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作者:admin      更新:2022-08-25 18:36      字数:5121
    杨继康闻言露出一个大大的笑, “只要他有那个脑子,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他读出来!”


    “他一定可以,”杨继西记得上辈子石头还考上了大学呢,想到大学, 杨继西又想起明年就是恢复高考的日子了。


    他倒是没有心去读书, 基础差, 就做阿飘的时候跟着人家学了点字就不错了, 真要去考试, 他不行的。


    回到家时,家里正在做辣椒酱, 几年的辣椒酱做得迟一些,小菜地里的辣椒不多,所以去仓库那边兑换了一些回来。


    粮食也兑换了不少, 因为家里装粮食的大木桶没有了,所以杨二爷爷还去李叔那又买了几个大木桶回来, 挨着墙放着, 打开小库房的门, 便能看见六个比人高的大木桶贴着墙放着。


    中间则是一些大柜子和箱子,里面也装了不少东西。


    吃了午饭后, 杨继西进小库房后,把放在柜子上的竹篮拿下来,然后右手在里面一晃, 原本只有一斤左右瓜子的篮子, 现在又堆得满满得了。


    这个天也不会太潮瓜子,而且在空间放过的东西, 拿出来后也会变质慢一点, 这也是杨继西后来才发现的。


    他又出去拿了一个类似盘子的竹箕, 往里面装得满满的,这才拿着竹箕锁上小库房的门出去。


    葱头站在院子里歪着头盯着灶房门看,见是杨继西出来后,它才又重新趴下。


    现在的葱头已经是个大狗了,瞧着丑萌丑萌的,得亏他们没事儿就给葱头顺毛,不然更丑。


    所有土狗小时候都非常可爱,长大后就各有各的丑法。


    当然也有从小好看到大的狗子,但他们家的葱头明显不是。


    杨继西唤了葱头一声,葱头抬起头看过来,“走,出去玩。”


    他说。


    葱头立马起身跟在了杨继西身后,杨继西把装有瓜子的竹箕放在老堂屋里,便带着葱头出去溜达了。


    孙桂芳在那边和康嫂说话,不想出去。


    走到小溪沟那,杨继西看见一条瘦巴巴的白狗,葱头立马站定,盯着白狗看。


    “这是前村那家的狗,就叫小白,”杨继西蹲下身,葱头就在他旁边,“别看小白瘦巴巴的,你可能打不过。”


    毕竟是养了几年的狗了,这是没有葱头强壮。


    也能理解,养狗也费粮食,没有剩饭剩菜也就不喂狗,狗自己出去找吃的。


    白狗站了一会儿后,转身离开了,葱头叫了一声,白狗跑得更快了。


    杨继西摸了摸葱头的脑袋,又去吴和国家坐了坐,见吴家两个孩子追着葱头玩儿,吴和国说。


    “等村小学建起来了,我就让阿山回来念书。”


    吴阿山念书一般,所以吴和国并没有要他一个劲儿的去学,能识字明理就很不错了。


    “还不知道选择哪个位置,”杨继西逗了一会儿他怀里的小娃娃,是吴和国的小儿子。


    “我听杨继南说,他们准备送大花去村小学念书。”


    “好啊,女孩子多读书很好的。”


    杨继西连连点头。


    “可不,”吴和国叹了口气,“就说我家三妹吧,她但凡能读书明理,也不会这个鬼样子。”


    “一直没回来?”


    杨继西问。


    吴和国点头,“从鸡瘟的事儿后,就一直没回来,我们也没去那边看她,算是断了亲。”


    在吴家坐了一会儿后,杨继西便带着葱头回家了。


    孙桂芳也刚从康嫂那边回来,她一手扶着肚子,慢慢地往这边走。


    见杨继西这么快就回来了,还笑着问道:“不是出去溜达了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去吴大哥家坐了一会儿,”杨继西浅笑着向她走过来,很熟练地伸出手扶住她。


    “吴大嫂也有些天没来串门了,娘还说去看看她呢,”孙桂芳握住他的大手笑道。


    “我去的时候吴大嫂没在家,吴大哥带着三个孩子在家呢。”


    到了自家堂屋后,杨继西拉了根高凳子让孙桂芳坐下。


    看见桌子上又有瓜子,孙桂芳就说,“夏天的时候吃得我都不想吃了,这两天想吃得很,我就提了一句,你就又拿了这么多出来。”


    “空间里还有很多,而且西瓜还有好几十个,”杨继西摸了摸头,对孙桂芳说道,“天气变冷,西瓜肯定会更贵,毕竟反季节的西瓜比较少见。”


    “那你到时候就拿到李哥那里去卖,”孙桂芳抓了一把瓜子,一边磕一边说。


    “卖肯定要卖一点,但是自家也要留一点,因为冷天吃西瓜也稀奇,”杨继西说着又蹲在她脚边,抬起她的腿看了看。


    “好像有一点浮肿。”


