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9章 立木为信
作者:admin      更新:2022-12-15 19:18      字数:3153
  张海见状有些无奈的对女孩儿们说道:“与我一起工作甚至生活了这么多年,难道你们还不了解我的为人么?我不会用这样儿的话来考验你们。如果你们都愿意留在我身边或者几乎都愿意离开,我都会尊重你们的选择。而且也说了:终身的大事要慎重,不应急于一时做决定。


  似乎想到自己遗漏了什么,但是却觉得现在自己说出来有些不好,还是看看孩子们的反应再说。


  “我们要与圣主在一起。。。“这个时候,孩子们虽然有不同的回答,但却大致在同一时间表达出了自己的心声。


  “还是用举手的办法吧,愿意留下的举手,这样回答容易遗漏或误会些什么?“张海说道。一般来说因为害怕出头的效应,人们总是畏惧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因此张海才这样的问道。


  在场的孩子们几乎都举起了右手,这些女孩儿们不是张海身边所有的人,总有不少的人还在西院当值而没有来到小礼堂,但是张海却明白。眼前的这些孩子们包括很多有主见的人,几乎可以代表张海身边老一批的女孩儿们几乎所有人的意见了。


  “你们不怕以后孤独寂寞吗?即便是西征大业和第一代的新人完成了相应的培养,我们的工作可以轻松不少。我也可是没有精力同你们这么多人都保持亲密关系的哦?“张海笑着说道。


  “只要在圣主身边就可以了。“这话很像是奉承或敷衍,但张海却知道绝大多数孩子们对自己是真诚的。


  张海低下头权衡了很久,最终郑重的对身边的女孩们郑重的说道:“这样吧:如果未来四年之内我与香儿能生下一名男孩儿。那么我在以后会把多一半的精力用在与你们一起欢乐的身上。你们如果有谁有了身孕,可以秘密的告诉于我,生下来的孩子虽然没有名分,可也必然在未来得到最好的教育尽可能的承担重任。真实身份,要在这些孩子们功业有成之后再公布并母子或母女相认,大家觉得怎么样儿?并不是我对你们缺乏信任,而是在戏文里也好还是史书里也好,都见多了悲剧。我不希望你们之间的关系,或者我与你们之间的关系,最后沦为庸俗的悲剧,你们看怎么样儿?“


  虽然张海以前的时候没有说,但张海身边的女孩儿们几乎都做了最坏的打算,有人做了最终牺牲的准备,还有人做了最后孤老于庙宇的打算,更有一些人做好了迎接复杂宫廷斗争的准备。而张海的这些话,彻底的解除了很多人多年来潜藏在心底的一快儿巨石,不少人都激动的流下了热泪,甚至欢呼起来。


  张海的心中,却并没有预想中的那种高兴的感觉。不知怎的,他觉得有些愧疚,也觉得自己有些无耻。自己虽然号称不搞三宫六院,可这样做实际上更有过之,甚至可以堪比那些历史上比较荒y的君主了。


  可是两世的经历终于使得张海的理性战胜了心中的这些负担。李千兰等孩子们虽然长大了,但她们经受的考验还有积累的工作经验都不是新来的人能够完全替代的,必然需要将这些人拉拢在自己的身边最大限度的协助自己的工作。这似乎有些“后宫救国“的味道在里面,可是在新文化与新知识群体还远未真正成长起来的眼前来说,还有更好的渠道和方式么?


  “好了好了,现在还远不是可以轻松和懈怠的时候。除了奏报的处理之外,我们还要尽快的培养出那些新的孩子以承担重任,进一步扩大我们执政的能力。我相信你们应该可以扫除以前的不少顾虑了吧?“


  “圣主放心!“


  “不会让圣主失望。。。“


  没有异口同声的回答,但这齐声的杂音更章显了女孩儿们的真诚。


  在张海及身边的女孩儿们投入到新一轮的忙碌中去的时候,顾先云与不少从皇城附近仓皇逃到松江府南一处小渔村的文人们却有些惶恐不安起来。这些人只是被邀请的一千五百名体制外文化知识界人员的一小部分,但确实在新朝七年春夏季节里发表过激言论最多且最众的一群人。


  “有人跟来了没有?“


  “这周的新华周刊有提到皇城里的那件事了没有?“


  不少人纷纷议论着。


  不过在这随时可以逃往海上的小渔村里的等待没有多少,就纷纷有消息传来。并不只是一家的消息,而是这里很多人用于联络的下人们都送来了从各地发行而来的新一期的《新华周报》


  在新一期的《新华周报》上,足足有三个版面大约两万余字的篇幅并配上一些不让人十分眼晕的c图把新朝圣主张海在皇城内临时小礼堂内的讲话全面的发了出来,几乎只是稍有润色而修改而已,但大致的意思是没有变的:新朝在以后的日子里会积极的鼓励和表彰那些在同社会种种陋习与假恶丑做针锋相对斗争的人们,也期望天下间的文人们对这些**的现象勇于做斗争。并指出了新朝不怕谣言,也不害怕各种过去的“大不敬“,相信天下间的百姓能够分的清是非曲直,也相信君知有民,民知有君。


  几乎与此同时,新朝一些官方军事与时事类刊物也公开了一些不涉及一类机密的奏报总结做为新闻。


  包括对天下各省两千余个县的勤政与廉洁度的大致评估,以及被怀疑有严重问题的那些地区的列表。


  对一些灰色或半灰色的现象,也有专门的文章给予了指名典型般的批评。


  在后世一些年代,单位内部的“通报批评“就已经是有所杀伤力的一件事儿了。而在新朝,这种中央性传媒中的”通报批评“几乎就是宣告某些人仕途乃至前途终结的代名词。更可怕的是在这没有无线电有线电的年代,很多人会是在京城及东南当着天下人被”通报批评“之后很可能十天半月内都一无所知。


  “会不会是引蛇出d的一些伎俩?“这时候一名与顾先云相识的人还是有所谨慎的询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