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 多事之秋,蜀帝的阳寿,也要折损了
作者:admin      更新:2023-04-05 18:36      字数:7991
    蜀国成都皇城,修建在隋朝时节蜀王杨秀扩筑城郭时的取土之处。形成偌大的水塘,积水很深,而取名为摩诃池,也是当地贵胄泛舟游览之地。直到王建攻占成都,随后于朱温弑帝篡唐之后而趁机建制称帝,便将此处又改建为皇宫驻地,而更名“龙跃池”。


    随着王建当政后期,愈发的养尊处优,而大兴土木兴建宫宇。龙跃池也完全被纳入宫苑当中,环池修筑的宫殿、亭台楼阁范围广达十里。


    然而龙跃池周围宫宇建筑宏伟,景观虽然花团锦簇,甚是富丽堂皇……可是蜀国君臣商议国事的大殿当中,此时却似乎被一股极为压抑的氛围所笼罩。


    殿内一众臣僚噤若寒蝉、人人自危。而面色煞白的王建坐在龙椅上,他的身形也显得有些佝偻,不但尽显老态,也明显因为经受打击,眉宇间又添了几分恹恹病色……


    “宗范战死,以身殉国,朕痛失义子,实感惋惜。而他轻易被魏朝符存审杀败,而因中伏而阵亡,虽然身负败军丧师之责,毕竟是死者已矣,朕也不愿再做追究……


    可宗侃自辩声称符存审、柴再用兵发突然,水陆夹攻,实在难以挽回败局……但是他临阵仓促急令水师舰队撤离,只保全了一部分舟师,致使数万兵马陷于荆襄,而难免为魏人擒俘,也着实可恨!传朕旨意,剥除爵禄,罢黜他官身职事,幽禁于宅中,再听候朕发落!”


    王建忽然开口恨声说道,即便气虚体弱,可他面色阴恻恻的仍十分骇人。再说下去,他那对已经有些昏花的老眼当中,也又流露出了凛然杀意:

    “还有那王宗播……朕当初便疑他将来怀揣二心,想必不会为我朝效忠用命,而有意杀之。如今看来,他果然轻易降从于魏朝,并改回本来姓名许存,朕收那厮为义子,终究是养虎为患……如今他又仗着魏朝为靠山,还敢向我朝索要家眷亲族,这也无异于要扇朕一记耳光啊……


    当初王宗绾不是肯为那许存做担保,说他忠勇廉谨,有良将之才,而投效于朕,也必然会对我蜀朝尽忠竭力么?他既然为那叛臣作保,而许存又确实降从于魏朝……传朕旨意,赐毒酒一壶至蜀州,由使臣见证,命其务必饮尽,他也应该给朕做个交代了……”


    王建此言一出,殿内有不少臣子更是面色立变。平心而论,许存投从蜀国之后,也确实勤勉竭力,而且从来不敢居功。他降从于魏朝,也是因为兵败被逼到绝路上,不算是主动要倒戈背反……而秉性宽厚的王宗绾为许存求情作保的初衷,也是要让更多能征善战的将才为蜀国所用。如今他却因曾为许存做担保,而受株连被自己的义父降旨处死……这死的也未免有些冤了。


    然而大殿当中,有些臣僚虽然心里暗自为王宗绾鸣不平。但拿余光偷瞄王建脸上神情,在场也没有人敢出面为王宗绾求情,因为近期以来,蜀国也正处于多事之秋,王建接连遭受重大打击,非但身体状况堪忧,而且杀心越重……


    所以在成都朝堂赴职的一众臣子都很清楚,谁在这个时候不开眼跳出来劝王建收回成命,必然招致迁怒,也极有可能要招惹来杀身之祸。


    虽然王宗绾因许存降从于魏朝之顾,要被王建赐毒酒处死,而引得不少文武朝臣面露不豫之色……可是大殿之内,也有王宗弼等几名蜀帝义子低垂着脑袋,嘴角却微微翘起,而露出幸灾乐祸的笑意……