    “娘说这样子是正常的,只要不要太过夸张,”就像刘香莲那样浮肿,那就有一点不正常了。


    杨继西点头。


    两个人又说起去四姐家住的事情,想到家里布还多,其中有一块蓝色的布料,非常好看,就送给四姐的婆婆,对方肯定喜欢。


    “我肯定也要陪你去的,但我不能住四姐家,他们家住不下,我到时候去别家借住,每天过来陪你们。”


    杨继西拉着她的手说道。


    正说着话呢,院子外面就传来孙母的唤声。


    “是妈来了,”孙桂芳高兴地站起身,她就要往外走,外面又传来杨二奶奶的声音。


    接着二人便从院门处进来了。


    孙桂芳二人上前唤来二人一声,孙母背着背篓,背篓上方还盖着一块芭蕉叶,杨继西帮着她把背篓放下来。


    孙母拿开芭蕉叶,露出里面的东西。


    有小被子、小毯子,还有小孩子的衣服,都是孙母这些日子做的。


    值得一提的是,那个小被子是百家布缝起来的,看起来花花绿绿,用老话来说盖着百家被长大的孩子永远平安健康。


    孙桂芳和杨继西都十分感激。


    杨二奶奶拿出花生糖,热情地招呼着孙母吃。


    孙母连声应着。


    杨继西用保温壶倒了些开水在木桶李,接着又加了点冷水进去混着,不至于太烫。


    “妈,洗把脸,你一路走来也流了不少汗,”他把木桶提到孙母面前,又给她拿了干净的毛巾过来说到。


    “就是,洗洗舒服些,”孙桂芳见此点头。


    孙母笑着说好,一边和杨二奶奶说话,一边洗了脸,洗了手。


    等她洗完以后,杨继西再把木桶提出去。


    杨大奶奶听到这边动静,也过来陪着她们聊天。


    她怀里抱着欢欢,孙母逗弄来一会儿后非常喜欢,也伸出手去抱了好一会儿,欢欢不哭也不闹,现在就是喜欢去抓动的东西,比如孙母的头发。


    孙母也没有把头发从她手里扯开,杨大奶奶看了以后还担心扯痛她,但见孙母脸上没有痛色,而且非常会逗弄孩子之后便放下了担心。


    这次孙母过来,除了送东西外也是有事说的。


    “我想着再不久桂芳就要生了,就联系了一位住在县城里的老姐妹,上门说了借住的事儿,她非常痛快地答应了,让你们随时去都可以。”


    杨二奶奶一听一拍大腿立马就应下了,她也笑着说了一家人之前的打算。


    “本来是想去小女儿家借住一段时间的,但是现在有更好的选择,当然是选择县里住更便利!至于他们四姐那边,我托人捎个口信告诉她就行了。”


    “哎哟,原来还有这事呢?”孙母有些不好意思,“那也得好好谢谢她四姐。”


    杨继西一听也觉得去县里借住比较合适,又问了孙母老姐妹的位置。


    “在东门巷,你们啥时候去,我和你们一道。”


    孙母又对杨二奶奶她们解释道,“说起我这老姐妹啊,小时候还吃过我娘的奶水呢,她娘走得早,她没吃的,我娘见了觉得不能这么饿着,就喂了她一年,和我一道吃。”


    “后来她爹又娶了一个,对她也还好,再后来就搬到县里,她结婚的时候,我和老头子也去了,那个时候我还怀着桂芳呢。”


    “那还真是缘分,”杨二奶奶掩嘴一笑,“咱们桂芳转眼都做母亲了。”


    “可不,”孙母也笑着。


    孙桂芳仔细想了想,“是不是张姨啊?”


    “可不,”孙母点头,“你小时候也常去她家玩儿的,但后来我们各自有家,孩子也长大了,忙的事儿也多,见面也就少了,但每年我都会去看她,我们这边太远,加上我们去县里买东西时也是顺路,就让她别跑,我去就是了。”


    这些年一直在联系,感情也十分好。


    杨大奶奶陪着她们聊了一个小时后,便抱着欢欢回家了,她要喝奶。


    孙母见此摸出一把糖塞给杨大奶奶,“给两个孩子泡水喝,也可以甜甜嘴。”


    “哎哟,”杨大奶奶抱着孩子,这也推辞不过,便替欢欢乐乐道了谢,笑着回去了。


    “听说那边也生了?”


    孙母问起刘香莲。


    “是啊,孩子叫福宝,长得也好,之前那边可嫌弃了,”杨二奶奶瘪嘴,“后来瞧着那孩子模样好,这些日子倒是稀罕上了,不过也是好事儿。”


    毕竟当年大花和何明秀的待遇就不好,现在刘香莲母女能在杨老婆子面前过得好,那自然是好事。


    “我都过来了,还是去看看吧,”孙母想了想说道。


    “我陪你一道去,”杨二奶奶点头,又对杨继西说,“继西啊,弄点白面出来揉好,晚上蒸馒头吃。”