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8章 西洋学者
作者:admin      更新:2022-12-15 19:18      字数:15666
  张海说完这些话之后格物院内的数十人都愣住了,张海在沉默中权衡了片刻最终还是觉得没有什么可说的。根除一种深植在思维方式与文化上东西,是能够靠语言改变的么?只能靠在这个领域更先进的人做引领,并辅之以合适的制度才能再短期内改变。


  真正让张海忧虑的是几年前那些从西方而来的人的态度。从刘洪涛的信中张海很清楚的明白:这些所谓的“亲新朝分子”不过是矬子里面拔将军罢了。其中对教会不满的人当然有,甚至对宗教本来就有怀疑态度的人也有,但即便是那些宗教神权的怀疑者,也有很多把新朝视为另一个野蛮的神权极端,甚至比奥斯曼人更会威胁人类的文明。


  张海了解到在前来的这些人中,唯一一个对新朝表现出不太敌对的人就是伽利略了。受到过教会的迫害只是其中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地中海亚平宁诸邦,新朝是依靠强大的武力威慑而和平取得的地方,没有经历太多的血雨腥风。还因为伽利略在对科学的偏好上,同新朝的擅长很对胃口。


  另一位面上的新朝十九年同期,七十八岁高龄的伽利略就已经去世了。可是在这个时代,自从十几年前开始欧洲历史就已经在西征中发生了改变,伽利略也没有因为天体运行论而遭受长期的牢狱之灾。他做为亲近新朝的表率更是得到了比较优厚的待遇,甚至是一定范围内可以出入新朝各地的自由。


  像伽利略一样本来绝望和敌对,但在南京一代了解了不少事情阅读了不少书刊之后觉得新朝“尚可挽救”的人当然也是有的。不过在这些西方学者当中,不论是哪一派,信仰基督的人依旧是主流。张海的一些宣扬在大多数人看来依旧是邪教异端一般的神棍做为。更让一些人不满的当然是火炬学校里的种种遭遇,让很多学者都悲观失望,认为人类文明失去了前景,黑暗时代不就就要到来。


  当然,这几年以来本来就大多热爱科学的这些西方精英学者还是进行了不少工作的,不过处于对新朝的敌视,很少有人进行一些昂贵的实验以免自己落入什么全套。


  张海来到格物、文化、技术三院之外的聚贤院的时候,不少在园子里闲逛的西洋学者们都自觉的回到了自己的屋子里,以免给其他的人带来什么误会。上百名西洋学者虽然来自不同的地区与国家,有着不同的母语,但是交流起来却没有多大的障碍。拉丁语和拉丁文是这个时代及之前很长时期西方知识界的通用语,也是最具权威性的外语,没有哪个精英学者会在拉丁文方面不熟悉的,最差也会熟练的“哑巴拉丁语”。


  中国国内打交道最多的过去也是西班牙葡萄牙,建朝十数年以来,新一代的年轻人乃至新军体系内的人也诞生出不少在拉丁文方面十分突出的翻译了。


  张海来到伽利略所在的院子里的时候,也见到到不少人的人围坐在一起,似乎静静的写着什么。在前来之前的时候负责管理这里的近卫军连长就告诉张海:这是这里的学者们在“笔谈”。一般而言,书面语言的学习难度总是低于口语的,而且口语有各种方言,一些生僻的名词还不一定能够知道准确的读音。因此在闲暇的时候,除了读书和研究之外,笔谈也就成了一项重要的交流活动。


  不过,即便是伽利略所在的这个相对对新朝没有那么敌视的圈子,见张海进来之后也大多沉默不语。因为大部分人都觉得:这一定是什么传话的人,多半恐怕没有什么好事。


  张海也没有言语,只是让身边跟随的翻译取来一些众人桌子上的拉丁文文稿大致的看了看,并仔细的在张海的耳边进行了一些转述。这更是让在座的人多少有些鄙视:年纪不算小的人,竟然对于拉丁文一窍不通,那就不会是个很有学问的人。


