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祸国殃民你最行,国难临头你就跑
作者:admin      更新:2023-04-05 18:36      字数:11686
    相距梁国国都长安,已不过三十余里的一处镇坊。


    一队队骑兵从镇子中穿驰而过,五千骑兵的数量,也汇聚成一拨视觉冲击甚为壮观的骑阵。战马嘶鸣声,在此间镇坊,众多战马奋力扬蹄,嘶鸣疾奔,打眼一瞧便能看出其中蕴含着强烈的爆发力。


    镇坊中也有些乡民百姓,离得老远观望那一拨毫无禁忌从他们家园驰骋过去的外来骑阵。也有些孩童瞧着好奇,拍掌嬉闹着还要凑上前去瞧,却被他们的父母一把拉扯住,旋即拽到身边,又虎着脸教育一番。


    乱世杀伐,好歹来自于魏国的这一拨骑军,并没有如同其他军阀侵攻敌境之际,也少不得要沿途大肆烧杀劫掠……他们威逼当地驻守的梁军缴纳后勤粮秣,并不袭扰百姓,便朝着南面疾行而去。


    想必这路骑军,是要杀往国都长安吧……当地百姓庆幸之余,也顾不得魏国陆续杀来的兵马,又能否打破长安,覆灭梁国政权。对于寻常民众而言,他们只想平平安安的过稳当日子。


    而分拨至此间镇坊驻守的梁军也不才不过数百人上下,领头的军校与若干兵卒也正伏在地上,任由大批骑士就从他们的面前掠过。


    如今梁国国力锐减,长安方面的确是后防空虚,才不过数百兵马巡视周围镇坊,凭空却杀出五千兵马,这又如何能抵敌得住?打又打不过、逃又逃不了,还能怎样,也就唯有降了呗……


    而锐甲披挂的康延孝催马疾驰,他神情冷漠,目光在那些伏在地上的梁将梁兵身上环视一圈,很快便又收了回来。相较于这些小鱼小虾,尽快攻破长安,对于梁国政权中枢予以致命一击,从而斩获这场灭国大战的头功……这才是他这次领兵奇袭唯一的目的所在。


    由于没有后勤辎重补给,战马身上驮伏的干粮终究有限。而随着每日口粮的消耗,康延孝统领五千骑兵这一路奇袭而来,实则也并没有完全做到秋毫无犯,先前途径的镇坊村落,先前消耗了多少军粮,按骑兵所能携带干粮的上限数额,他也会威吓当地驻军,亦或寻常民众交纳相应的粮食。


    毕竟康延孝是要凭战功扬名立业,争个世代爵禄功名的人,他功利心又重,战场上干的便是刀口舔血的勾当,他当然也绝非是什么悲天悯人的善男信女。


    即便李天衢对于战争时期,麾下各路军队攻打敌国境内之际是否有屠城杀戮、袭掠平民的暴行管控得极为严苛。但是非常时期、事急从权,如果计划成功,便能一举覆灭梁国,然而兵临长安城下,也极有可能要磨耗一段时日……在此期间,如果遇到阻碍抵抗,康延孝也不会介意大开杀戒的……


    不过是交纳一定数额的粮秣,还是惹恼了五千来势汹汹的剽悍军健……如何抉择,沿途镇坊民众当然也能拎得清楚。是以这一路下来也甚是顺利,五千军马承负着满满当当的干粮,也即将杀至长安城下。


    当康延孝再度转过头来,向前方眺望,他嘴角微翘,双眼中也流露出一抹意兴高昂的利芒。如今梁国分兵调度捉襟见肘,果然后方空虚,在西面各处军州没有做出反应之前,再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通往长安的脚步。这也就意味着,距离他大功告成又近了一步……


    此刻长安方面,这才得知有一拨魏国奇兵,正迅速疾驰而来,不出许久便将杀至城下的消息。朝中上下一片哗然,至于梁国帝君朱友贞,这才方杀尽了自己所有的血亲兄弟不久,骤然惊闻魏军竟然已杀至梁国国都之时……他呆呆的瘫在龙椅上如遭雷殛,过了良久,才喃喃念道:

    “段爱卿尚统军死守三原、富平……可魏国大军,却仍旧迂回杀至长安城下,这……又当如何是好?对了……姐夫……赵爱卿……爱卿何在?敌军进犯长安,国难当头,更是迫在眉睫!如此要紧时节,怎么却不见赵爱卿前来为朕分忧解难!?”


