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3章 一路向西
作者:admin      更新:2022-12-15 19:18      字数:9744
  新朝十年七月上旬张海统帅的大军在出发之前,当然没有忘记彻底“洗劫“了基辅。基辅这座俄罗斯民族早期时代的历史名城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被波兰人所占据,甚至在沙俄二十年前夺回莫斯科的时候依旧远离俄波边境。历史上的此时,沙俄正在发起旨在夺取斯摩棱斯克的俄波战争并最终以失败告终。直到二十年后的“大洪水战争”时期,俄军才恢复到现代俄罗斯的版图并重新占据了斯摩棱斯克。位于第聂伯河河畔的基辅自然就成了波兰人在东欧最为重要的战略据点,是对乌克兰人起义可能性威慑的前线和对俄战备的大后方。


  新朝西征大军的洪流之下,波俄争霸的历史格局灰飞烟灭,但新军主力部队依旧在基辅缴获到了大量的军事物资。包括三万辆马车及数以十万计的马匹、上万石黑火药以及大量的铅、铜、还有数量不少的火炮。


  同新军主力部队同亚洲对手交锋时的作战缴获不同,此时代诸如明朝残余日本朝鲜越南等势力的工匠也好、武器也好,对于领先了两个层次的新军来说完全是“朽木不可雕也”.这个时代欧洲特别是东欧国家的不少工匠和兵器虽然也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完全不如新朝管理体系与人才选训下制造出的东西精良和先进,但经柳香与张海等人评定却属于“只要转换思路,还是可以利用”的范畴。因此有上万名能够为战争服务的工匠,还有不少劳动力被张海等人所征集。


  一个持有冷兵器、铠甲并不随身的古代中国普通士兵最多只能看押四五个持手空拳的俘虏,超过两个以上就只能用绳子把他们捆起来,方便的时候都要“解手”。而对于火力体系已经进步巨大的新军主力部队来说,就是仅仅只装备了一些超轻臼铳和轻小待发火器的辅助部队,每个人也可以有效监督四五个人进行有效的劳动。如果按班算,那就是一个人值班的时候可以看管十几个并不被绳索铁链束缚起来的人。


  管制成本大幅度降低。而且就是新军工匠的自己人进行劳动,也有专门的监管人员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高质量,这些也是张海与刘洪涛等人在反复权衡之后敢于利用当地劳动力的原因。


  这样一来,整个远征大军在出发的时候重新增加到二十万人上下的规模,在草木茂密的夏季而且是第聂伯河以西的地方,勉强可以通过各种准备和征掠维持大军的给养,比要在冬季远征莫斯科的拿破伦时代的法军明显状况要好不少。


  包括大量辅助人员的大军在前进的时候,依然保持了每天六十里上下的行军速度,除了淘汰掉征集人员中的一些老弱外,这是通过给那些征集来的人在前行的时候相对减轻负担并合理的安排作息与保证给养来获得的。对于有着狂妄自大名省的新军来说,这让被征集的不少乌克兰人及部分波兰人都感觉到一丝惊讶。


  “排长,距离我们的最终的目标还有多远的路?”一名战士在休息的时候向张洋问道。


  出征以来仅仅是大半年的时间,年纪还少的近卫部队神射手英勇勋章获得者张洋就已经在基辅附近的大战之后很大程度上的摆脱了儿时的稚嫩乃至诸多幼年时阴影带来的性格弱点,至少在表面上来看已经像个老战士一样沉稳了。虽然并不是新军中最突出的那些人,但做为年纪最小且进步最大的英勇勋章获得者也得到了来自上级的“特殊培养”,钻研过地图,也从外情部那里学习了不少有关世界特别是西方一带的地理知识。


  “从基辅到华沙,大概是一千五百至两千里路,从华沙到巴黎,又是两三千里的路程。而从巴黎到马德里又是大概两千里左右的路程。这一路下来的距离大概是六千里,几乎和从辽东到滇地差不多。当然,路要比西南一带好走不少,如果我们这一路上只是行军,大概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能抵达。可是如果考虑这西方一带不是过去我们经历的那些荒凉险恶之地而是同中原一样富饶甚至更为富饶的地带,敌军兵力众多而杀不胜杀,恐怕我们一路胜仗打下去至少也要花上大半年,也就是过了春节之后才能抵达马德里一带。再考虑善后还要耽误一定时间,不过最迟到新朝十二年春节来临至夏季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返回故乡了吧。说的准确一点儿的话,最迟明年夏天到后年夏天,我们的队伍就要行走光荣回乡的路上了……“


  官兵们大多一路向西走了很远的路,听到还有这么远的路虽然感觉到不少压力但心里也大多有了低:两三万里之遥的征途如果能够在三年左右的时间里返回故乡,那么也算是很顺利的结果了。几乎相当于两年行军一年打仗。


  行军的路上,张洋也不忘鼓舞着官兵们的士气,颇有些日俄战争时期日本军官们的作风:“上一次大战的时候,我看见很多人听到弹丸呼啸的声音动作就走样儿了,这并不仅仅是懦弱的表现,还是无知的表现。不知道你们算过没有:如果你们听到弹丸的呼啸声,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中弹的概率是多少?”