  让张海觉得幸运的是,这里面没有太多数学方面的东西。对于这个自己离开校园不止一世的人来说,除了因为有爱好而经常用到的一些物理乃至百科上的东西还略有了解外,很多方面的知识自己已经在这个时代提不出什么开创性的东西了。不少人来到伽利略这里,讨论的还是有关天文方面的一些事情,这让张海多少觉得有门。


  “如果地球是围绕太阳旋转的,那么不论地球怎样自转,我们在太阳轨道一面观察到的星斗与另一面一定会产生方向性的差异。当年的泰高以欧洲最为精密的机器,都没有观察到这种因为观察点的不同而带来的两个星星位置的改变。因此,所谓的地心说才是有逻辑体系证明的学说,而所谓的日心说,仅仅是假设。教会并非是一个不讲道理的人,当年也是给了你机会的。”张海在无意之中看到了这段话。如同热质说一样,地心说启蒙时代的思潮已经广泛开启的年代能够成为统治性的学说,当然也不是没有任何道理上的依据。


  见到这里,张海也就有了攀谈的由头,从天文开始讲述了自己对恒星距离的一些大致推断,乃至在宏观的距离上,地球公转轨道位面的渺小,这当然也是此时代日心说者的理由之一。这种常见的论调也并没有引起怎样的议论。


  而当张海的学说和推断当然就更进了一步,才终于有人在翻译把话说开了之后攀谈起来。


  张海让人们寻找来了一根比较松软而有弹性的皮筋,再旋转了起来。让人们感觉到:引力中心而形成的旋转轨道,只要没有实体物体相连接,那实际上是一个椭圆的轨道。


  科学的理论终极是有其自洽性的,在有人决定搭话之后,张海也详细的表述了自己对于这个宇宙乃至天体的一些基本认识。从向心力和离心力的一些基本认识开始,张海终于打开了同这些人共同交流的大门。


  1429第1429章西洋学者二

  在越来越深入的谈论中,张海发现万有引力这个切入点相当好。它不领先太多,完全在这个时代的欧洲知识分子的理解范围之内。不过,万有引力的证明则是基于一系列长期的天文观察和数学证明之上,这可能又是张海不如这个时代顶尖学者的地方。可是基本的道理,张海还是懂的。


  “你是说任何天体相互之间都会有引力作用”


  “任何物体之间都会有。上帝的规则对于任何事物都是公平的,不会因为人比野牛高级而且聪明,所以牛可以被火枪击毙而人不会。不会一个人虔诚信仰宗教跳下山崖就不会离开这个人间。更不会因为一个国家的军队虔诚信仰上帝所以战场上就会不做准备也能百战百胜。我看过圣经,可是并不以为然,上帝怎么会格局这么小这么沉迷于人间俗事只确立万物的法则而不干涉人间,才是神普遍的做法”张海补充道。


  “对了,你也信仰上帝我听说新朝严禁基督的福音。”有个比较虔诚的学者问道。


  “你无需这样说,我们信仰的上帝同你们的差别,比天方教同贵教的差别还大。在东方,神从来都是宽容和包容的。”


  幸运的是这些被刘洪涛几年前从西方送过来的西洋学者当中没有那种过于极端的教徒,见到异己信仰的人这样说并不以为意,双方的话题很快又回到关于力、物体、还有世界原本的认识上。


  伽利略则是一个思维深邃的人,很快就想到一个问题:“如果物体之间是有引力并且是通过这种方式存在的,那当地球岂不是早就被太阳所吞噬了再精密的摆钟也会最终停下来。”


  这个问题当然也不难解答,张海也从这种讨论中明白了为什么在这个时代,用不了多少年之后,那位牛顿就能提出力学三定律。张海没有直接谈及这个问题而是拿一件有关于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事情说了一个道理:“学问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它不取决于人们的直观感觉而是取决于内在的道理。一个弹丸,如果没有火药将它发射出去,它就会一直停留在枪膛内。一个钟摆,如果没有内在的机械与机械之间的摩擦力,它就会一直摆动下去。没有力,或者说没有变化的力,物体的状态就不会发生变化。在宇宙空间之中,并没有常见的风阻和摩擦力,天体的运动状态通常也就不会发生改变。”