    朱友贞忽然尖着嗓子大声疾呼起来,然而大殿当中,虽然尚有袁象先等朝中权臣在列,也已是呆若木鸡,满脸的震恐惶急之色。而其余臣子面面相觑一番,也都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为何在梁国朝堂大权在握的勋戚赵岩,在这等万般险急的形势下为何没有前来商论军议。


    朱友贞忽然歇斯底里的大叫起来,喝令御前禁卫速速前往赵岩府邸,勒令他来觐见。然而朝议暂歇,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心急火燎,又等了许久的朱友贞,却并没有盼来他心目中的股肱重臣赵岩,取而代之的则是他的亲姐姐长乐长公主焦急的前来说明原委……


    除了膝下亲儿义子,朱温还有安阳公主、长乐公主、金华公主、普宁公主、真宁公主等几个女儿。自朱友珪弑父篡位、朱友贞除兄登基之后,她们如今也都是长公主的身份。


    虽然对于自己的亲生兄弟赶尽杀绝,但是毕竟长公主、公主驸马按理不能成为梁国嗣君……朱友贞既然又重用信任赵岩那等外戚,所以他的亲生姐妹,自当也不在务必要清洗除绝的行列当中。


    然而做为朱温的女儿,长乐长公主也只是个以往养尊处优惯了,向来也没甚么主见的妇人。她夫君赵岩在朝堂中势焰熏天,贿赂公行、广招党羽、卖官鬻爵以聚敛暴利,长乐公主也乐得过锦衣玉食、穷奢极侈的享乐日子。


    可是今番急忙入宫来见她的亲弟弟朱友贞,长乐长公主这才哭丧着脸说到数日之前,赵岩便开始吩咐手下装束收拾府中最为贵重的珍宝财物,即便问他,也被瞒混过去只是未雨绸缪,以备不时之需。


    然而快马急报魏军数千军骑,很快也将杀至长安城下。这桩紧急军情赵岩却比朱友贞更早知晓,趁着敌军骑众尚还未至,他召集手下一众随从装束财物,赶着一众车仗动身启程,便已离开了长安……


    毕竟赵岩如今在梁国朝堂地位尊崇,最受帝君朱友贞宠信,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勋戚权臣。把守城门的军将虽然眼见赵岩一行车仗规模甚大,却又有哪个敢问?哪个敢拦?


    然而长乐长公主,与一众使女却被抛弃在了府邸中……赵岩再是权势滔天,他毕竟是梁国驸马的身份,又纳不得妾,所以尽可能得收拾珍宝财物之后,既然也没打算带上自己的妻室,他要走也走得十分轻巧……


    而朱友贞听他的姐姐哭丧着脸哀声诉苦罢了,顿时似有一柄重锤狠狠的砸在了他心房上……他面色苍白,连退数步,突然又叫嚷着命令御前禁卫派遣人手,前去城关门禁核实赵岩带着一众车仗出走的消息是否属实。


    然而当禁卫军校速速赶来复命,禀奏朱友贞赵岩确实已从长安南门离城,因为守城部众不敢盘问,他出走之后,便已是不明下落……


  第620章 看在先主的份上,为你朱家献的最后一计


    遭受莫大打击的朱友贞,险些晕厥过去。毕竟从继承梁国帝君的位子以来,自己便一直处在焦虑当中……而他的姐夫赵岩,曾一力支持上夺来帝位,是为数不多能让朱友贞信任,并且依赖的近臣之一。结果最为危难的关头,赵岩竟然会舍他而去……


