采用徒流发配,刑期满后也永不录用的方式,只要能完全确保这三人不会再有蒙蔽帝君、动摇国本的可能即可……


    可是李天衢寻思自从前番肃清朝堂之后,也仍然要杀奸立威。无论是对当朝皇帝,还是皇子储君,哪个臣子阿谀奉承,也被查实有蒙蔽欺诈、恃宠谋私、搜刮民间、构害忠良……等任何奸佞行迹,就是皆杀无赦,绝对讲不得半点人情!


    毕竟张家兄弟三人有史可查,李天衢大致能断定他们的为人秉性,可是还有很多臣僚,李天衢只是熟知五代史,并不会读心术……而且其他的皇子,至少目前而言,由于涉世未深,辨析忠奸的能力到底有限。


    劝说张归弁虽然有不肖子嗣有辱门楣,也莫要因此而气大伤身之后,李天衢便嘱咐他去休养便是。可以看得出,张归弁固然是为了国法,而对犯下大罪的亲属不徇私情,承认他那三个侄子也理应受到应得的惩罚……可是观察他的神情反应,就这件事而言,对张归弁所造成的打击可着实很大。


    李天衢目送他离开偏殿的背影,心中却感慨寻思着虽然我看似对你这个资深功勋宿臣不讲情面,也势必要将你兄长……而对我朝可说累建功勋的张归霸亲生子嗣斩首处以极刑……


    可是按正史线走的话,可是因为张汉杰等兄弟三人与梁朝外戚赵岩等佞臣权奸的名声实在太臭了,倒让与他们狼狈为奸,如今在魏朝却已经被处以极刑的段凝反咬一口,向李存勖奏请这干奸佞“助成虐政,结怨于人,圣政惟新,宜诛首恶,以谢天下”……所以李存勖也根本没有给张家兄弟三人买通后宫刘皇后乃至阉宦伶官的机会,而是直接下旨将他们诛族……


    所以也不止是张归霸的亲生子嗣,就连你张归弁与张归厚的子孙也都被后唐一股脑诛杀尽了。如今我也只是要处治张汉杰、张汉融、张汉伦这三人而已,至于张归霸的女儿……现在将他许配给我那长儿也已然无妨。


    至于你与张归厚的子嗣,即便不及父辈的才干,可好歹也能安乐过活下去,恩州清河的张家这一脉,起码也不会因张汉杰等三人之故,而招致断子绝孙这等恶果……


  第887章 给我添堵?不用我出手,你已捅了马蜂窝

    张汉杰等兄弟三人,到底还是被押解至汴京闹市,受那当头一刀,被斩首处以极刑。


    而朝廷御史台顺藤摸瓜,彻查豫南几州官员。本来险些被逼迫自尽的唐州刺史赵垕,毕竟也曾挪用库银用来牟利,遂撤出刺史职事,直接被贬职没有品阶的流外官,但好歹保全得性命,也仍能养家糊口;


    本来最先向张氏兄弟进献厚礼的邓州刺史王晏阳,经查证本来手脚也不干净。不但被罢免职,还被判处徒流刑罚,永不为朝廷录用;


    至于蔡州刺史朱令锡,虽然并没有受到波及,可是李天衢还是把他老子朱简召到宫中,拿言语敲打一番,暗示他这次虽然情况特殊,但是身为地方州府刺史,朝廷征募粮草大事,也当尽量响应才是……


    直到朝廷整理过抄家搜刮的钱粮账目,又发放还给唐州治下的富贾大户,受了一次惊吓,倒也有不少粮商甘愿折价出售粮秣……李天衢另行调遣转运使,晓谕各处州府刺史务必确保灾民能有安身之所,进购的粮食先都用于赈济救灾,余下的在转运回汴京,再与其它地域一并筹措的军粮调度至北地各处边关重镇。


    期间契丹方面,倒又派遣耶律阿保机那义儿王郁再度出使,赶赴汴京。按先前的约定,魏朝派遣船只至后世大连一带开设海镇,打通航路,而与契丹进行互市。倒是也是互惠互利的好事,耶律阿保机那边回应的态度,也是相当的积极。


    而且王郁本来便对魏朝帝君李天衢俯首帖耳的做出一副恭顺相,这次复至,他眼中敬畏之色也又重了几分。


    因为正如李天衢先前所预料的那般,继诸弟之乱后,契丹内部,果然又爆发了要将阿保机退返下台的动乱。不过这次内乱,也仍被耶律阿保机迅速平定了,而且是以一种极为血腥霸道的方式……


    契丹其他部落首领,又要以恢复先前的可汗选举制,而逼宫让阿保机退让国主之位。阿保机倒先是答应,说愿意交权,以后迭剌部主要便管理汉人聚集的领地。然而之后他再邀请诸部首领至盐池饮宴,暗中却设下伏兵,就趁着众人烂醉之时,几乎将迭剌部之外的部族首领头人尽数杀光!