  “不知道。。。”


  张洋想了想,以尽可能浅显的话讲道:“这西方之敌的弹丸都不小,战斗中的你们也要在它们掠过你们三尺之内的时候才有可能听到它们的呼啸声。半径三尺的范围面积能有二十七平方尺那么大。你们如果依托壕沟或临时掩体展开射击而不是冲锋的过程中,那么正面的投影将只有一平方尺不到的样子,敌人的三十次呼啸声从概率上说因为一些重复,打中你们的可能性也只有六成左右。而你们即便中弹,我你们在大战中见到过的伤员数量来看,也只有三分之一的概率牺牲、三分之一的概率永久伤残退伍。后者的待遇你们不是不知道,那其实没有多大关系,不会少了成家立业的可能。如果是在立身冲锋的过程中,那风险大一点儿,但听到这种声音被打中的可能性也不过十分之一略强罢了,如果你们距离敌人并不算近,稍有侧向运动就能将这种风险大幅度降低。。。”


  1244第1244章富饶西方


  张洋的那些话如果说给一个文盲半文盲听,或者是说给一个成年很久早就把中学学的东西基本交给老师的人听,都会给人一种莫名其妙之感。可新军主力部队官兵中的这些官兵们却是一个特例,他们大多是刚刚经历了文化训练的少年们,其实就像张洋一样。因此没有人对那些数字和概念过于陌生或是有突兀之感。


  听到这样的话,在稍稍仔细思索之后也有些释然了:“排长我们明白了有的时候弹丸从身边掠过并不代表很有可能中弹”


  “对,就是这个理。”张洋笑着回答道。


  旧时代朴实的新兵们往往在潜意识里都有一种理念:如果坏事的几率不过半,至少不过三分之一,那就意味着安全。并不能如经历过不少恶战的老兵们那样对“概率论”有更加深刻的体会。一件恶事的危险即便只有一成,其实也往往是一种不可承受之重。就像一种赌博,赢了只有家产的一成的利益,输的概率是一成,却要全部家产甚至是一只手做抵押。这样残酷的赌博就是多半普通赌徒也不会参与的。因为失利的危险是一种不可承受之重,会那样的现实而且可怕。更何况是未必有那样大利益回报的战争了。


  经历过不少战事的张洋也隐隐的明白了这一点儿,不过他在了解了不少事情之后却相信:即便在以后的征途上要经历一次恶战,那也很可能是天下间可以预期的未来之内最后一次恶战了。


  夏季的东欧天气并不算炎热,尤其在这个时代;而欧陆的地形也比东方平坦多了,不是草原就是连成片的耕地。虽然有一些森林和山陵但也不是必须经过,这让官兵们在行军的时候也少了不少负担。


  在渡过第聂伯河向西开进的过程中,欧陆大地第一次展现出了它的广袤和富饶。耕地多到几乎家家户户可以是养马户的水平,而且即便是人烟密集的一些地方也见不到中原繁华一带那么多肮脏的粪便及其带来的一系列肮脏事物。


  欧洲的城镇在此时还并不比东方大多数地方强多少,尤其是这东欧一带,可是农村的富庶也就是新朝这几年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江南一带才有可能相提并论。


  “排长:这西方人到底有多少田地这田连阡陌的景象就是在中原腹地一带都少见啊。”


  张洋思考了片刻后也有些无奈:“这个我就不清楚了,在外情部的时候我们只是听说过:欧洲大部分地方的农耕条件其实不如中原,可是却很少水旱灾害,加上耕地广袤。就是在一些并不富庶的地方,人均能够征掠的粮食也不逊色于江南,甚至要远远多之。江南的粮仓粮食最多放一年就要开始大量霉变了,听说也就是南京的皇城粮仓还好一些。而在这相对干燥而温和的欧陆,农民们几乎无需为这霉变的事情发愁。听说当年的特落伊城储备了十多年的粮食。而我们的乡间老财们,最多也不过三年之积。城里人存放超过一年的粮食就没有多少人愿意吃