    而朱友贞也很清楚,赵岩这一出走,可也意味着他放弃在梁国朝堂掌握的权力,以及其余终究无法带走的财富。然而他仍旧宁可尽快从长安逃离,那也意味着集赵岩认定梁国国都必然守不住,而终将被魏、晋这等死仇大敌攻破。


    可眼下亡国之危已是迫在眉睫,朱友贞即便打算下旨缉拿事到临头而舍弃君王逃脱的赵岩。可是康延孝所统领五千骑兵,即刻也将杀至长安城下……


    而发现敌军踪迹的武将与麾下兵卒,当时各个眸子骤然缩紧,他们怔怔朝着远方凝视过去时,脸上仍挂着几分惶恐之色。


    而北面的地平线上,升起的滚滚烟尘愈发浓密,直至要遮掩小半片天空。又有不少梁军将兵听闻魏国骑军杀至的消息,惊慌赶来探觑,他们也纷纷听见如雷的蹄声接踵传来,也变得愈发清晰。密匝匝的黑点犹如除了巢穴搬运食物的蚂蚁那般,正朝着长安城这边席卷而来。


    而骑阵前方,标示着康延孝身份的旌旗迎风猎猎飘扬。城关上方那一众梁军将官兵卒战栗震恐之时,漫卷而来的铁骑奔至距离城郭数百步的去处时,便开始慢慢减速。看那般架势,似乎也要刻意向梁国君臣以及城中收兵示威,骑阵向两翼伸展开来,骑士纷纷擎出一排排锋利的兵刃映寒了天空,忽然间,又齐声发出嘹亮的长嚎!

    而康延孝手执军械,策马耀武扬威的在阵前来回驰骋着,他那对招子死死注视着城头上隐约可见涌动的人头。其实他心中也很清楚,就凭五千骑兵,也终究不可能生生踏翻长安城墙。


    可是康延孝估计如今大梁国都内守军数量有限,如若对方打算出城迎击,再将其杀得个丢盔卸甲,也足以对城内梁军士气造成更为致命的打击。而就算梁国君臣一直龟缩不出……朱友贞也很清楚自己的处境,五千骑兵便足以把他逼到束手待毙的困境当中,想必现在心态也崩了,又还能硬撑得了多久?


    差不多也正如康延孝所料,等到终日寝食难安的朱友贞听闻魏军骑众杀至城下,慌忙也与若干臣子赶赴长安北面城门。亲眼目睹城外敌军锐骑杀气腾腾的声势过后,面色苍白的朱友贞嘴唇颤抖得也愈发厉害,忽的他侧过头去,对身旁那个一并传唤过来,然而已经许久时日未曾面见的梁国宿臣问道:


    “敬……爱卿……朕居常忽卿所奏,果至今日。事急矣,还望爱卿莫要记恨,如今这般形势,又当如何是好啊……”


    本来身为梁国开国太祖皇帝朱温的首席谋臣敬翔,如今非但也尽显老迈之相,本来最得器重的开国功勋文臣,可眼下眉宇间仍旧夹杂着几分郁郁不得志的沧桑……


    先前哪怕是受赵岩等对头打压排挤,可敬翔也仍旧上书直谏朱友贞处于深宫当中,而与他筹划大事、执掌军政的也都是身边近臣,这也实在难以事先预料敌国大军的动向。


    敬翔还曾上书谏言,朱温在世之际,时常与麾下骁将一并出战,虽然历经宣武军大战等惨败,但是好歹能够针对敌方的动向及时作出应对之策。而朱友贞也应当时常与宿将旧臣征询计策,妥善安排把守潼关等要隘的合适人选,否则国家早晚必有大患……