    本来契丹诸部,虽然不服耶律阿保机的统治,但是也没打算与由他统治的迭剌部闹到兵戎相见的地步。大家本是同族同种的联盟,好说好商量,你要是肯让位的话,那是再好不过。


    然而阿保机突然翻脸,痛下杀手,将其他部族的首领赶尽杀绝,这也未免太不地道了……不过枭雄手段,虽然粗暴,但也十分有效。耶律阿保机迅速肃清了国内的反对势力,不但仍将大权牢牢的把握在自己手中,至此也彻底确定了迭剌部耶律氏在契丹的统治地位。


    不过这次出使汴京,还涉及到魏朝、契丹双方走海路通商时所遇到的一些阻碍……内朝偏殿当中,王郁向李天衢低眉顺眼的禀说,语气中也夹杂着几分恨意:


    “鄙邦与天朝通商,择地开设海镇,仰仗天朝海船坚固精良,本来诸事顺利,只可恨……那摩震国竟敢掳掠船只,虽然损失的商物不多,可是以后与天朝州海路来往,摩震国只怕会时常袭扰。”


    李天衢倒是不以为意,而长声说道:

    “摩震蕞尔小邦,不足为患,好歹据地一方,却做起这等海寇勾当。我朝再调发一路舟师,沿途巡洋警戒。若是摩震国不识厉害,还敢来犯,就教他有来无回便是。”


    李天衢、王郁所说的那个摩震国,自然便是由妖僧弓裔所立,谎称要复兴高句丽祖上先人国祚,遂定国号为高丽,却因魏朝的干涉又改号为摩震的那一方割据政权。


    虽然在朝鲜半岛上,摩震国势力最大,已经杀得新罗、后百济两方只得报团取暖。当初偏偏占据中原的魏朝忽然出来指手画脚,虽然没有直接派遣军队强加干涉,但是通过海贸通商等方式就是要做新罗、后百济背后的靠山。


    而且弓裔为人秉性又极为暴虐狂妄,自称弥勒佛降世,而且但凡有人敢质疑他推崇的歪理邪说,便势必以酷刑残杀……结果李天衢本来天高皇帝远,却直接宣称弓裔这个三韩出身的新罗贱民,却以高句丽王室后裔自居,这不就是欺世盗名、招摇撞骗么?


    忌惮中原王朝势大,先前已忍过一次,结果摩震的国号也被魏朝驳回……暴怒的弓裔遂直接与魏朝断交。可是如此一来,他这摩震国也就无法如世仇新罗、后百济那般,通过与中原通商的形势增加财政收入。


    可是走海路南下,吴国、吴越国、闽国、粤国……虽然诸国君王对魏帝李天衢的心思各异,但起码明面上都向魏朝称臣,也完全没有必要非要与摩震通商,而与魏朝结怨。在东亚这片海域,要通过海贸广开财路,也势必要与中土打交道。结果弓裔却完全吃不到这个红利,眼巴巴看着敌对国度与魏朝走海商来往频繁……当然瞧着格外眼红。


    而摩震国东寇新罗,南侵甄氏百济,也曾频频走海路侵攻,所以水军也具备一定的实力。遇到新罗、后百济商船,当然要抢,尝过了甜头之后,即便是魏朝的船只,如果规模不大,壮着胆子也敢去做海盗的勾当。


    李天衢揣度弓裔的心思,那厮既然性情残忍暴虐,又深恨魏朝干涉他意图吞并新罗、后百济两国的霸业……就算忌惮中原王朝势大,还不敢派遣水军侵犯魏朝沿海疆土,可是你的商船出海之后,也敢前去掳掠一番……


    总之我就算避讳与你正面冲突,但时不时恶心恶心你,还是可以做到的。


    但是摩震国打劫商船,触犯的可不止是魏朝一方的利益,而是同时招惹了与中原王朝通商的第三方……新罗,后百济,摩震国弓裔固然意图灭国兼并,当然不会在乎与那两方继续厮杀下去。但是这一次他触恼的人是契丹国主耶律阿保机,可绝对不是好捏的软柿子……


    毕竟耶律阿保机肃清反对势力时日不久,现在也迫切得意图通过与魏朝通商等方式,交易急需的中原商物,而稳定内部的统治。结果你摩震国弓裔算是个什么东西?也敢来劫掠我契丹所需的商物?

    按汉人的俗语来讲,断人财路犹如弑人父母,此仇不共戴天。耶律阿保机极其重视吸收汉民,这话他倒也曾听过……王郁这次便是带着任务前来,必须要保正与魏朝之间通商的航路畅通,他遂又朝着李天衢俯身言道:

    “摩震小邦,胆敢冒犯天朝威仪,便如螳臂当车,不自量力。想必也是因与天朝陆路隔绝,方才敢如此妄为。而鄙邦诚心与天朝通商交好,摩震国胆敢对陛下不敬,便也是我契丹的敌人。


    虽然鄙邦长于陆战、而短于水军……海上剿除摩震海寇,自然也还须仰仗天朝。可吾主决议派发三万骑兵,杀入摩震,如此鄙邦非但是要确保商路,也是要为天朝讨逆,前去讨伐那等蕞尔小国,以震慑弓裔那等不知天高地厚的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