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太学
作者:admin      更新:2022-12-03 15:48      字数:5794
    正月时分,国子监开学。


    新生入学需行入学礼。


    第一步,正衣冠。


    新生们一一站立,由时任国子监祭酒的云宋瑞云大人依次为各位新生整理衣冠。


    “先正衣冠,后明事理”,这是希望学生们能知书明理的迈向未来。


    第二步,叩拜先师。


    学生们在校长的带领下,叩拜至圣先师之神位,双膝跪地,九叩首。再拜校长,三叩首。礼成后,学生向校长赠送六礼束修,分别为芹菜、莲子、红豆、红枣、桂圆与干瘦肉条。


    第三步,净手净心。


    学生将手放到水盆中“净手”,正反各洗一次,然后擦干。洗手寓意去杂存精、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三礼行完,新生才算真正成为国子监的学生。


    之后学校还会安排一场入学考试,按成绩优劣将这批学生分到不同的班级。


    祭酒大人也会在班分好后,将成绩最优的那个班的学生一一约出来单独谈话。


    谈话的内容无非是勉励大家用功学习,日后入朝为官好造福百姓云云。


    虽然有些行而上,但双方心里都明白,这个谈话是必须要有的。


    校长大人可以借此展现出自己的平易近人,从而进一步在学校塑造良好形象。学生也可以借这个机会在校长大人面前混个脸熟,往后有事也好说话些。


    最后,彼此心照不宣的一点,有过这次“师生见面会”,从此不论高升还是低降,往后就是一条船上的人了,进了官场大家能帮一把是一把。


    本质上这对双方都只有利无弊,所以都乐得接受这个潜规则。


    而林清自然是分到了最好的班。


    林如海一开始其实是想通过走后门的方式直接将林清送进最好的班,因为就他这几日的考察,林清虽然表现的可圈可点,但到底国子监作为最高等学府,里面卧虎藏龙,高手如云,他是真没把握林清能凭自己的实力考上。


    他与云宋瑞是同年,私交甚好,亲自说情的话,云宋瑞会卖他这个面子。


    然而林清坚决不同意他这么做,一定要自己考。


    林如海没办法,只能让他考。


    当然最终的结果也是让林如海喜忧参半。


    喜的是,林清确确实实凭自己考进去了;忧的是,林清在整个班是最后一名,属于吊车尾的存在。


    不过考上了就皆大欢喜,林如海如是安慰自己。


    国子监主要接收三部分学生。


    一部分,就是像林清这样靠自己考进来的学生,这批学生中,只有极少数像林清这般出身大族,其余皆是寒门子弟。


    另一部分,则是皇室子弟。这原是□□高皇帝定下来的规矩,凡京中皇族子弟,都必须进国子监接受教育,皇子也不例外。


    最后一部分,就是一些家中有爵位的子弟,像冯紫英、卫若兰之流。说到底,是□□高皇帝对这些功臣子弟的恩典,额外给的他们一些入学名额。


    但明眼人都看的出来,最后能在朝堂上占据一席之地,掌握话语权的还是那些凭自己实力考进来的学生。


    所以,这一批学生往往会成为其他两批学生争相拉拢的对象。


    皇族子弟还好些,如若一心想过闲云野鹤的生活,则完全不必拉拢任何人,依旧能逍遥自在。当然了,你有野心的话就另说了。


    而那些功臣后代就不行了,本身他们的家族到他们这辈,爵位就削了不少,离权力中心也越来越远,有些甚至直接家道中落。如果不想阶级滑落的厉害的话,找个靠山是必须的。而今又有这些个入学名额,那么在这批人尚处微末之时进行拉拢是最好不过的方法。


    不过,也得看人家吃不吃你这套。


    毕竟能考进这的,哪个不是人中龙凤?

    “无事献殷勤”这个道理,他们能不清楚?


    再说了,这些个功臣子弟,大都是武将的后代,家学渊源就注定了他们玩不过这些城府极深心眼又多的考试奇才。


    人家出于不结缘也不能结怨的考虑,最多也就同你做个点头之交,想更深层次的交流?对不起,恕不奉陪!

    当然了,凡事无绝对,有对他们避之不及的,也就有上赶着去结交他们的,这个就暂且不提。


    其实一开始,林清听林如海说现任祭酒叫云宋瑞,十分诧异。


    因为他记得,李纨的父亲李守中才是国子监祭酒。后来仔细回忆了一番,才记起书中说的是“曾任国子监祭酒”,并不是一直在任。


    这么一看,就怪不得他贾家急需想和林家进行利益捆绑了。


    南柯国本就重文轻武,开国之初还好些,后来国家渐渐安定下来,也就不怎么用到武官,武官地位急速下降。


    又不知是哪位高人给南柯国制定了如今这套堪称完美的考试系统,基本绝了关系户入朝为官的途径,每年考生录取数暴涨。


    所谓“人多力量大”,后期寒门子弟在文官中占比越来越大,渐渐掌握了话语权,进而把那些关系户给排挤到边缘。


    勋贵们见走不了后门,便想着自己考,且不论有没有读书的天赋,但就这些公子哥们自小娇生惯养,哪里吃得了读书的苦?故而此路也行不通。


    最后实在没了办法,才决定自降身份找文官作靠山。而联姻就是个体面的方法,李纨是,林如海亦是。


    林如海虽说也是列侯之家,可谁叫人家争气,凭自己努力考上的探花,全国第三的存在诶!直接从“老牌勋贵”成为“政治清贵”,跻身清流一列。


    之前说过,南柯国官场,最看重考试成绩,像林如海这般有家世有相貌有成绩有能力,作风又清廉端正的人,那在文官圈简直就是如鱼得水好嘛!