  “不,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应该是神安排的。比如潮汐,比如海面上没有风的情况下也会有风根本吹不起来的浪。。。”


  “潮夕的涨落始终上和日月的位置相关的。实际上:它恰恰来源于天体引力对水面的一种作用。”张海回答道。


  就这样,张海就像小时候最初与诸弟子们谈话一样,在尽可能引导谈话方向的情况下把牛顿三定律的观念表

  述出来。这个时代领域的学术往往是在一些分散的方面脑洞极大,并浪费不少数学理论来研究。知识显然不像张海曾经在课堂和实践中所掌握的那么明确,但一些浅显的道理还是在需要翻译的情况下不过一个半时辰左右的时间,就与众人阐述的差不多了。在诸学者的心目中,这个东方人也给人留下了这样一个印象:数学功底很寻常,可是在有关于自然的观察力和理解力乃至思维能力方面却有着极强的天赋。


  在张海的有意引导下,直接通过力学的原理阐述到了包括地球在内天体周期的原理:宇宙中的物质在力的作用下当然还是会不断的塌陷和接近,不过这个过程却是以十亿百亿千亿年为单位的。当物体集中到一定程度后,因为内部组织万有引力的塌所力就会被自身的引力所压的塌陷。然后,当把内部的原子也压爆之后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来自于原子内部的能量。。。”


  说到这里的时候,张海就有点难以像以前那样自圆其说了。量子物理基本概念张海都不清楚,只能是玄学一般的假设,而且也有担心遭到质疑或不认同。


  不过让张海没有想到的是,就算降到那些玄而又玄的东西,屋子里的西方学者们还是饶有兴致的听着。毕竟:这个时代虽然讲究数学与逻辑证明,但在大量自然现象都难以解释的时代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假说”来支撑。万有引力的概念提出来之后,18世纪的西方就有人提出了黑洞的概念,这当然不是因为观测到了黑洞或者说有什么依据。


  张海身边的“新生代翻译”虽然在一些拉丁语语音纯正性和俗语的理解方面比不了那些曾经在南美或者澳门同西班牙人,可是因为在距离新华书局近的原因,在一些知识性的生僻领域名词理解却很熟练,这也使得通过翻译的交流没有造成太的障碍。从力的概念,很快又引申到了功与能量的概念。因为张海觉得:仅仅凭借那些基本力学概念并不足以真正意义上的服重。


  如同地心说与日心说的关系一样,在这个年代热质说也是一种流行性的理论,原因在于热质说能够解释大部分自然现象。有关热本质的探讨,同样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业革命理论基础的一个重要相关领域。


  因此,当张海提出能量守恒的概念之后,很快就又有人谈到了关于16世纪曾经有过一阵的粒子运动热说的质疑.

  “如果热的本质是粒子的动能,那么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的情况下,物体的温度应该因为动能惯性在碰撞中消失,降温,怎么会形成那么明显的热传导效应呢“有人疑问道.

  见天色已经不早,张海没有再就这个问题讨论几个时辰的打算,而是单刀直入的就提出了热质说的著名否定办法:“这就是我前面提过的概念了:能量不会凭空的减少,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


  1430第1430章新的大学


  “粒子运动说我们听说过,可是这太不可思议了,热的本质应该就是一种没有重量的元素。它至少能够解释觉大多数问题。”


  张海忽然说道:“那么,可以让这学校里的工匠做一个证明:我们的军工工匠在钻枪炮的时候,只要不停的钻下去就会持续产生热量。难道说:摩擦就会凭空产生热质了我们就可以代替造物主了。”


  张海的话让不少人陷入了沉思,可是这些人大多也是思维能力强而见识广博的人,类似这样的质疑个别人在西方的时候就听说过,这时候也终于有人想了起来:“摩擦只不过是从物体中提取热量于一处而已,本质上也是从物体,乃至于物体相连接的空气中提取热质。”