  了。“


  “这个我倒听说过”这时候张洋所率领的神炮手排所负责支持的暂编第一师近卫第一旅的一名主力营副营长忽然说道:“前年队伍组织在南京新华书局自由读书的时候,我在一本新出版的地理杂志上听说:从西方最东的俄国到最西的西班牙与英吉利,整个西方大陆面积犹如包括西域辽东和草原在内的唐汉鼎盛时期的疆界一样大,在这个疆界之内,耕地以及很容易就可以开发成耕地的肥沃土地的比例却比两京十三省还要多。西方文明区域的陆地总面积大致有一百五十亿亩地左右。这其中的耕地和潜在耕地多达五十亿亩,还不计专门用于放牧的草场。听说那西欧诸国如英法等等,还在开始在东洲新大陆北部建立据点。而在那世界的另一边,不算西班牙人现在占据的东洲中南部多山区和热带森林的地方。仅仅是在东洲新大陆北部的广袤富饶平川旷野之地,就有四十亿亩耕地。连同整个西方大陆加在一起,整个西方世界的耕地潜力多达九十亿亩,九倍于我中华,就是考虑我们那里的水稻同等情况下的单产天然比北方的谷物要高,那差距也多达六到七倍。。。”


  听到这样的话,就连对新朝向来自信的张洋都感觉到一丝恐惧:他曾经如很多新朝官兵们一样,觉得两千年来的历史上,那边地和远方的夷人之所以能同汉地的文明互有胜负甚至在近千年来有逐渐占上风之势,根本上说是旧时代的组织力有限。亿万人口的大国能够组织和管理的可靠军队并不比百万人口中的动员兵多多少罢了。而在旧时代的战斗方式中,显然是贫困落后接受磨难历练更多的一方拥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上的优势,而富庶的一方则拥有选兵训练及一定的兵力补充优势,两种优势各有长短,形成近千年来华夷各另风骚几百年的事情。可是西征以来的一些事实说明:整个西方通过多民族政权的优势正在把广袤原野上的潜力逐步发挥出来,超越了旧时代原有的汉地文明,其实是不是什么偶然,而是地理与资源潜力上的一种必然。


  想到这里的时候,张洋不由的更为恐惧了:难道真像有些俘虏们说的那样:西方是一片注定领导世界神赐之地否则,上天为什么把这么广袤而富饶外加交通方便通衡四海的地方让给了外人而不是中华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张海到是对新军主力部队营及以上军事主观讲过一些更深刻的东西,因此听到相关议论的近卫一旅营长并不为这种事情为难,笑着说道:“大家想一想:如果上天把这样一片发达而富饶而且没有多少水旱灾害、通蘅四海的世界王地在很早的时候就交给我们华夏一脉,那会发生什么事情因为文化相对统一的缘故,竞争将会更少、而且同一文化下的内战竞争将更偏向于阴谋诡计与诡道,而不是技术领域和硬实力方面的竞争。因为很早得了比华夏更为富饶的地方,压力也会更少。不是需要彻底的分裂才能发达起来,就是会沉沦在这富饶的土地上进步更为缓慢。而上天给了我们最大的人口潜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族,却安排在如那秦国一般的“金角银边”之地,才是真正的天赐之地。。。”


  1245第1245章战略调整


  西征路途漫漫,张海也并不原因因为一时的冒进而使得最终的进度受到影响,因此向西的方向很明确:就是那最西端的西班牙17世纪以来的新首都马德里及其附近的心腹地带。如果对手最终逃亡到美洲,那也只能从长计议了,但是无论如何都要在西方之地得到必要的国力补偿。在核心目标确定的情况下,张海其实在心中已经做出了决定:如果敌人打算来乞求谈判,那么自己不会像以前那种强硬的态度,而是暂时答应一些可以接受而且对新朝有利的条件,以最大限度的达成目标。


  在这平坦而少有山区的原野之上,规模庞大的队伍竟然能够展开全战斗横队展开行军。负责警卫的人们不用爬山也不用冒一些生死之险就可以看到几十里以内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这气候相对温和的欧陆之地,真正影响到战斗力的大雨天总的来说还比较少。


