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这颗人头,早晚要砍
作者:admin      更新:2023-04-05 18:36      字数:7632
    三原县城前,本来设下连营据险死守的六万梁军将兵,却都已集中在了一处,在城郭左近的旷野间排成了阵列。


    然而所有的梁军将官兵卒,都是徒手肃立,其中大多数人还耷拉着脑袋。而刀枪盾橹、弓弩箭簇、铠甲头盔等军械,也都竟然有序的归置在旁,一堆一堆的罗列起来。而三原县城不但城门大开,无论是城门上方,还是军旅行伍间,也没有打出任何一面标示梁国旗号的旌旗。


    至于先前于梁国手握军权,凭着与外戚赵岩勾结,逢迎争取梁帝朱友贞宠信的权臣段凝,身上也末着寸甲,低眉顺眼低头恭立,似乎也正在迎接他人的到来。


    忽见瞧见远方有一拨拨军旅从地平线那一段显露出行迹,然后朝着这边推进过来。行进中的大军虽然来势不算很快,可是各自部曲汇集在一处浩浩荡荡,也透着种山雨欲来的强大势威,使得对面听凭发落的数万梁将梁兵,直感到一股无形的魄力,随即也是扑面而来。


    还离着老远的距离,段凝便“噗通”声直接跪倒在地上,四肢着地,低垂的头颅也快贴在了黄土上,他也以最为谦卑的态度,恭迎由李天衢亲自统领的诸路魏国雄军的到来……


    梁帝殒命、长安陷落,老家都被人抄了,而本来归属的国家政权已然覆亡……段凝在得知这些消息之后,立刻便遣使赶赴北面魏军营盘奉上降书,而恭迎上朝天军前来接管降从的梁国军队。


    段凝也意识到,先前他实在太过高估自己,盘算着以少胜多主动去撩拨王彦章所统领的魏国京畿军旅,结果挨了人家一通暴捶,八万大军直接减员至六万兵马……他狼狈的退返回来,龟缩据守,也是硬着头皮死撑,心中便已动了举部投降的心思。


    然而段凝到底舍不得他先前所掌握的权势,哪怕或早或晚梁国注定要覆亡,但好歹在此之前,也要争取到一些能与魏国讨价还价,讨封要赏的砝码。


    毕竟魏帝李天衢,可不比梁帝朱友贞那般易于蒙骗欺瞒。如若降从魏国之后,段凝也很清楚自己不会再有掌控三军那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权威地位。


    然而魏军奇袭长安得手,与自己沆瀣一气的同伙赵岩,压根就没打算抵抗便已出逃;皇帝朱友贞更是消极到轻生寻死……先前又被勋将王彦章打得满地找牙,段凝自知已经没有任何与魏国争取待遇的谈判本钱,也唯有带着这六万梁军尽快投降,才有可能被宽胥录用,起码还能保住一官半职……


    仪仗车马所发出的震响声愈发的清晰,段凝的额头更已是贴到了地面上。心中愈发忐忑之时,他忽的便听到有人长声说道:


    “你便是梁军都督段凝?敢统领数万兵马,抵抗朕麾下几路大军,倒也有些胆气。可事到如今,怎的却又要向朕献降书了?”


    段凝浑身微微一颤,情知魏国帝君李天衢正在居高临下俯视着自己。然而他当年也不过是渑池县一介主薄,就凭巧言饰智、迎奉权贵的本事,又以献妹之故,而使得御下极为严苛好杀的朱温待他都十分亲近……到了这个时候,段凝自知还是要使出自己攀权附贵、矫情饰诈的本事,便想好了说辞,便带着哭腔高声嚎道:


    “罪臣段凝,久闻陛下文成武德,只是因食梁国俸禄,忠君之事,所以即便是赴死,守土有责,也只得领命前来,冒犯陛下天威……即便丧命于天朝雄军刀斧之下,本来也以为是死得其所……


    而陛下至圣至明,发兵奇袭长安功成,帝君已然殒命,而梁国为天朝所取,方知是天命之所趋!罪臣虽忠于梁帝,却又安敢违逆天命?何况梁国既已为天朝所灭,罪臣麾下这六万儿郎,又何必再与天兵对抗,而枉然送死?


    何况梁国治下苍生黎民,也不应再苦受兵灾纷扰……是以即便自惭形秽,深感无地自容,也是为这六万儿郎生计着想……罪臣投从归顺于天朝,乞请宽胥收容!”


    李天衢听段凝故作伤感的说罢,眉头却登时皱成老大一个疙瘩。而他眼睛一撇,目光落到了就在身旁策马矗立,而先前曾将段凝打得抱头鼠窜的王彦章脸上,就见他这个平素威猛霸气的豪勇汉子,现在的表情,倒与后世网络上那张老人看手机的表情图十分相似……李天衢听得不禁心里直犯恶心,更是冷笑着念道:


    你段凝的确是善于攀附强权,做戏逢迎……这一番言语下来,不但大拍我的马屁,虽然表忠愿降,却又把你自己包装成一个本来忠君为国,只是因大势已去,为了军民苍生,为了顺从大义,这才甘愿投降的悲情人物……


    也难怪在朱温那老狐狸帐下效力,你也是游刃有余的升官加爵;还蒙蔽朱友贞以为你是有能力平难定乱的国家砥柱……可好歹我通过史载记述的言行事迹,还不知道你段凝又是个什么货色?