    只不过敬翔再是殚精竭虑,赵岩那边进谗言道他只是因感到屈沉而心怀怨恨,便意图游说陛下再度重用他这干自持开国功高的旧臣……到底是亲疏有别,当时的朱友贞自然更为信任赵岩,所以敬翔的奏书都不必看了,国事,就不劳烦你插手了,而顾念你是父皇一代的功臣,就老老实实的呆在家里享清福吧……


    然而赵岩出走之后,朱友贞这才又想起敬翔这个跟随他父皇前后二三十年,而就连朱温对其言听计从的开国功臣。


    可是敬翔瞧着泪眼汪汪,正巴巴的凝视自己的朱友贞,他也是满面的痛惜黯然之色……即便当年军机要略之事,朱温都要征询他的眼见。可从一开始,敬翔便直言向朱温坦明自己不喜武职,只求补任文官……他也从来不是那种类似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军师谋士,更不是三国演义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那多智近妖的诸葛亮。


    敬翔更偏向于萧何那等类型的文臣,筹划国家三、五、十年长期发展规划的方略,才是他行家里手的本事。可是让敬翔在这等形势下用计迫退敌国大军……休说再是神机妙算的军师谋士,也不能扭转朱友贞的亡国之势,这对于敬翔而言,也未免太过强人所难了。


    然而面对着急切盼望,似乎已把自己当做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朱友贞,敬翔也只得穷尽心智,思量一番后,他便黯然喟叹,随即说道:


    “方今魏军骑众已经杀至长安城下,段凝领兵至三原、富平设防抵御,然而被死死牵制住,而不能赶来援救……而臣当年安抚统掌夏、绥、银宥、盐五州的定难军党项诸部,虽然素与其亲近。可北有魏、晋两大国阻隔,也实难请求救兵,亦或北往投奔……何况这等形势,定难军也甚有可能不愿与魏、晋这等大国为敌,而要示好,反而对陛下不利;


    若请陛下集结城内兵马,往南逃奔蜀国以避祸……可蜀帝王建,心中城府更深,先帝在世之际,他忌惮我大梁国力,方才肯示好来往。而如今我梁国岌岌可危,再加上先前那件事……南投蜀国,只怕是自寻死路;


    而吐蕃诸部林立,我国昌盛时可与之因利来往,我国危亡时却不足以为倚仗……而如若长安终究保不住了,臣若是请陛下突围西迁至凤翔府,陛下又肯不肯依从?”


    朱友贞闻言一怔,随即他立刻想起国难之时背离出走的赵岩,陡感心揪的痛楚,他惨然一笑,也叹声说道:

    “势已如是,若出长安,一下此楼,谁心可保?”


    本来按正史的轨迹,康延孝献策奇袭的是宣武军汴梁,朝堂也有大臣力谏朱友贞应当西奔洛阳,而再尽可能招聚各地梁军继续与后唐大军对抗。然而当时同样也是彻底心灰意冷的朱友贞,便拒绝西逃,以为他自知一旦离开汴梁,也就更不能保证朝堂臣子、诸路军旅仍会继续忠心于他……


    何况如今康延孝已经杀至长安城下,能不能突围出去投至凤翔府,这还是两说。更是万念俱灰的朱友贞,现在也只是一个念头:如若当真无法迫退魏、晋两国大军,他就算要死,也要死在长安。


    敬翔闻言后默然片刻,他忽的却又道:


    “陛下既心意如此……臣所荐之策,只怕保不住我大梁国祚,只能说为保住陛下一脉宗室更添几分指望……只是这般提议,当真有愧于先帝恩典……往陛下听过之后,则赐死老臣便是……”


  第621章 敬翔辅奸雄,成帝业。明节竭忠,亦可称忠贤


    朱友贞不明白敬翔所说保不住梁国国祚,却要想方设法保住他的性命又是何意。但是如今绝望已极,当真已是没有任何办法,朱友贞也只得哀声说道:

    “方今国难临头,纵然九泉之下也实愧见父皇……过往亲信奸佞,未曾听爱卿上谏忠言,方知铸成大错,悔不当初。而我朱家基业若不能保全,此皆朕之过矣……而爱卿有何良策,望请明言!”