    毕竟王建亲生的儿子便有十一人,认下的义子更是足有上百人之众。其中龙蛇混杂,也难免亲疏有别,所以能够被王建信任重用的亲儿义子数目有限。


    而王宗绾秉性仁厚,按史载轨迹收封为顾命重臣辅政,本来也是极受他义父重视的义儿之一……偏偏王建猜忌好杀,随着他年事愈高,翻脸无情也是常态。蜀帝要迁怒降罪处死王宗绾,对于其他争宠争权的义子而言,自然是又少了个竞争对手。


    王建下达赐毒酒处死王宗绾的旨意之后,在场众臣无论作何感想,也都是一片寂然。而经历阵死一般的沉默之后,有个生的肌肤白净、细皮嫩肉,一把年纪可下巴光滑,并无半根胡须的官宦却站出身来。他是官居蜀国宣徽南院使,也极受蜀帝宠信的宦官宋光嗣,而向王建小心翼翼的问道:

    “陛下,魏国未免欺人太甚。可恨许存那厮鹰鸟之性,到底是个养不熟的,他既敢依仗魏人的势要……那么他家眷族亲,又当如何处置?”


    王建闻言,斜眼朝着宋光嗣打量过去。然而迟疑了好久,他看来心中也是天人交战一番,终究还是出言道:

    “许存若是落到我朝手里,朕也必然不会放过这个背反叛离的杀才!可是他到底已投从魏朝,其家眷亲族,也不过都是些于时局无关紧要的老幼妇孺,索性便送于魏朝。毕竟也只有忍下这口气,以后交涉向魏朝返还数万被俘的将士,才有斡旋的余地……只可恨朕英雄一世,又何时曾须如此看他人的眼色行事!?”


    王建恨声说着,也着实忘了他当年也曾让唐朝宣宗皇帝枕着自己腿股入睡,乃至认大权宦田令孜做干爹,而利用唐末朝堂君臣权贵壮大实力,遥领州镇,进而有了挥军入蜀自据一方的那段往事……


    然而王建占据两川之后,心气越来越高,也曾公然发话宣称“吾提三尺剑,化家为国,亲决庶狱,人无枉滥,恭俭畏慎,勤劳慈惠,无一事纵情,无一言伤物,故百官吏民,爱朕如父母,敬朕如天地”……即便他作为一朝帝君,治国前期、后期判若两人。可至少个人看来,保两川黎民于乱世,起码王建自我感觉,身为帝王的成就,也并不比朱温、李克用父子……乃至魏帝李天衢等雄主逊色。


    然而到了暮年想再搏一次,看看由他建立的蜀国是否有逐鹿中原、与群雄争霸的机会。可足足十万大军,却被杀得如摧枯拉朽一般,败得也实在太过轻易了……眼下他只得向李天衢那个后生低头,着实做了一番心理斗争,可是再权衡时局,王建自知也只能认栽。


    长江后浪推前浪,朕终究还是老了么……


    王建心中愤恨的念着,他也着实畏惧魏朝会改变与后唐对持的国策,会先南后北,而集结军力试图灭了蜀国。


    即便川陕要隘可以依仗蜀道天险,而魏军要溯江西进,经历三峡水域也是奇峰陡立、峭壁对峙。可是魏朝枢密使符存审小试牛刀,便轻易杀溃十万大军,这也让王建清楚的认识到了彼此论将才、军旅的战力,也根本不是处于一个级别上的……


    换而言之,魏朝如果要先灭己方。王建自知由他建立的蜀国政权就算不死也得脱几层皮,社稷岌岌可危,国祚也不过是苟延残喘,不知还能坚持到几时……


    而不只是央求魏朝议和,已让王建于暮年再复要有番建树的雄心壮志又烟消云散……这些时日蜀国内部动荡不宁,也让王建频频对自己的亲子义儿痛下杀手……而让他倍感焦头烂额的,自然还有那个本来以为平添一员当世名将,可随着对其猜忌心越重,对方却已是鲤鱼脱却金钩去,摇头摆尾不再来的杨师厚。