    段凝这厮品性,可不止是按正史线诬陷打压王彦章、进谗言害死刘鄩,自己则要掌控军政大权那么简单。他本来与同为外戚的赵岩,乃至如今反而在魏朝为官的张归霸子嗣张汉杰等人同流合污,严格来说段凝也要巴结逢迎那些权奸。


    然而本来都是祸国乱政的佞臣,这段凝按原本的轨迹若降从于后唐之后,立刻立刻摆出副深明大义的嘴脸,而向李存勖进谏道:


    “故梁奸人赵岩、张汉杰等十馀人侮弄权柄,残害生灵,请皆族之。”


    随后段凝也没少尽谗言诬告同样处境的梁国降臣,转而又与李存勖最为亲近的伶人景进、权宦李绍宏打得火热。由此可见这厮可不止是迫害忠良,在官场仕途上但凡有任何向上爬的机会,他连同伙都要出卖,并且往死里迫害……然而另一方面,他的确又极擅于讨得朱温、李存勖这等雄主欢心,所以后梁虽亡,段凝在后唐为官顺风顺水,甚至也有机会独领兵权。


    然而等到后唐明宗李嗣源上位,开始大肆清洗伶人与宦官势力,又轮到按正史线同样是后梁降臣,却与段凝仇怨极深的霍彦威总揽大权了……他这才被罢职放归田里,不久后又被赐死,也算是多行不义必自毙了……


    李天衢目光森寒,冷冷的俯视着趴伏在地上的段凝,却又寻思道:


    可是毕竟这厮,是带着六万兵马一并投降的,所以眼下还不宜一刀把他砍了……否则日后再对外征战时,有了段凝这前车之鉴,其他诸方势力本来可能劝降的统军大将,也未尝不会死战到底……


    不过……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算我启用你为官,我魏国朝堂当中,尚还有李振、高郁、张汉杰……等隐患没有暴露行迹,你再凑过去,而以为能在我魏国暗地里做些勾当时……你段凝又将打算做什么歹事?

    我也只管观望你巴结权贵,暗中作歹便是。而到了那个时候,仍要自己作死,那么要砍你的人头,也就怨不得我不讲道理了……


  第628章 再往西边拓疆,便要到河西军、归义军了


    六万梁军卸甲缴械,投降归从,而李天衢所统领的大军顺利的通过三原,继续向长安城的方向进发。


    而段凝这个梁国降将,便鞍前马后的听奉李天衢的旨意行事。李天衢也发现即便他刻意讨好迎奉,并非是一副阿谀谄媚的小人奴才相,看来他也很擅长拿捏尺度讨新主子欢心。


    这也就难怪同为祸国殃民,却与朱温父子都沾亲带故的外戚。而赵岩与正史线的张汉杰等人都被李存勖夷族处死,唯独这段凝在后唐朝堂中仍蹦跶的十分欢实;


    夸张的是,当世口辩之才出类拔萃,而史载轨迹中效力于梁国,人品倒也十分不堪的李振就曾劝过朱温罢免段凝领受的职务,莫要委以他重任。


    可因猜忌而严苛而枉杀麾下大将许多次的朱温,却回复段凝又没有罪,不可罢免,而李振当时便似是预言般的疾呼称“待其有罪,则社稷亡矣!”……之后反而是段凝勾结赵岩等权奸,斗挎打压元勋宿臣李振,也足见其在他的主子面前讨好奉承的手段。


    李天衢心想若不是我熟知史载记述你段凝的秉性与事迹,倒也难保不会蒙蔽……姑且先让你继续装下去,毕竟朝堂中潜伏的隐患,也是一网打尽的……


    两日后,李天衢御驾也即将抵达长安之时,西面倒另有一路梁军遣使奉上降书,请求发落安置。本来奉旨赶赴凤翔府、陇州、秦州等地招聚勤王兵马的梁将董璋,也已得知梁帝丧命、长安陷落以及国家覆亡的消息,他便派遣快马上呈降书,带领方才聚集的四万五千兵马东奔前来归从。


    李天衢也知道董璋这号人物,他本来与和高季昌、孔循(后改名赵殷衡)一并在汴州富贾大户李让府中做家奴,而后李让被朱温收为义子改名朱友让。董璋便也投到宣武军中效力,由于他颇有勇力,很快便以战功升迁为列校。


    比起梁国其他当时以倍受重用的开国勋将,董璋的资历相对要浅的多,而且也没有同为家奴出身的高季昌那般好命,被朱温外派做了封疆大吏……不过作为宣武军出身的梁将,他就算熬资历也足以在梁国军中争取到一定的地位。


    已至长安东郊,同样是数万兵马徒手恭立,将衣甲军械都归置到一处,等候收编。李天衢仍有一众心腹将领、御前宿卫拥簇着,骑乘雄俊的战马踱至伏地请降的董璋面前,便听到他高声表态道:


    “卑下董璋虽为梁将,因朝中有奸佞误国害民,也终究难以抵抗魏朝雄军。方今梁国覆亡,我等也无意徒劳抵抗,是以心诚投从魏朝,乞望陛下明鉴!”