  这样的回答当然是张海乐于听到的。见有人这样说,张海就继续说道:“那么好,我们可以组织这样一次实验,或者你们自己进行:“在一个同周围环境隔离开来的真空容器里,合两块冰互相摩擦熔解为水。而水包涵热量的能力是比冰要高的,因为密度更小。这样一来:热质传递的说法也就不攻自破,至少是要遭受很大质疑了。”


  这种真空实验,在这个时代来说是一项有些“高端”的东西。但实际上原理并不复杂:优质而足够强度的玻璃罩、水或抽气机、一些简单的机械装置等。其中以抽气机为核心的真空实验设别在这个时代的欧洲已经为一些尖端的学则所掌握。张海也就有信心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说服众人。


  听到张海这样说,屋子里的西方学者们也就逐渐有了兴趣。就这样在张海的安排下,轮班的实验器械精锐工匠和动手能力并不差的一些西方学者们大致花费了三天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实验装置准备,并进行了第一组实验。实验的过程并不理想,不过在随后一周左右的时间内通过多次实验学者们多一半终于信服了张海的判断。当然,要做热本质的定论那还不可能,世纪上热质说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还有人持这种意见。毕竟在能够直接观察以前,有关微观领域的不少内容都要靠玄而又玄的推导罢了。


  不过这些事情带来的效果却是显著的,紫金山下的那些西方学者只少已经不再把张海当成是一个单纯的图谋不轨的人,开始有人想起来询问张海的身份问题。


  张海也并没有回避:“我就是新朝圣主。你们不必怀疑,或者认为我是新朝圣主在人前的替身也可以。你们应该知道:在一个严格的君主国家,具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君主是没有什么人敢于冒充的。”


  听到这样的话,又见到张海这些天的组织与安排还有身边之人在拉丁文方面的造诣,虽然大多数人还是持怀疑态度,不过至少有一部分人已经开始相信了。在惊讶的同时,更让一些人兴奋起来,尤其是那些还在虔诚信仰基督

  的一些学者。很显然:这个几乎已经能够一统天下的君主如果能够接受福音,那么效果显然要胜于不知多少人多少代的传教了。


  “皇帝陛下的学识让人惊叹,尤其是出身于西欧之外的人来说。可是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很多非人所能解释的事情的。这里应该没有闲杂人,所有人也都在圣主的控制之下,不知道圣主能不能相告:你是否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神”一名虔诚的基督徒西方学者向张海问道。如果是在前世甚至是在十年前,张海都有可能回答:“以目前我所了解的东西来推测,我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神。”


  可是到了新朝十九年,特别是经历了西征之后刚刚回国的过程中不少事情之后,张海的看法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相信这个世上或许真的有神的存在。但是世界上各个民族和国家对神的描述太想当然了,或者说叫:以自己的见识和想象来评价自己所不了解的事情。神所存在的世界,应该是我们这个位面很难想象的。人们在世上对于神的种种揣测和教义也未必是真实的。但是我相信:既然神没有在过去的几万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内干涉或阻挠人类,那么全人类的统一和进步就应该是神所期望的了。”


  张海的回答虽然并不能让一些如意,但也感觉多少有点儿门。因为这至少是一个懂得敬畏的人,而不是一个什么也不信,几乎没有下限的人。


  之后,张海也毫不忌讳的谈到了火炬学校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这方面,即便是伽利略这种比较倾向于新朝的人也只能直言不讳的说道:“现在火炬学校里的那些人文化并不低,是合格的人。但大多太不适合成为一个做研究的学者了。如果这些人能在技术学院那边,或许可以成为有用的专门型人才。”


  “这个大多能有多少我有一个请求,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答应。迎宾院的人可以大致商量一下:同现在格物院的人接触接触,我们安排暂时的翻译。如果觉得能收做徒弟或者书信往来笔友,能把那么教育成真正有着学术精神的学者,那么必将成为新朝之福。你们对我们的学校有什么要求,也可以尽管提出来”张海诚恳的说道。