    “老臣惭愧,何来良策?只是依如今这等形势,为保全先主后嗣,也只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罢了……”


    敬翔叹声说着,忽的又道:

    “陛下,倘若杀至长安城下非是魏国大军,而是晋人……我等又将是如何一番处境?”


    朱友贞一愣,也立刻回道:

    “我朱家与河东李家乃是不共戴天的世仇,若是晋王李存勖攻破长安,朕自然宁可尽早自裁,而不愿落到仇人手中受辱……可是魏帝李天衢,虽然不及河东李家那般与我朱家仇怨深重,可也依然是我梁国世敌,他又如何肯放过朕?若是魏国攻占长安,与其被敌军擒执住受死,朕也仍当先行以死谢罪……”


    敬翔闻言,却摇了摇头:


    “陛下,我朝今番之所以国祚难保,不止是因镇国军潼关倒戈投降,而致使我梁国东面天险门户大开,猝不及防,而让敌军杀入腹地……也是因为魏、晋两大国一并兴兵来犯,我军实难抵挡……


    然而无论是魏国与晋国,如果未与另一方联合侵吞我梁国疆土,而只是单方面侵州掠地,而杀至长安城下之时。老臣这条计策,也决计不会管用……可正因为魏帝李天衢、晋王李存勖一同举兵,又是魏军先于晋军杀至长安……陛下这才有余地同魏帝周旋一番……”


    眼见神情悲戚的朱友贞脸上又流露出几分困惑,敬翔便又帮他剖析眼下的形势:


    “虽然大军压境,以我梁国如今军力,也实在与两大强敌抗衡。但是臣观城下魏军虽然来势汹汹,实则不过数千骑众,即便如今长安守备空虚,但是尚有一万五千兵马据守,也不至轻易让敌军攻占城关。


    何况我朝尚有董璋奉命西奔至凤翔府等诸处州府,招聚勤王兵马。只是蜀国、定难军、吐蕃诸部皆不足信,我朝仅凭目前的军力。只怕尚能与魏、晋抗衡一时,但也终究难以扭转覆亡之势……只不过,臣死罪,只得说我梁国国祚虽然终究难以延续,可是早一时亡、晚一时亡,还是上表自去帝号,亦或死战到最后一刻……这些事,眼下尚还是陛下可以做主的,这也就是我梁国……能够与魏帝谈判交涉最后的砝码。”


    然而眼见朱友贞脸上一副哭唧唧的模样,眼中仍满是大大的疑惑……敬翔心里暗叹了声,不由念道:


    方今陛下虽然喜好结交儒士,但他不止是轻信宠任误国奸佞,真要论及谋权机变之道,休说是比起先主……乃至他早晚的兄长郴王,甚至其他先皇膝下的亲儿义子都还相距太远……这等强敌环伺的险恶世道,纵然无眼下这般国难,这大梁,的确终究是难以保全了……


    可他到底是先主的子嗣……敬翔叹然念罢,随即又道:


    “陛下,魏国与晋国今番一并集结重兵,势必要覆灭我大梁,可他们名义上虽然仍为同盟,但彼此的态度也不同于以往。臣闻晋王一边挥军猛攻牛节帅死守的蒲津关,又迫不及待的意图尽快经黄河渡口挥军南侵,然而由他派出一路迂回侵掠的偏师,却被魏军阻扼住南往的道路。


    实则魏、晋两大国彼此争夺竞争,而要大肆侵吞梁国治下疆土,日后才能得以与对方抗衡争雄。而如今魏帝先过潼关,虽然占得先机,可是我梁国尚有段凝、长安、乃至凤翔府等西面诸州疆土可以集结军力,即便终究难以扭转覆亡之势,但是只要死战下去,拖耗到晋王引兵大举南下,他虽然也势必要覆灭我大梁,但是便能瓜分去争南面诸处州府。