    而跟随李天衢参赴董璋受降的一众将领里面,新降未久的段凝也屁溜溜的混杂在其中。


    而听董璋直言梁国朝中有奸佞当道乱政,所以敌不过魏国之时……段凝脸上肌肉猛的一阵抽搐,好似是被人狠狠扇了一耳光。然而他也不敢发作,只是夹杂在人群中恶狠狠朝着董璋那边瞪视过去,眼中也流露出怨毒的恨意。


    李天衢听董璋这番言语则不由一乐,心说虽然投降的都十分干脆,但是与段凝相较,他禀说投降的理由倒直白得多……说的虽然恭顺,可话里话外也透着一个意思:因为梁国打不过魏国,如今政权都覆亡了,那还打个屁咧,所以就直接降了。


    而按正史轨迹,的确是后唐大军入主汴梁之后,董璋便来朝表示愿意投从。李存勖因其素有勇名,优以待之,仍以原职录用。


    李天衢也记得自己的老相识郭崇韬也已执掌军机大事,他对诸如段凝等大批后梁降臣最为鄙夷厌恶,便曾向李存勖直言进谏“凝亡国败军之将,奸谄难状,不要信也”。然而他却对董璋极为厚待,按说郭崇韬足智多谋,却也有气量狭窄、刚愎自用的毛病,可他的确看人的眼光十分毒辣,而对待并没有如其他梁国降臣那般重金贿赂后唐皇后、伶人宦官的董璋十分看重,也足见这董璋还是有些本事的。


    不过董璋性子直、脾气冲,如若得势也难免骄横。正史线于后唐灭蜀之战中,因为明宗皇帝派遣的使臣李仁矩与倡妇酣饮,忘了赴他设下的席宴而勃然大怒,便要砍了皇帝派来的使臣……最终也导致得罪了小人而被诬陷谋反,只得拥兵自立于东川与后唐对抗,结果终究被建立后蜀政权的孟知祥杀得大败,而落得个被他人捡漏诛杀的下场。


    权衡其史书中的事迹,李天衢寻思这董璋倒可以用,可他若是飘了,也须适当的敲打一番……而董璋以后能在魏国能争得多大的荣禄,且看他又能否好自为之了。


    明面上,李天衢也是好言安抚勉励又带领四万五千梁兵归顺降从的董璋。再加上段凝所统领的降军,也须重新进行整编。而凤翔府、陇州、秦州、巩州等地,也顺利的由魏国兼并。


    如此疆域再往西面扩张……倒也是托了朱温固守于关中之后,也仍要扩张领土而壮大国力的福,而拓展到本来为吐蕃所占,数十年前曾被归义军张义潮夺回而又归属于唐廷,如今仍有梁国西扩掌控的河州、兰州一隅。


    李天衢也还记得,那片后世囊括甘肃省省会在内的疆土,后来会引得宋朝、西夏、吐蕃三方相互攻伐,而频频易主……换而言之,如今魏国西境疆域,与党项、吐蕃、回鹘……乃至西域诸族各部之间的来往也将愈发频繁。


    而河、甘等州府的西北方向。占据原本归属于河西军,而后于唐宣宗年间又被划出的归义军藩镇,而以凉州为中心的割据政权,则是由鲜卑后裔,汉民、吐蕃、回鹘、吐谷浑……等诸族混杂形成的凉州温末。如今的首领杜论悉加是吐蕃六谷部出身,当地的形势也可说是十分复杂。


    早先归义军张议潮曾收复凉州时,便曾上奏唐廷有表温末百姓本是河西陇右陷没子孙,而国家弃掷不收,遂成部落。后来凉州一时曾为汉人孙超掌控期间,也曾向后唐明宗李嗣源上奏称凉州“旧有郓州人二千五百为戍兵,及黄巢之乱,遂为阻绝。超及城中汉户百余,皆戍兵之子孙也。其城今方幅数里,中有县令、判官、都押衙、都知、兵马使,衣服言语略如汉人”……


    而河西军凉、甘、肃、瓜、沙、伊、西七州之地,治下不但有汉人屯垦,更多的则是各异族杂居。听闻如今已是汉少胡多,而政权分散,各州的实权也由当地的部族掌控。所以实际上,凉州温末则是极为松散的割据政权的一个统称。


    考量到凉州温末对于中原王朝的态度……李天衢大概记得其首领杜论悉加、苏论乞禄曾遣使向后梁进贡,也分别被授予为左、右领军卫将军。也就是说,现在势力松散,诸州各自为政的凉州温末,于三四十几年前首领论恐热犯边袭掠唐廷边疆之后,起码在这个阶段,还没胆子招惹中原王朝。


    可是李天衢心中思量,既然你们不来侵掠犯边,但陇右、河西之地,早晚也是要回归中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