  此时的诸西方学者已经没有之前那么大的隔阂,但也没有东方式的客套习惯,听到张海这样问也就直言不讳的说道:“第一是我觉得做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国,人数太少了一些。这并不同于西方的简单一所大学。而且我想,天下间的人才应该也不止是我们这些人。其次:这里太偏僻了,我们中大多数人同随同前来的家人之间的联系也成问题。我听说新华书局是南京乃至新朝自大的文化中心,如果我们的大学能够位于新华书局一带,至少是方便查阅资料的地方情况应该好的多。管理,更多通过间接的奖惩方式;在直接管理方面给予更多的自由,我想这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开创性的大学。”


  1431第1431章新的大学二

  听到这些话张海也发现了自己长久以来的疏忽,对此也有些歉意的说道:“是我想的不够周全。”


  就这样,火炬学校在张海新朝十九年视察这里之后展开了大的变革。首先是增加一个“学生阶层”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的单纯学者。中央直属的这所大学并没有每年统一的入学考试,而是有专门的人事部门和考试机构在每十天进行一次考核性笔试和一次专门的面试。


  在管理能力不足,很难遏制某些势力垄断高等教育资源,而且整个教育体系没有太多“为少数创新人才让路”的模式下,统一高考当然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效益。可是此时的新朝却大有不同。如今的新朝已经不是“追赶型”的国家,而是建立自己就成为这个世界主宰的国家。选拔出不仅仅在知识面及理论研究上有相当的水平,还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交往与组织能力的优秀人才就成为最重要的人物了。


  按张海的看法,


  在前世,大规模的科学研究已经越来越取决于团体项目,可是一名优秀的学者筹集经费和组织活动的能力依然不可缺少。那么在这个时代,一名能够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也不是能够单纯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出来的。就像大型企业招聘人才面试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一样。


  在张海与西方诸学者还有负责文教部的刘栋等人的商议下,火炬学校更名为新朝中央大学。不继续以“火炬”为名是因为做为最初培养人才的地方,火炬学校已经挖成了其历史使命,而不以“皇家”为名,则是因为张海对自己的后代已经多多少少的有了一些不信任,不知道这样的名词是否有可能产生什么负面影响。而新朝“中央大学”的名字虽然俗了一点儿也普通了一点儿,但对于文化水平并不高的人来说这显然更容易让人们理解这所院校的性质。


  此时的南京城一座拥有近三百万人口的空前规模大城,因此就算多年以来在城市管理方面所进行的投入,治安环境反而可以说是全国最为突出的大中城市之一,在张海再三思虑之后还是没有决定异想天开的搞什么“没有围墙的大学”,因为如果把这种地方搞成一个人人可来参观的旅游之地,或者什么三教九流都能和校内人员勾结的地方,实际上也并不利于校园环境。治安环境再好也会极大的增加安保压力。、


  新的中央大学没有进行院系调整,仍然是维持组、系、院、校四级。为了在理论数学方面有专门的突破,也为了突出对数学的重视,专门的成立了一个基础数学研究院,如此之外有实验院、天文于自然院;这样一来,就确立了中央大学自然与基础科学地位上的主导性作用。每个院除了百人规模左右的学者,一百到二百人不等的教辅人员,还增加了三百到五百人不等的学生。整个中央大学的总规模就这样扩充到了三千人


