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我只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作者:admin      更新:2022-09-12 17:10      字数:3861
    “毕炜!”游旭点了名。毕炜抬起头来。游旭沉着脸说道:“说说你的看法。”


    毕炜站了起来,犹豫了片刻说道:“我觉得这件案子有一个很大的矛盾点。首先,凶手的作案目标可能不是一个人,就像刚才大家讨论的那样,很可能是报复社会。通常,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报复社会的案件,通常是一个人。这个人承受了很大的社会压力或者是其他方面的压力,所以选择了报复社会。可是我看过了相关所有的报道,我们不妨做一个假设。”


    毕炜离开了座位,走到了投影仪前面,投放出了现场的地图:“这四个爆炸点,相隔距离在500米到800米之间,步行的话需要几分钟时间,所以爆炸时间,中间仅相隔了15分钟所有。从中可以看出,凶手在引爆炸弹的时候,没有一点儿犹豫。蓄谋已久,这个就不用说了。可是有一个最大的疑点,几百公斤上千斤的炸药,他是怎么安置在这里而不被人发觉的?一个人作案的话,背负着上千斤的炸药,是不可能一次完成的。”


    几位领导开始小声议论着。毕炜接着说道:“接下来我们看炸点的问题,建设北大街市建一公司的宿舍楼,三单元的二、四层平台上;国棉三厂的宿舍楼16号楼二单元一层的楼梯旁和楼道南墙下,以及西侧一楼窗户下;国棉一厂的三单元的南墙和北墙的墙根下;最后就是市五金公司的一单元四个外墙墙体下……这是凶手分布的炸点,一共11个点。那个……痕检科已经算出来了炸药用量。”


    痕检科的李鹤站起来说道:“根据我们的分析,现场安放炸药的11个点,总共所用的炸药量约在四百到四百五十公斤左右。”


    “数据准确吗?”张书记皱着眉头问道。


    “嗯,这些炸药是根据现场的坑道以及所产生的破坏力做出的分析。”


    “好,毕炜,你接着说。”


    毕炜说道:“如果是报复社会的话,一个人的力量,想要背负这么多的炸药去11个点一一安放,不是说不可能,但绝对会有难度。”


    “你倾向于多人作案?”柴世邦忽然想到了什么。


    毕炜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缓缓说道:“如果是多人作案,而且处于报复社会,杀害了这么多人的话,那么只有一个可能了……”


    “毕炜,你要慎言!”张书记坐不住了,他和所有人的想法一样,知道毕炜接下来会说什么。多人作案,报复社会,引发爆炸致使108人死亡……这样的情况无疑是恐怖袭击。如果是那样的话,恐怕案件的性质会变。


    毕炜说道:“各位领导,请放心。我已经派人调查了事发周边的住户,而且文队也亲自梳理了监控,没有发现大批量可疑人员聚集。所以,这一点是可以排除的。我想说的是,如果凶手真的只有一个人,那么他会分批次地安置炸药。而且,这未必在一天的时间内可以完成。可是,为什么现在都没有任何的线索呢?”毕炜心中也比较疑惑,所以他刚才并没有发言。现在,他把心头的疑惑说了出来,恳请大家一起参详。


    柴世邦说道:“唔,这的确是个问题。不要说监控了,我们现在连一个目击证人都没有找到。”


    毕炜说道:“11个地点,按照最少的炸药量也有八百斤……按照这么计算的话,一个炸点,凶手最少要放置50—80斤炸药。我们不妨想一想,有什么人,携带着这么重的东西,而不引人怀疑呢?”


    警察们都低头沉思起了这个问题。


    文硕说道:“农民工吧?他们上地铁或者是公交车的时候,都是带着很多的东西。不过地铁安检很严格,估计凶手会选择上公交车。”


    毕炜冲他竖了一根大拇指,说道:“老文说得不错。我也倾向于农民工,大家注意这张图,在距离爆炸点200多米的地方,就是这里,有一个正在兴建的楼盘。那里每天都有农民工进出,所以在这附近看到携带着重物的农民工,并不会觉得奇怪。”


    张书记又问道:“那你能说说这个人的特点吗,从你的专业角度去分析。”


    毕炜看着地图怔了片刻,说道:“凶手能背负重物,肯定是男的无疑。另外,他可能对周边环境很熟悉,有一个足够大的地方储存上千斤的货物。这个人平时不喜欢跟人交往,喜欢独来独往。我想,我们不妨换一个思路。”


    毕炜拿起了红外线指挥器,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圆:“以这个范围为重点调查的目标,主要的侦查方向有两个,第一,查看附近的仓库,看看有没有相关的线索,仓库不需要大,但最少也能存放一千斤货物的规格;其次,调查所有的农民工。”


    “为什么要限定在这个范围?”毛学亮忍不住问了一句。


    毕炜看到他这张脸,就想起了昨晚的那顿变态辣,他吞了一口唾沫说道:“我只是出于一种就近原则。凶手这么大费周章地折腾,我想他储存炸药的地点应该也在这附近了。当然,我们只征调辖区分局帮我们就好,其余的分局各县市公安机关,还是要坚持在外围寻找线索。因为目前我们掌握的线索不多,我只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张书记听完后,和游旭低头说了几句话,然后又跟身边的燕垣市副市长说了两句,他抬起头来问:“柴教授,你们的意思呢?”


    柴世邦微微点头。


    “那好,文硕、毕炜,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们负责,至于分局那边,我们会做好安排的。”“是!”


    会议结束后,毕炜就决定要去查看仓库,而文硕也同时带领一队人。两人划分好了区域,一人负责从北往南,一人负责从南往北。毕炜和安琪儿正要上车,柴世邦和毛学亮来了。“等一等,小毕,我们跟你一起去。”


    毕炜看看柴世邦,有这位警界的权威随同,毕炜当然是求之不得,可是一看到毛学亮,他的心中不大痛快了。毕炜说道:“柴教授肯指导我们,当然求之不得了。对了,我刚才出来的时候,老文那边也要出发呢。不如这样吧,柴教授,您呢,跟着我们走。让毛师兄跟着老文那队,有什么情况他好随时和您请教啊!”


    柴世邦一听,笑呵呵地说:“没问题。小毛,你就去找文队吧。”


    毛学亮只是笑了笑,没有说什么,转身走了。安琪儿悄悄地拧了一下毕炜的胳膊。毕炜找了个借口赶走了毛学亮,心中自然高兴:“好,那咱们现在出发吧。柴教授,您请上车。”


    一路上,看到了几家出殡的队伍。柴世邦叹了一口气:“看来,还没有结束呀。”毕炜也注意到了,他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每一起罪案的发生,对于警方来说都是一种几乎羞辱的存在。而毕炜,同样深有此感。一夜之间,燕垣市的人口少了108人,活下来的人里,也有不少人落下了终身的残疾。


    4月16号的那声巨响,冲天的火光,已经成为了燕垣这座年轻的城市,永远抹不去的记忆的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