  第828章 该杀的杀,不该杀的也杀……反而让昏君佞臣上位

    一想到杨师厚,王建沟壑满布的脸上戾气似又多了几分。毕竟以往他疑心麾下臣子会有反心,无论冤枉与否,宁杀错、不放过,也只管一股脑清除隐患便是……可是杨师厚挥军南征功成,却拒不肯班师回朝,明显已有不轨之意,偏偏王建又却奈何不了他。


    当初勾结两川南部诸蛮酋长,而意欲入侵蜀地的大长和国反而先后溃败数阵。国主郑仁旻也再没有机会息兵养民,偏安一隅,滇地全境沦陷,他于奔逃途中因惊悸而死,而周边零零散散的领土,也已被蒲甘、小婆罗门、女王……等周边诸邦瓜分,讨伐的大长和比起原本的轨迹早了十几二十年亡国,杨师厚当然也没理由再统军在外,而拥兵自重。


    可是杨师厚这厮,却在当年南诏国的东部重镇,连结桂、黔、滇与安南诸地要道的拓东城(后世云南省省会昆明市)驻扎下来,甚至还大兴民屯、加筑司署,也大有要在此地安家落户的势头……


    朝廷遣使催促,杨师厚也是以“方今大长和余孽尚未除尽,而滇地诸族民心尚未归附。为保蜀朝南疆安宁,臣还不便北归”为由,接连抗旨不遵。也与当年王建驱逐唐廷重臣,派兵扼守蜀道要隘,自据一方而切断两川与中原联系的行径如出一辙。


    王建也曾打算过集结大军征讨杨师厚,可是他知道这也就意味着要与对方彻底撕破脸皮。对方统领旧部,又陆续招抚了些乌、白诸蛮各族的部落,如果彻底激怒了杨师厚,那么他也将成为一把抵在蜀国后方的尖刀。


    麾下又有哪个心腹股肱,有能力与杨师厚那个昔日梁朝名将抗衡?王建掐指思算,却悲哀的发现就连一个合适的人选都没有……


    不止是杨师厚俨然已经以云南王自居,王建也是别无它法。这段时日亲子义儿也更不能让他省心,以至王建愁上加愁、病上加病,身子也如风中残烛一般,似乎随时都有可能一倒不起。


    另一个本来备受器重的养子王宗佶,因与自己麾下宠臣结怨,而且自恃功高,结党营私,王建疑心他已不把自己放在眼里,便命武士将其扑杀;而刚被册立为太子的王宗懿,偏偏又闹兵变杀了自己的心腹近臣,逃至民间藏匿,也终究被捕获而处以极刑;又有义子王宗训镇守黔州,却恃恩贪暴、骄纵逾制,也被王建发兵降诏处死……


    再加上先前因深得民心,又极受军中将士推崇,却因其王建猜疑而将其缢杀的王宗涤;以及如今因许存投降魏朝,而受迁怒株连,要被赐毒酒处死的王宗绾。似是拿自己膝下亲儿义子开刀,也以杀红了眼的王建回过神来,这才意识到:


    本来视为蜀国帝位继承人的子嗣,乃至有弼辅安邦之才的顾命大臣人选,已经被自己杀了太多了……


    再加上十万大军彻底溃败,而只得彻底向魏帝李天衢认怂服软这等重大打击。王建更感到心里空落落的,再交代了几句之后,便无力地摆了摆手,宣布就此退朝。


    极受蜀帝宠信的权宦宋光嗣,又如孝子贤孙一般,赶忙亲自上前,小心翼翼的搀扶王建往后殿卷帘行去。然而通过手轻轻架着胳膊的接触,宋光嗣也明显能感受到,自己终日巴结逢迎的蜀朝帝君身子更虚弱了几分。脸上虽然仍挂着似是心系王建身体安康的神情,也连声说着“万望陛下保重龙体”……可是他眼中也明显有一抹狡狯之色稍显即逝。


    蜀国一众臣僚各怀心思,退出内朝。然而却有一个生得身材健硕、神情剽悍的武臣往如今官居中书令,与王建还是许州同乡出身,也属于蜀帝所收众多义子当中的老资历王宗弼那边凑去。很快他便压低了声音,而对王宗弼说道:

    “王中书,陛下龙体堪忧,您可曾听见太医那边有什么说法?”