  上下的水平。


  在中央大学之外,南京一代还成立了有关文学、戏剧音乐、建筑等方面有关实际和工程领域的专门学校,也大致控制在几百人的规模。


  整个南京高教的人数规模规划虽然并不多,但是在人才水平与质量上张海却是寄予了厚望。


  好在十多年来的新文化普及还有新朝组织宣传能力建设和发展并没有白费,大概花了数个月的时间,到新朝二十年夏天,整个南京以市中心新华书局为核心的高校体系已经开始初步形成。在新朝的教育体系每年培养出上百万毕业生乃至教育体系之外还有不少自学人才的情况下,有关京城高校的招生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千军万马闯独木桥。旧时读书人学子与官员的比例不过是几十到一百比一。而京师高校体系在新朝这个读书人基数几乎比旧时扩大为原来十倍的情况下几乎形同进士一般的难度了。或者说比进士或科考要更难。因为它打破了传统科举制的一系列规则。但张海在权衡之后还是没有调整征召体系的打算,因为目的根本不同。招收死读书的人是为了稳定,因为一个缺乏对权威畏惧心态的人很难“头悬梁锥刺骨”,而要开创性和具有一定事业能力的人,那就像大公司招聘高端人才一样很难通过单纯的科举手段来进行了。


  原本学院内特别是格物院的人大致有三分之一左右性格被认为并不适合做研究的人被淘汰出去,又通过招聘海选的方式选拔了上百名在学识和口才方面都不算差的顶尖突出者之后,新朝的高等教育终于在新朝二十年夏天之后开始走上了正轨。


  在张海忙碌着新朝高等院校教育的时候,柳香乃至张海身边的人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可是当张海一连在中央大学新成立的数学院恶补了不少时日的解析几何之后,柳香也觉得有些不太对了。在张海偶尔回到西院的时候就问道:“学问上的东西,真有那么重要么”


  张海却不知道应该怎样与柳香言明:“我们新朝在有些学术上的进展已经落伍于我们的社会太多了,我们需要在一代人的时间以内完善起来。”


  张海所暗指的东西当然是微分学和积分学,张海前世曾经上过大学,不过这些东西几乎忘的除了几个符号以外连影子都没有了,怎样提出一些由头和建术都难,不像解析几何,在职业高中没有完全崩坏的时代还是有一些当年学习的印象的。


  在这种情况,张海的选择也只能是在数学院收集以西方学者为主导的学术话题,看看有哪些“似曾相识”,可是花了足足一周的时间还是几乎没有什么头绪。不过微分学和积分学的意义张海却是略有耳闻的,那几乎是在数学史从17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一场前所未有的数学革命,用一代人的时间来积累以求取得突破也是不为过的。


  1432第1432章未名密道


  张海在外忙碌着新学府的时候,张天相比过去则多多少少的获得了一些自由。柳香也认为平时的时候从学校到家中张天的压力已经不算小了,长期这样下去多少会让张天的性格多少有些阴影。


  这样一来,在张海于外面忙碌的时候,年纪不过八岁左右的张天却是如蒙大赦一般的兴奋。


  在西院附近的宫内学堂里负责教授也忽然间感受到不仅仅是张天,那些“陪太子读书”的孩子们胆子也一下子大了起来一般,就是平时表现比较老实的孩子,在课上的时候也往往都低三下四的交头接耳起来。


  一天,自习课也就是变相的“休息课”上张天也大度的来到一名年纪似乎小一点儿的同学面前拍着肩膀笑道:“这一次[81xs.cc 81小说网]你表现的还行,以后别那么用功表现了,给谁看啊我可能都没多少机会接班,你想想你还能有机会”


  那名平时还算木讷而用功的孩子这时候也只能附和着低声笑这回到:“主公。。。我以后全听你的办。你让我考多少分我就考多少分,你让我上课如何我就上课如何。。。”


  “唉,这就对了嘛。”张天笑道。他知道自己的父亲虽然子嗣不多,可选择却不少,如果自己做的过分,很可能遭到不可承受的清算。因此在给予同学压力的时候也没有表现的太过,而是听从一名“军师”的意见“利诱为主”“惩罚为辅”


  忽然间想起了什么,张天神秘的笑道:“你们把脑袋都凑过来,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


  孩子们听罢却大多也有些犹豫不决毕竟选拔到这里来“陪太子读书”的人大多是老实孩子。原来是张天在张海书房“实习”“补充课外知识”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一张如同迷宫般的图。而根据这图的大致分布,张天猜测出了那很可能是未名宫的位置。张天早年的记忆中有一些模糊的记忆,似乎在自己很早的时候经常有一些美艳的女子出入未名宫中,只不过后来就很少了。