  这粗旷的异域之地也让张海明白了为什么中国的传统兵法讲究“诡道”“三十六计”之类,而古代西方军事思想甚至近现代西方军事思想就不流行这套。


  孙子的“九地篇”恐怕有多半在这欧陆之地就没有用武之地。在这样平坦开阔随处都可以征掠到足够给养甚至还有稳妥的水路战略后勤的地方,要想打一支军队的埋伏或者搞什么疑兵之计什么水淹七军火烧粮道之类,那实在太难了。而分权文明的形态和多样化的文化语言体系,又最大限度的遏止了各种阴谋诡计策反手段。战场上的队形和兵种、训练的具体条例也就成了人们重点注重的方向而促进了古典时代的军事科学进步。而在东方,庞大的兵源潜力、相近的文化还有复杂的地理地形都让战争的复杂性很大程度上提升。


  不过这一切对于张海乃至其统帅的新军主力部队来说显然是一件好事。如果论领兵打仗或者玩诡道,只要是经常打仗的地方,必有连刘洪涛也无法企及的名将。自己的弟子们就算有所选拔和培养,那最多不过是从几千人中挑选出来的,就算有种种有利条件,又如何能同万人百万人中诞生出来的龙凤比军事天赋与情商呢

  大军从基辅附近向西出发,连续开进了大半个月左右的地带,渐渐的逼近了波兰帝国的心腹华沙。因为有了足够的马队,在广袤而越来越富饶的土地上获得给养的效率更高了。有的时候发现方圆附近百里内的水井都被扔下了尸体,队伍就展开急行军跨越数十里到百里左右的地方来到另一处人家。


  在人烟相对稠密农业潜力巨大的地方搞“坚壁清野”越来越显得毫无用处。如果“壁”不够坚,甚至根本当不住新军主力部队小股力量的轻易攻击,在广袤的人烟稠密地区“坚壁清野”也就成了天方夜谈。就像如果79年的中国军队有对印作战对朝作战时的心理素养和战斗效率,一个礼拜攻势之内轻易消灭


  当面上百里纵深内的任何越军,那么越军所谓的“坚壁清野”也将成为一个笑谈。经历过这么几次事件,如同阴云一般的忧虑也消散了不少。


  在西征之前,新军主力部队最担忧的问题有二,一是对方坚壁清野的可能性,二是那数量众多的堡垒。而实践证明:张海显然高估了那些欧洲的堡垒,发射四两到六两弹丸的线膛炮炮弹几乎就能打穿不少堡垒的墙壁了。那上万个城堡,并非个个都如想象中的那样是修建在山上的仅仅比布达拉宫略逊色些的建筑。这种堡垒在展开射击的时候也不可避免的要依托射击口。可是灵活而精确的线膛抬炮,特别是从西班牙新军中缴获的那些在很大程度上的解决了这种威胁。城堡中射来的火力最多威胁到八十步到百步左右的距离上,超过这个距离就可以用廉价的手段来防护了。而那些精度不是很好的后装线膛炮在这个距离上也能把弹丸打在敌军射后不超过四个方向上半尺左右的距离内。可以轻易的给依托堡垒开火的人以伤亡的压制。之后,就是那堡垒就会在火力的精确压制下被精确的以特制的推杆雷灌满白烟。


  而缴获过来的充足火炮和弹药更是能相对廉价的威胁这些大多数规模并不算的城堡要塞。


  这样一来,摆在新朝西征部队前面的就只有一个问题:西方的潜在对手们在大军面前会不会联合起来,会不会派人来谈判。那种新式兵器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强、扩散有多大。


  张海想到这里的时候就在一天安下营来的时候找到宋子悦、几名影卫亲信还有亲卫连的一些军官乃至柳香等人召开了一次密会,询问道:“这一路以来,我们携带的那些决战手段保管的还算良好吧有没有出什么问题抽查过么”


  “抽查过,这个月抽查过其中的十枚,除了一枚的引信似乎有些问题外,其他的没有什么问题。”


  听到这样的话,张海的心也多少安了下来。按照计划,如果没有太多的意外因素,新军主力部队加上后续补充的兵力足够击败西方所有的兵源潜力,但这却是建立在对方的军事水准短时间内不可能有太大提高的基础上的。


  想到这里的时候,原有的一些战略方针似乎又有些动摇了。此时代的欧洲经过文艺复兴早期至今二百年左右的发展,很多地方都有着毫不逊色的工艺能力和兵工制造能力。所欠缺的仅仅是在管理与组织上的一些经验,一旦让某些势力在被征服之前积蓄了足够的力量,那么后果将是不可预料的了。


  想到这里,张海就放弃了有机会暂时求得同某些势力妥协的打算:只要敌军阻挡不住大军前进的步伐,西征大军就会按照计划和步骤的对欧洲诸势力展开攻掠并最大限度的限制其积蓄力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