    悄声询问王建身体情况的那员武将唤作安重霸,本是后唐治下云州出身,结果因过潜逃,一番辗转,便投到了蜀国。而蜀帝王建因他是北地出身,擅长骑射,应也有行军打仗之能,遂委以重任。


    然而李天衢若听到安重霸这个名头,也难免要嗤之以鼻……因为这厮按史载狡诈奸猾、贪得无厌,也全因善于取悦权贵而上位。按正史线后唐灭蜀,满朝公卿权臣大多不得善终,可偏偏这安重霸降从于后唐,却又凭着他揣摩上意的本事,投其所好,而得到即位后大加整饬吏治、严惩贪滥的李嗣源赏识宠信……遂成了后唐明宗时节整治贪官时期的漏网之鱼,还曾官居镇守一方的节度使,一直熬到年老致仕,而病死于宅中。


    所以近日来眼见蜀帝王建的身子骨一日不如一日,安重霸的政治嗅觉异常敏锐,他很快便察觉到似乎距离蜀国易主也为时不远了……所以关于宫闱内苑,尤其是涉及到帝君身体状况,以及储君人选等事宜,他也自然要向身为蜀国开国功臣,又是也极受蜀帝器重的义子之一的王宗弼探探口风。


    而眼见安重霸切盼的凑过来询问,王宗弼乜了他一眼,又嘿嘿冷笑几声,便道:


    “安将军,我也知安将军你与王承休王内侍素来亲近,你也尽可以向他探询。你也莫要难为我了,何况陛下可还健在,还须要谨言才是……我等身为朝臣,只盼着陛下龙体安康便是,就算近期真要有什么大事发生……咱们不还是要为帝君尽忠竭力?”


    “嗳,王中书您也不是不知,王内侍虽然得宠,可奉侍帝王家的宦臣当中,可还有宋院使,以及内飞龙使唐文扆……等贵人也是陛下身边的红人。这段时日听闻宫闱间也是人心惶惶,王内侍人贵事繁,末将身为武臣,也不便主动前去探问……”


    就算明知王宗弼与自己言语不尽不实,可安重贵仍陪着脸笑,又追问道:

    “因大皇子残障,本来陛下立二皇子为太子,可偏生他自寻死路,还真敢带兵杀了陛下宠臣,因此犯了死罪,也被贬为庶人伏诛……国不可一日无主,然而如今我朝尚无储君,末将对陛下当然忠心不二,可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只是往王中书能够为末将指条明路,日后也必然衔环结草,以图厚报。”


    安重贵之所以如此殷切的要向王宗弼探询口风,也是因为他在蜀朝帝君心中的地位与其他义子相较甚至更为特殊……毕竟王建秉性极为猜忌,无论亲子义儿,能力出众而军民中素有威望的,会被怀疑有可能威胁自己地位的要杀;骄横逾制,而以为已经不把他这个蜀国之主放在眼里的,更要杀;就算是无妄之灾,而谁要是受了迁怒株连,还是要杀……


    可王宗弼却是的确曾因兵败而投降,随后又反复再重归西川……王建却对这个曾经叛离自己的义子仍待之如初。


    当年王建占据西川,又立刻出兵要吞并顾彦晖统掌的东川,王宗弼兵败被擒,便向顾彦晖投降还被为义子,曾改名顾琛。而后两个干爹继续掐架,到底还是王建更胜一筹,顾彦晖屡败,被于梓州,遂于城破时举族自尽,却对王宗弼有言“你非我子,可自求生”……王宗弼遂重归王建麾下,时至今日,甚至还在蜀国朝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所以安重贵能够断定,蜀国如若真到了需要另立新君的时候,这王总弼也必然是知道内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