  “这不会是什么圈套吧”


  “瞧你们说的,我父皇还能设圈套害我不成我听说父皇可能几个月之内会西院的次数都比较少了,而且母后也经常并不在西院,至于那些新来的近卫都跟我关系不差,而且似乎并不了解这宫中曾经的一些隐秘。”


  “这样说来,那我们还是有机会啊。”虽然很多人还是多少有些犹豫,但这个时候最早像张天示好的那名“军师”却带头附和道。


  在这种情况下,本来有些犹豫的其他孩子也只能选择跟从了。几年的时间里也让大多数“陪太子读书”的人对这里师长的性格多少有了一丝了解。虽然铁面无私,却不会真的重罚些什么。


  即便是柳香以及张海不在西院的时候,张天以及其他十来名同学的安全也在亲卫连战士的绝对保护之下,因此当孩


  子们提出放学之后要去未名宫中看一看的时候,并没有人有什么异议。未名宫虽然是仅次于国库和皇城兵工场的禁地,做为负责安全的亲卫们却在安全巡查的时候去过不少次。如今的未名宫除去了一切装饰与浮华,像是接近尾声而还没有完工的房子一样,并没有什么特别好玩的地方。亲卫连的年轻人觉得这些孩子对那并不复杂也并不算太大的地方感兴趣不不了多长时间,在犹豫了片刻后也就决定在有人陪同的情况下带着孩子们在未名宫中转了一转。


  “大人在这里的时候我们玩什么游戏都有些拘谨。。。”张天不由得有些抱怨,可是身边的近卫们并没有理会这些。谁也不知道这些孩子来这里是要干什么,要是决斗闹出人命来那还了得张天也多少有些失望。


  可是一连数天如此,见到张天还有那些“陪太子读书”的孩子们只是在这里做一些小孩们常玩的游戏而已,也就逐渐以在未名宫宫外守卫为主了。


  未名宫中的柱子没有其他宫殿里那么多讲究,厅堂普遍都比较大,这样其实看起来内部的房间也并不多,比较方便搜寻。可是要在这样大的地方找一些隐秘的暗门也并不容易。即便有似乎是这里的图纸,张天也是在第五天的时候才从发现了一处似乎是秘密的入口:不在地板或或人所能摸到的地方,而似乎是大人们的才能勉强够的到并且掉下来摔不伤的柱子上面。秘道的入口安排在这里显然是为了避免会被时常来往的人轻易的查探到。


  张天在发现那处似乎有些镂空的柱子处入口的时候并没有向其他的小伙伴们说,而是连续几天都玩到很晚才回家,但特意选择了一个刚刚天色有些黑下来的时候在两三个小伙伴们的协助之下终于通过向固定角度斜着推的方法打开了那足有一人高左右柱子上的机关,发现了通向未名宫殿顶的一处梯子。


  “如果一会儿有人问你们我去哪里,我不强求你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说谎话。但是:一定要多坚持个几个时辰,明白没有如果有人不明白,我知道了之后就断交。我虽然不一定能够继承大统,但你们也应该知道意味着什么。”张天决定之前,低声告诫身边的人道。大多是老实孩子的同伴们也只能点点头。


  柱子内向上的空间对于大人来说或许稍显狭小,可是对于张天这个八九岁的孩子来说却并不显得拥挤。通向方量的通道似乎是封闭着的,但是似乎并不算有多远就开始在黑暗中出现了向下的岔路。如果不是张天依据图纸上的记忆,对每一处凹凸门槛所指引的暗中标记都十分熟悉,很有可能就会如同在黑暗中落下来的陷阱一般衰落下去,之后的地道也是几乎没有什么灯光而黑暗无比的,不了解地道网络的人很容易就在里面迷路。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对于这地下迷宫中的概貌和标记烂熟于心的张天还是从地下找到了通向东北方向的通道。那似乎是二百多年以前曾经的冷宫一带的位置,也是张天自从记事以来似乎唯一没有去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