    而魏帝李天衢,必然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派兵意图奇袭长安,尽快想接管梁国所辖大片州府。我朝宗室,虽与晋国河东李家之间有深仇大恨,但是与魏国却尚还有谈判的指望……如此陛下若是派出使臣,表说为保百姓不受兵灾战祸,而自献封疆于魏,愿意去帝号臣服顺从。


    可条件则是魏国以保一方平安之功,则必须要确保陛下家世得以安乐过活,此后得享封地为闲赋王爵,永不得加害。魏帝李天衢为兼并我梁国大计得逞,想必也会应允。毕竟若他不依得,我梁国既尚有死战之力,哪怕终要亡国,也势必要拖耗到晋人大军来时……如此陛下虽难以保住先皇基业,但好歹能得魏国庇护,而不至落入世仇晋王手中……”


    也只有敬翔不厌其详的手把手交代个清楚,朱友贞这才恍然大悟,而彻底理解眼前这个一直被他冷落的宿臣用意所在。木然的点了点头之后,朱友贞忽的却又说道:


    “可是……倘若魏帝出尔反尔,却又如之奈何?毕竟名义上他与晋王仍旧来往密切,而朕倘若除帝号献出疆土,对他而言便再无用处。魏帝又何尝不会把朕交到晋人手中,这也不过是一桩顺水人情。”


    敬翔只踌躇片刻,又解释道:


    “臣观魏帝以枭雄之姿,与先主角逐竞争霸业。而依其为人秉性,他势弱之际,固然曾趁着与泰宁军节度使齐克让之女成婚之际,私藏兵甲,以赴礼会。而亲迎之日发动奇袭,做下掳岳丈齐克让这等阴谋伎俩。


    然则他羽翼丰满之后,却也甚至注重名声。由此可见魏帝也深谙为即便成大事当不择手段,但拘执常理虽不可行矣,而宜从权变,正合兼弱攻昧、逆取顺守的汤、武之道。


    而魏帝必有夺天下之志,方今时局,尚有晋、吴、蜀、吴越、闽、赵、北平……等诸国并立,倘若他今番失信于我梁国,日后他欲招抚兼并他国疆土,哪个国君还肯信他?也必然会抵死抗争到最后一刻,故而魏帝为取信与诸国各藩之主,也当善待陛下。”


    又听敬翔解说罢了,朱友贞仍旧木讷的点了点头,却也依然是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样,看来此时他的心思也是极为复杂沉重……而敬翔打量着这个先主朱温眼中本来不成器的子嗣,眉宇间也不免流露出痛心疾首之色。


    如若不是这朱友贞做梁国帝君,这等形势之下,敬翔的提议倒还有个后招。届时趁着魏、晋两大国反目为敌,相互攻伐之际,但凡梁国末代君王稍有点能力,也可以试图招聚降臣旧部,趁乱复兴朱家基业,而重续梁国国祚……


    可是朱友贞绝对没有那个能力,而梁国宗室子又已被他杀绝了,也不会再有人复兴朱家的宏图霸业了……敬翔也很清楚,李天衢如果答应朱友贞的条件,即便明面上不便背信毁诺,但暗地里要让他“患暴疾而亡”,也有的是法子……


    但是如今这等形势之下,朱友贞无论是死撑下去,还是自裁了断……乃至落到晋王李存勖手里,早晚也都是个死。有条件向李天衢投降,才有可能延续他主公朱温的子嗣香火……敬翔心中念着,又念及他的主公朱温,而叹然想道:

    先主……老臣无能,终究不能保全梁国社稷,事实如此,可恨奸邪误国,但穷尽心智争取保全朱家血脉,这也是臣……能为您做的最后一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