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突然到来的惊喜
作者:admin      更新:2022-09-15 14:16      字数:3462
  “申老大,你看到了吗?”


  听到后座导航员的提醒,申普还使劲的揉了揉眼睛。


  没错,那就是一艘航母!

  这个惊喜,来得也太突然了,申普都还没有做好思想准备呢。


  从甲板的大小,准确说是舰岛跟甲板的比例来判断,那是一艘“约克”级,而不是更大的“列克”级。


  不过,这也足够了。


  航母就在前方,距离还不到10千米。


  大概是发现了从低空逼近的攻击机群,所以航母正快速转向,试图让侧舷的高射炮派上用场。


  让申普倍感惊讶的地方,其实是附近不但没有护航战舰,连防空战斗机都没有。


  航母就在那里,与攻击机群之间没有任何的阻挡。


  最近的战舰在航母前方,隔着数千米。战舰上的高射炮正在猛烈开火,看上去像是一艘重巡洋舰。


  纽兰舰队的防空战斗机去哪里了?


  前方,也就是西北方向上有什么,是第21特混舰队的攻击机群,还是来自其他分队的水上飞机?

  “申老大!?”


  “招呼其他人,第4联队的跟着我上,第3联队的继续向前搜索。”


  “是!”


  在导航员开始呼叫联队里的其他中队长的时候,申普已经压下操纵杆,把飞行高度进一步降低到了100米以下。


  后面,两个中队的“黄蜂”在接到命令后,已经向两侧散开,同时向高空飞去。


  必须承认,周涌涛安排的战术很管用。


  在收到了“龙兴”号发出的电报,怀疑纽兰战舰上有炮瞄雷达的消息之后,周涌涛专门告诉申普等飞行员,纽兰海军肯定已经装备了防空搜索雷达,能够在很远的距离上发现来袭敌机。


  理由就是,炮瞄雷达的研制难度超过对空搜索雷达。


  为此,周涌涛在安排战术的时候,格外强调了一点。


  到达预定海域,准确说是离预定海域大概150千米,把飞行高度降低到500米以下,最好能控制在300米以下,由低空飞行性能更好的“飞鱼”在前面带路,“黄蜂”机群则滞后20到30千米。


  只有低空飞行才能避开雷达。


  在理论上,防空搜索雷达对在低空飞行的飞机,探测距离不超过50千米。要是天气不太好,甚至连40千米都达不到。


  如果把飞行高度降到300米以下,甚至在进入目视范围前都不会被雷达探测到。


  主要就是,海浪反射产生的干扰会掩盖战机反射的信号,因此防空搜索雷达很难发现低空飞行的敌机。


  其实,这些早就得到了证实。


  只要保持在超低空飞行,就有很大把握突破敌舰队的防空网。


  当然,这对护航作战提出了挑战。


  按照新的战术安排,战斗机也在后面,跟“黄蜂”一起飞行。


  只有在突前的“飞鱼”在发现了敌机,发出召唤后,护航战斗机才能前出。


  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如果战斗机的性能不够好,尤其是速度,突前的“飞鱼”机群就会遭到防空战斗机的屠戮。


  在“哮天”服役后,才能够采用这种护航战术。


  总而言之,在逼近第16特混舰队的时候,第41特混舰队的机群都在低空飞行。


  “飞鱼”机群突前,不止是因为“飞鱼”低空性能更好,还因为“飞鱼”的速度本来就最慢。


  因为“黄蜂”机群还没有追上来,其实是还没有爬升到理想高度,加上需要花点时间完成投雷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导航员坐在后面的机枪手位置上,不是中间的位置,所以在逼近那艘“约克”级航母后,准确说是在逼近之前,申普就率领机群来了个九十度转向,朝航母前方绕了过去。


  这么做也起到了吸引防空火力的作用。


  面对来袭敌机,任何一艘战舰的高射炮炮手都会首先对付鱼雷机。


  一时之间,纽兰航母上面的一百多门高射炮全都瞄准了在低空徘徊的“飞鱼”机群。


  只是,距离超过了5000米,小口径高射炮基本上都是摆设,大口径高射炮对付近距离敌机的效率并不高。


  要说,在40毫米机关炮与5英寸高射炮之间,有几千米的火力空白区。


  这也是帝国海军开始为战舰安装中等口径速射炮的关键原因。


  因为在航母的西北方向上有一艘重巡洋舰,所以“飞鱼”机群飞到中途又转了回来,并且在转向之后重新编队。


  巡航阶段,8架“飞鱼”以纵队飞行。


  到了攻击阶段,得转变为雁型队,也就是在横向上也要拉开距离,以便在投雷的时候不受前方鱼雷机干扰。


  这个时候,一个“黄蜂”中队已经完成了爬升,进入到冲刺阶段。


  “申老大,毒刺已经到了!”导航员提醒了申普。


  “大家跟我上。”


  用不着做太多吩咐,飞行员全是老鸟,而且高空那些“黄蜂”再显眼不过,抬头就能够看到。


  最先杀上去的,其实是护航的“哮天”战斗机。


  因为附近没有敌机,至少申普没看到,所以“哮天”战斗机都朝航母扑了上去,用机枪扫射飞行甲板两侧的高射炮炮位。


  结果,那艘“约克”级航母的高射炮全都瞄准了“哮天”战斗机。


  或许,高射炮的炮手把战斗机误认为成俯冲轰炸机。


  没啥好奇怪的,“哮天”在很多时候被当成俯冲轰炸机使用,而且俯冲投弹的性能非常不错。


  关键,那些战斗机的俯冲角度非常大。


  为了扩大扫射覆盖范围,战斗机会把俯冲角度控制在45度以内,而轰炸机投弹的俯冲角度在70度以上。


  高射炮的炮手,就是通过敌机的俯冲角度来判断敌机的性质。


  速度?


  没有炮手能够准确目测出敌机的飞行速度。


  至于外形,那就更不靠谱了。


  隔着几千米的距离,看到的飞机其实只是一个影子。


  就算用望远镜观察,也很难从外形辨认飞机的型号。


  正是如此,申普率领的“飞鱼”机群毫无阻拦的进入到投雷航线,8架“飞鱼”依次投下了鱼雷。


  高空,8架“黄蜂”分成了两个四机编队,分别从航母的左后侧与右后侧进入。


  在理论上,俯冲轰炸机沿战舰的纵轴方向进入,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命中率,但是战舰会转向规避,所以轰炸机的进入航线会跟战舰的纵轴,准确说是航向有一个夹角,一般是在三十度左右。


  在俯冲轰炸机到来之后,纽兰航母才开始进行机动规避。


  要说,轰炸机在俯冲时发出的尖啸声,是最明显的特征,至少“哮天”在俯冲的时候没有那样的气场。


  可惜的是,这完全是徒劳的挣扎。


  被鱼雷机与轰炸机夹击,不管怎么机动都没用,因为就算避开了所有炸弹,也会被鱼雷击中。


  那艘航母,肯定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