    所以说,贾母目光长远,才会在贾家最鼎盛的时期,将自己最爱的小女儿嫁给当初已经没了爵位的林如海。


    不过可惜的是,而今贾敏没了,连接贾家与林家的桥梁纽带也没了,宝玉又对黛玉做出了那样的事,圣上又对林如海委以“重任”,贾家这步棋,算是彻底毁了。


    而想再找到这么好的靠山,难上加难。


    毕竟他们贾家如今可没有如贾敏那般好的女儿了,家道也已开始中落。


    天时,地利,人和。


    一样没占,这是老天爷要亡他们呀。


    林如海在林清顺利入学后,特地邀请云宋瑞到林府吃饭。


    不同于林如海给人以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的印象,云宋瑞长的其貌不扬,脾性也古怪的很,自视甚高,成天看不起这个看不上那个,得罪的人那真是海了去了。


    就连皇帝有时上朝迟到了几分钟,他都能在朝堂上,当着群臣百官的面怼的皇帝下不来台。


    偏偏这厮文采又极高,学识更是渊博,怼起人来那是滔滔不绝,引经据典,真正的把你八辈祖宗骂尽了也不带半个脏字。所以皇帝每次都只能咬着牙忍着,毕竟人家确实“有理有据”,不想被骂的更狠的话只有忍着。


    当然了,他这样肆意妄为也并非完全没有后果。


    比如,他虽与林如海同届高中,且他还是状元!但半辈子了,依旧是个祭酒,阁都没让他入。


    不是说祭酒不好,只是相对于他状元这个身份来讲,委实有些低。


    毕竟南柯国的文官向来将“入阁”视作最高荣耀,甚至毕生梦想。而同时期的状元,只要不太平庸,没出过什么原则性的错误,都能入阁。


    所以这两厢对比一番,云宋瑞的处境就有些尴尬了。


    当然了,像云宋瑞这样傲慢又执拗的老头,会和林如海这么要好也是有原因的。


    除却二人师出同门,又是同年,林如海本身的学识与风度也很让他欣赏外,还有个不方便说出口的原因就是,林如海入阁才一个月不到,就被调去了江南。


    因此,他对林如海一直有种惺惺相惜,“物伤其类”的好感。


    呃,这个嘛……


    是不是理解为,他本人还是挺在意自己没有入阁的?


    总之出于种种原因,林如海是云宋瑞少数几个会卖面子的人,林如海自然也清楚,故而这次请他来府中,名为庆祝,实则是想托他往后多带带林清,尽量多照顾他一些。


    毕竟他不常在京,林清年纪也还小,很多事都需要懂的人提点一二。


    云宋瑞最看重有实力的人,且越有实力越看重,故而得知林清是凭自己考上的,不觉对他另眼相看。


    不错不错,这种公子哥竟吃得了这种苦,难得啊!

    再加上林清是林如海唯一的弟弟,往后更会是林家的掌舵人,承担着林氏一族兴衰成败。他也想自己好友家能好好的,故而拍着胸脯保证一定会对他多加关照。


    林如海知晓他为人虽高傲,但一向“言必行,行必果”,既然他出言保证了,那就一定会做到。


    林清就这么安安心心的在国子监上着学,林如海也暂时留在京都。


    林清临上学前,怕自己不能时常出来,黛玉一个人困在家里会闷着,故而在入学前特特给她淘了好些志怪小说,让她在家里看着解闷。


    他以前上初中就很爱看这种小说,新奇又有趣,很能打发时间。


    当然了,所谓《西厢记》一类的情爱小说是想都不要想了。小孩子就该要有小孩子的样子,过早接触到成人世界的情爱,林清认为,这极为不妥,他还想黛玉多过几年无忧无虑,天真懵懂的日子呢。


    不知不觉,就到了二月初二。


    正是林妹妹的生辰,林清早几天便跟林如海打了招呼,说要请假回家陪黛玉一起过生日,林如海竟也没反对,十分痛快的答应了。


    于是林清便向学校告了假,学校一开始还不批,毕竟这又不是该放假的时候。没办法,林清只好退而求其次,找到云宋瑞,说明来龙去脉,然后只请半天假并发誓把缺的课都补回来,云宋瑞这才勉勉强强答应。


    林如海只是小办,并没有请贾家的人,故而饭桌上,只有林如海,林清,黛玉,三个人在其乐融融的吃着团圆饭。


    正当他们吃的高兴呢,却有一道圣旨从天而降。


    作者有话说:


    这个“入学礼”其实应该是儿童入私塾的“入学礼”,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查到太多有关国子监的信息,所以对这个“入学礼”修改了一下,权当太学的“入学礼”,因为我想着,这种场合有个这种“礼仪”,会显得更庄重正式一些。但大家随便看看就好,不要太当真!!!应当以百度百科,或是典籍上记载的资料为准。这只是作者的自娱自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